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
◎言语:言语是把语言符号按照语言的规则排列起来表达具体的内容的。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的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
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一是指人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说文解字》:《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東漢許慎撰,這是我國第一部通過分析字形探求本義的字書。成書於漢和帝永元十二年(西元100年),《說文》的“文”和“字”各有特定的含義,獨體的稱“文”,合體的稱“字”。
◎《尔雅》:○《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中国古代的词典.其中“尔”是近正的意思;“雅”是“雅言”。。“尔雅”就是使语言接近于官方规定的语言。○《尔雅》被认为是中国训诂学的开山之作,《尔雅》是我国第一部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
◎《经传释词》::解释经传古籍中虚词的专著,专门讲解虚词。词诠是近人杨树达著,这是一部虚词词典。
◎《词诠》:近人楊樹達著,十卷,是一部專門解釋古漢語虛詞的詞典,共分四百八十六個目,含各
類虛詞五百四十五個,初版於一九二八年。
全書用注音字母編排,書前附有“部首目錄”,一九五四年中華書局用原版重印時在書後增附了中文拼音索引。《詞詮》釋詞範圍包括古籍中常見的介詞、連詞、助詞、嘆詞以及部分代詞、內動詞和副詞的用法。釋詞體例是先指出詞性,其次釋義,最後舉例。其主要特點是釋義準確,引例得當,引例豐富,給每個詞都標明了詞性,便於初學,是一部很嚴謹的專著。其缺點是只收單音虛詞,忽略了複音虛詞。另外,比較缺乏歷史觀念和地區方言觀念,對於某種用法最初出現和消亡的時代以及用法的地區特點均無說明。
◎《康熙字典》:清張玉書、陳廷敬等奉敕撰。書成於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今有一九五八年中華書局據同文書局原版影印本。二〇〇
二年,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出版了標點整理本,使用方便。《康熙字典》是在明《字彙》和《正字通》兩部字書的基礎上增訂而成,收字四萬七千〇三十五個。全書按《字彙》首創的二百一十四部首列字,同部首的字以筆劃的多少為次,共分十二集,每集又分上中下。書前附有“部首索引”。其釋字體例是先列本音本義,再列別音別義。最大特點是收字量大
◎《辞海》:舒新城、沈頤、張相主編,中華書局一九三六年出版。這部書的內容、體例當初與《辭源》基本相同,屬於兼收百科知識的大型綜合性語文工具書。由於它
比《辭源》晚出二十年,故有不少改進,例如增收了一些新名詞,引文都標出篇名等,因此在當時的文化教育界很有影響。但是到了五十年代,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舊《辭海》的內容和舊《辭源》一樣也顯得很陳舊,亟需修訂。修訂工作從一九五八年開始,直到““結束後的一九七九年才完成。于當年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共三冊。一九八〇年又出了縮印本。根據與《辭源》、《現代漢語詞典》的分工,修訂版《辭海》是一部綜合性的詞典,故仍然兼收語詞和百科詞語。一九八九年、一九九九年,《辭海》又先後出過兩次修訂版。《辭海》用簡體字排印,按部首筆劃編排,單字注音採用中文拼音字母,比較冷僻的字又加直音,釋義和引證都很準確。
◎《辞源》:《辭源》是我國現代第一部規模較大的語文詞書,不僅收錄普通詞語,而且廣泛收錄近代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應用技術等方面的名詞術語,因重在溯源,
故名《辭源》。一九〇八年開始編纂,由陸爾奎、傅運森等人主編。商務印書館一九一五年出正編,一九三一年出續編,一九三九年出正、續編合訂本,出版後就受到了文化教育界的好評。其缺點主要是引文出處只標書名不標篇名。另外,隨著時間的推移,觀點錯誤、知識陳舊等方面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自一九五八年起,國家開始了對《辭源》的修訂工作,至一九八三年修訂出版完畢。
◎类书:類書是一種分類彙編各種資料的工具書。我國的類書編纂工作創始于三國魏,極盛于唐宋,綿延於明清。歷代所編類書流傳至今的大約有二百種以上,其中以隋
末虞世南編纂的《北堂書鈔》為最早,而影響較大的有唐代的《藝文類聚》《初學記》、《白氏六帖》
◎《艺文类聚》:一百卷,唐歐陽詢等編纂,書成于唐高祖武德七年(西元624年)。內容是將經史子集中的材料分門別類地加以排比,事類居前,詩文居後。詩文
又根據題材的不同區分為“詩”“賦”“銘”“箴”“贊”“啟”等類。
這部書開創了類書“事”、“文”合編的體例。在此之前,類書只載事蹟,載到文學作品是“文集”的事,互不相越,直到這部書才將兩者合在一起,提高了實用性,給讀者帶來了很大的方便。這部書最重要的貢獻是保存了唐以前豐富的文獻資料,特別是大量詩文歌賦等文學作品的全篇或片段。全書徵引的古書多達一千四百三十一種,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已佚,唐以前的很多文學作品主要是依靠它才得以流傳至今。
◎政书:政書是記載歷朝歷代政治經濟、典章制度沿革變化的書籍。原本是一種歷史著作,由於其集中記載了典章制度,具有資料彙編的性質,因此人們也就當作工具書
來使用,久而久之,成了工具書的一個種類。
政書的特點是分門別類地加以敍述。一種典制系統是一個門類,每個門類之下再區分子目,這與一般
類書是相同的,只是一般類書門類子目的無所不包,而政書的門類子目一般局限在典章制度的範圍內。政書可以分為兩類,一類通記歷代的典制,一類只記一朝一代的典制。前者如“十通”,後者如《會要》、《會典》。
◎十通:“十通”是通記歷代典制的十部政書的總稱,包括唐杜佑的《通典》、宋鄭樵的《通志》、元馬端臨的《文獻通考》、清代乾隆年間官修的《續通典》、《續通志》、《續
