证《康熙字典》所引《川篇》系抄录《四声篇海》
证《康熙字典》所引《川篇》系抄录《四声篇海》
金人韩道昭《四声篇海》引用的《川篇》,原本已亡佚。笔者发现除《四声篇海》中有记录外,《康熙字典》的《备考》和《补遗》中也有大量记载。本文就《康熙字典》的《备考》和《补遗》中引用《川篇》与《四声篇海》中引用《川篇》是否一致,对两书做了穷尽式考察,发现其中相同的占绝大比例,并未发现《川篇》的新内容。《康熙字典》所引《川篇》系抄录《四声篇海》。
标签:《康熙字典》 《川篇》 《四声篇海》 抄录
成化丁亥《改倂五音类聚四声篇海》(下文简称《四声篇海》)共收入54595个字,是中国古代字书史上收字最多的一部字书。该书的最初编者是王与秘,到金章宗丙辰年(公元1196年)韩孝彦加以改编为以五音三十六字母四声排部《五音篇》。泰和八年(公元1208年)韩孝彦的儿子韩道昭又对《五音篇》进行改编并重修,共四百四十四部,增字12345个。《四声篇海》为后代字书的编纂奠定了基础。明代的《直音篇》《篇海类编》《字汇》等书都是依据《四声篇海》编纂的。但后来《字汇》《正字通》出,尤其是清初的《康熙字典》刊行之后,《四声篇海》的实用价值一落千丈,渐渐被人们遗忘。
先贤研究,发现韩道昭编撰《四声篇海》主要进行了三项工作:改并部首,调整单字部居,增加字数。增加单字来源除《玉篇》外,主要有九部:《余文》《奚韵》《川篇》《对韵音训》《搜真玉镜》《俗字背篇》《倂了部头》《类篇》《龙龛手鉴》。其中除《类篇》和《龙龛手鉴》外,今天还有流传的本子,其余七种早已失传。经笔者辑录,《四声篇海》引用《俗字背篇》1025字,引用《倂了部头》806字,引用《川篇》2985字,引用《奚韵》747字,引用《搜真玉镜》5208字,引用本文研究的著作《川篇》2985字。
笔者还发现《康熙字典》正文及备考、遗补也有《搜真玉镜》《川篇》《余文》等的收录。《康熙字典》中的收录是抄录成化丁亥《四声篇海》,还是另有出处,这个问题亟需解决。
有研究者认为《康熙字典》中引用的《川篇》只是抄录《四声篇海》,其作者根本未见原书(梁春胜,1999)。笔者对此做了穷尽式的考察,用以佐证。
首先,对《康熙字典》《备考》《补遗》中引用《川篇》字头做一个整理。我们知道,《康熙字典》也是以部首分类的,只是先把各个部首按照子丑寅卯十二天干分类。
研究发现,《备考》和《补遗》中收录《川篇》字头的部首有相同的部分,也各自有自己单独收录的。如:《备考》中的单独收录的部首有34部:厶部、攵部、寸部、尢部、广部、弓部、彳部、戈部、户部、攴部、欠部、止部、歹部、片部、癶部、穴部、羽部、耒部、舟部、部、艸部、谷部、身部、金部、長部、隹部、風部、食部、首部、馬部、骨部、鬲部、鳥部、黑部。《补遗》单独收录的部首有十个:刀部、卜部、子部、矛部、言部、足部、辛部、髟部、魚部、龜部。而两者共有的部首有四十九个。限于篇幅,本文没能将《康熙字典》与《四声篇海》共有的《川篇》字一一列出,只能粗略比较异同。现将《康熙字典》与《四声篇海》引用《川篇》对比如下。
《康熙字典》的《备考》和《补遗》在引用《川篇》(同《四声篇海》中的引用《川篇》作比较)时的特点:
一、将《四声篇海》中《川篇》的解释中的“丨”,还原为原来的字头
我们知道,《四声篇海》中的《川篇》解释中经常出现一个竖“丨”,其实就是为了避免重复出现字头,而是用一个竖代替。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可以推断《康熙字典》将其还原为原字头,是为了避免混乱,体现官修字书的严肃性。(以下例子,前为《康熙字典》,后
为《四声篇海》)
举例如下:
1.子集,刀部:口八切,剝也。《四声篇海》P314,口八切,剥丨也。
2.寅集,子部:火校切,养也。《四声篇海》P395,火校切,丨養也。正字此也。
3.午集,目部:音彌,眇目曰。《四声篇海》P377,音弥,眇目曰丨。
4.午集,示部:胡果切,惠也。《四声篇海》P462,胡果切,丨惠也。
5.申集,衣部:音谢,燥也。《四声篇海》P490,音谢,燥丨。
6.戌集,頁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