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古代汉语笔记
古代汉语
一、 古代汉语的定义:广义的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
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及其后人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言;另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古代白话。狭义的的古代汉语书面语就是指文言。
二、小学:文字、音韵、训诂
三、工具书:
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2)按音序排列。3)按号码排列。 
1)《康熙字典》:成书于清朝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共收47035字,是清代以前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流传两百多年,影响很大,至今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体例是先音后义。
2)《中华大字典》是继康熙字典后的第二部大字典。
3)《辞源》是商务印书馆编印的,出版于1915年,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一部以词语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辞书。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编纂的体例格局。《辞海》是中华书局编印的,出版于1936,是一部综合性辞书,所收对象除了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4)《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是二十世纪末由国家组织编写的两部大型语文工具书。《汉语大字典》偏重收集古今汉字,1500多万字。《汉语大辞典》偏重收集汉语的古今复音词语,全书五千余万字,共收词目三十七万条左右。后来又《新华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5)《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总结了汉代训诂学家对经传文字的训释,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是研究先秦典籍中字义词义必备的工具书,贡献:1.完整地保存了我国古代的篆文、籀文、古文 及其说解,是认识先秦两汉时的碑刻、铭文,进而研究金文、甲骨文的桥梁。2.首创部首分类法。3.发明了“六书”理论。4.确立了研究汉字的原则--据形求义。5.“声训”注释系统和形声系统,对研究上古音和探求语源具有重要意义。
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桂 馥《说文解字义疏》王 筠《说文句读》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6)《经传释词》:清王引之之著,是一部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
作。《词诠
》:近人杨树达著,。这部书收集了古书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及一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说明它们的用法、意义并引证。。
7)《尔雅》:载战国时初具规模,西汉初年增订成书。开创了“以类相从”编写辞书的先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被认为是中国训诂学的开山之作,在训诂学、音韵学、词源学、方言学、古文字学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8)《方言》:作者扬雄,是第一部方言字典,仿《尔雅》作《方言》
9)《诗词曲与词汇释》:近人张相著。这部书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词537个,作者从大量的材料中加以比较推敲,考释语词的含义和作用。这部著作是我们阅读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
10)《敦煌变文字义通释》:近人蒋礼鸿著。解释唐代变文词义的书。本书作者取《敦煌变文集》中此类词语疏通诠释,就所释各词的义类分为 6节:①释称谓,②释容体,③释名物,④释事为,⑤释情貌,⑥释虚字。对研究唐五代民间文学和汉语词汇发展史都大有帮助。
11)《释名》:刘熙,生活年代当在桓帝、灵帝之世,曾师从著名经学家郑玄。第一部声训字典。以声训解释名物,为因声求义开辟了道路,促使了古代韵书的产生。又集汉代音训之大成,为考见汉末语音,研究上古音提供了可靠的材料。特别可贵的是,记录了当时一些语词的方言读法。还保留了汉代的一些古语。所训释的对象不侧重于文献语言,而重于日常名物事类,因此它涉及社会生活面广,可以因所释名物推求古代制度。
《释名》与《尔雅》、《方言》、《说文解字》历来被视为汉代4部重要的训诂学著作,在训诂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四、汉字的性质
1、性质:表音文字(音位文字、音节文字、语素文字、词文字)
表意文字
2、结构:六书——许慎定义 
古人从汉字的结构现象和使用现象中,分析归纳出的六种条例。
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指事: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
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為,武信是也
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象形】 用曲折婉转的线来描摹事物整体形象或事物最具特征的某一部分的造字法。类别:整体象形(象、马)、特征象形(羊、牛)、附加象形(果、瓜)
【指事】 是一种以象征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包括纯符号的指
事字(二、四)和在一个汉字上增加指事符号的指事字(片、夕)两种。另外,有人把改造已有的汉字也看成是指事字。
【会意】 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方法。包括二体会意字和多体会意字、同体会意(如:友、林、众、北、比)和异体会意(如:男、赤、初、即)两种。
【形声】 用形符(也叫意符或义符)和声符也叫音符)造出新字叫形声字。形声字中的形符表示字义类属,形声字中的声符表明字的读音。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形声字的产生使汉字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汉字由表意文字过渡到表意兼标音的文字。
省形:喬-从高省,夭声。    屦-从履省,娄声。    星-从晶省,生声。
第一,形声字的形符只表示形声字的意义范畴,不表示形声字意义的本身。