文獻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獻通考》、民國年間劉錦藻個人編纂的《清朝續文獻通考》。其中《通典》、《通志》、《文獻通考》均為開創體例之作,品質很高,
合稱“三通”。《續通典》、《續通志》、《續文獻通考》是“三通”的續作,合稱為“續三通”。《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獻通考》又是續“續三通”的,合稱為“清朝三通”。《清朝續文獻通考》又是《清朝文獻通考》的續作。“十通”在編寫體例上一般都是以時代為序,內容分敍述、論說、自注等部分。“敍述”是對典章制度內容及其歷史沿革的說明;“論說”是當時人們對典章制度得失的議論和編著者本人的評論;“自注”是對問題的補充說明,如訓釋文字音義、列舉有關史實、注明資料出處等。這種體例是杜佑的首創,為後來的編者所沿用。
◎训:训是对古代词语作形象性的描绘并说明,侧重解释由两个单音节词构成的词(重言),并兼言其比兴意义。
◎诂:诂是以今言释古言,侧重于解释单词的意义
◎传:是传述的意思。传原本是指解释儒家六经的书。后来也做一般的注释名称。
◎注:是注释的通称。
◎笺:是表识的意思。这种注释,一般是对原注不详之处加以申发,或者记下自己的不同看法。
◎疏:是疏通其义的意思。这是一种既释经文,又兼释注文的注释。兴起于魏晋南北朝。唐代亦称“正义”,也称作“疏”。
◎正义: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十三经注疏:即指后人为了便于查阅,<<;易>>、<<;诗>>、<<;书>>、<<;周礼>>、<<;礼记>>、<<;仪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孝经>>、<<;尔雅>>、<<;孟子>>的注和疏加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的一部书.这就是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
◎衍文:因缮写、刻版、排版等错误而多出来的字或句子
◎脱文:用来指明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
◎讹文:亦作“譌文”。讹误的文字。
◎直音法:用一个汉字直接标注另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反切法:是一个语言学概念。在古汉语当中,分别取两个字的声母和韵母来拼合成某个字的读音。
◎叶音法:就是临时改变字的读音,使它同其他字押韵,以达到朗读时的和谐、协调。音韵学用语
◎协句说:音韵学用语。一种因不知古今音异而随意把某字临时改读为某音以求和谐的作法。押韵,符合韵律。
◎如字:如字:一种注音法,当一个字形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法的时候,要按照习惯上最通常的读音读,按照最常用的意义解释,叫如字。
◎破读:就是用本字来改读古书中的假借字。
◎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诗韵:做诗所依据的韵书,一般指《平水韵》,平、上、去、入四声一共106韵。
◎三十六字母:中国传统音韵学概念,又称为“三十六字母”。“字母”即声母
◎《广韵》:《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五卷,是我国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
◎平水韵: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206韵,过于细,唐代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南宋平水刘渊,将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后人渐为106韵,被称为平水韵,一般叫“诗韵”。
◎声训:从语词的声音方面推求词义的来源,以音同或音近的词为训,说明其命名之所以然的训诂方式。
存的部首◎形训:汉语训诂学术语,形训是以形说义的方法,即通过对字的形体结构的分析来寻求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
◎六书:六书是汉代人根据对小篆的形体分析而归纳、总结出来的六条造字原则和具体的造字方法。
◎象形:表示意义十分具体,以事物作为载体,根据外部轮廓
◎指事: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象形字加提示性符号来表示某个意义。指事造字法在具体运用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象形字上添加抽象的标记符号造字,另一种是用纯粹的抽象符号造字。
◎会意:会意法所创造的新字,就其结构而言,有同体组合(即“同文会意”)和异体组合(即“异文会意”)两种情况
◎形声:(1)形旁和声旁的作用(2) 形声、会意两兼字(3) 省形、省声的形声字
◎转注:同一物类、事类的事物,用同一部首;同一部首中的字,意义可以相互解释;同时又有声音上的关系。所表的对象是同一部首中的字,意义可以相互解释;
◎假借:语言中的某个“词”,本来没有替它造字,就依照它的声音“假借”一个“同音字”来寄托这个“词”的意义。
◎三书说:1935年唐兰先生在《古文字学导论》中批判了六书说,提出了三书说,创立了关于汉字结构的新理论。唐氏把汉字分成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类。
◎甲骨文:甲骨文指商朝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内容都是商代王室贵族在祭祀、征伐、田猎、收成、疾病、气候、出入等方面进行占卜活动的记录。
◎金文:金文是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由于商周铜器以钟鼎为最多,又由于钟是主要乐器,鼎是主要礼器,所以又称金文为钟鼎文。古代以祭祀为吉礼,称祭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