第二,形声字的形符只和形声字的本义有关,与引申义无关。
第三,有些形声字形符表达的意义相同或相近,可以互相替换,可以构成形符不同的异体字。
第四,省形结构。
省声:恬-从心,甜省声。  疫-从疒,役省声。    梓-从木,宰省声。
第一,声符与该形声字的读音问题。
第二,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作声符时互相替换或异体字。
第三,省声结构。
第四,声符的表义问题。宋代“右文说” 右文说是关于通过形声字的声符推求词义的一种主张。右文,指形声字的声符,因形声字多为左右结构,其声符大都居右,故名。此说最早由宋人王圣美提出。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科学,只能作为分析形声字本义的一种辅助手段。贡献:注意到了“义存乎声”的现象,对于探索音义关系有一定的启示。缺陷:1、陷入绝对化,其实有很多声符相同的字其义并无联系;2、它局限于“形”,而未认识到“声”,故不能解释字形不同而音近义通的字。     
【转注】 属于同一部首之下,意义相同的一组字。有“形转”、“音转”、“义转”三说。
即是同源字。《同源字典》
【假借】 语言中一个新字产生没有现成的字来表示,只好临时借用一个已有的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表示。如“莫”、“辟”、“何”、“其”等。
假借字与通假字的异同:
通假字:指出于某种特殊的原因。本来用以记录该词的字已经存在而不用,却借用另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的现象。
共同点:本字和借字之间必须都是读音相同或是相近的关系
区别:A、假借字是“本无其字”,通假字是“本有其字”
B、假借字是古今字产生的重要途径,而通假字与古今字无关
C、假借字是在文字不够用的情况下解决的一种灵活方法,在
文字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而通假字则不然。
六书的分类
A、四体二用:
B、纯粹的表意文字与带有表音成分的表意文字(形声)
C、独体字(指事)与合体字(会意、形声)
3、形体的演变:
(1)古文字与今文字
(2)文字的演变阶段:古代文字:商-金文、甲骨文。周金文。战国西方周秦的“籀文”属大篆文字。东方六国系统的文字是“古文”。秦小篆、秦隶。(2)今文字:汉隶、章草、行书。魏晋真书(楷书)。
甲骨文:商朝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进行占卜活动的记录。特点:1.沿用图画写实手法;2.形体结构没有定型;3.书写款式没有规范化;4.偏旁不固定,可以更换;5.笔画方折,线条瘦直。
金文: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为钟鼎文、吉金文字。是古文字中历时最长的一种文字,从商代中期到秦统一六国,约有1200多年。是汉字脱离图画性走向符号化的第一个里程碑。特点:笔画粗肥深厚,带有一定弧度,线条平直化
六国古文:战国时代流行于秦国以外的齐、楚、燕、赵、韩、魏六个诸侯国的文字,也叫六国文字、东土文字。又称为蝌蚪文。特点:简体流行。
小篆:也叫秦篆,是秦统一六国之后,由李斯等人根据大篆和六国古文整理而成的字体,它是汉字发展史上的第一次规范化运动的产物。是古文字向今文字过渡的桥梁。三特点:1.书写形式趋于固定,减少了异体字。2.简化了大篆中的繁复部分,减少了图画意味,笔画线条化。3.转笔和部分斜笔变成弧形,形体长圆,结构匀称整齐。
隶书:最早的产生于战国时代。大篆书体的草率写法逐渐形成早期的隶书。秦汉隶书的产生是汉字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隶书的产生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隶变: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对汉字结构的影响:a、部首形体的变化:如“人”变为“亻”,“心”变为“忄”。b、简省或讹变。如“春”,从
艹从日,屯声,(上部讹变)。“更”,从攴丙声(整体讹变)。c、混同,是讹变的后果。有些原先不相同的偏旁,隶变后就混同了。如“服”从舟而不从月,“脍”从肉而不从月。)
草书:东汉时期,隶书既成为正规文字,日常书写的草率隶书成为新的手写体,由此产生了草书和行书。分为章草、今草、狂草、行草四种。
楷书:东汉末年,书法家钟繇(yóu )把行草笔法融入隶书中,创造了楷书,也叫真书、正书,一直沿用至今。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所以也称楷书为今隶。
行书:是为了补救楷书的不便书写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一种字体。相传始于汉末,
存的部首
流行至今。
(3)古今字、异体字
古今字:在同一意义上由于时间先后不同而使用的不同的字形;使用在前的叫“古字”,使用在后的叫“今字”。
古今字与假借字的关系:二者有交叉现象。古今字立足于时代的不同和用法的分工,假借字则立足于文献中文字所表示的意义跟它的本义是否有关。
来源:A、由于假借字义过多而产生古今字
a、 加形旁为字的假借义造分别字
b、 加形旁为字的本义造分别字
c、 一个字为他所用,为这个假借义造一个与原字形无关的分别字
B、一个字本义和引申义过多而分化产生古今字
a、一个字产生引申义以后,为表示它的原义的字造一个分别字
b、一个字产生引申义以后,为表示它的引申义的字造一个分别字
异体字:即读音和意义都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不同于古今字。古今字是着眼于历时的文字产生的先后,它则着眼于共时的字体的差异。各时代都有异体字的存在。
1、 会意字与形声字的区别(造字方法不同):泪—淚、岩—巖       
2、 同为表意字而偏旁不同:明—朙
3、同为形声字而声旁不同(声符不同):韵—韻、栖—棲           
4、同为形声字而形旁不同(形符不同):绔—袴、杯—盃
5、同为形声字声旁和形旁都不同(形符声符皆异):诉—愬、村—邨
6、字的组成或部件的位置不同:和—咊、峰—峯
区别的方面 古 今 字 异 体 字 通 假 字
产生的时间 有古今之别 可以同时产生 临时借用
产生的原因 文字演变过程中的分化现象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人运用不同的造字方式 误写
能否互换 不能 能 不能
五、古今词义
1、古今词汇
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a、词的构成上:古汉语主要是单音词,现代汉语则是复音词占多数;b、词的存废上,可以分为古今通用词,古今废词
2、古今词义的异同
a、词义基本是相同的。
多属于基本词汇。但并非绝对没有变化,在一些重要的属性上仍有一定差别:
①词所概况的客观物件发生了变化②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b、古今词义有差异的
①程度上的差异:显著的(走、行李)和微殊的(宠、穷)
②范围上的差异:词义扩大:响——回声——泛指一切声响
词义缩小:宫——房屋——宫殿
词义转移:去——离开——前往
③古今词义情感上的差异:褒贬的差异:爪牙—武将、猛士—帮凶、走狗
轻重的差异:怨——仇恨——埋怨
六、词义系统
词义系统
(1)本义:词的本来意义,是通过分析字形和考核文献资料所得出的最早的意义,处于核心的地位
考察本义的方法:
A、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