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16课冷战
第16课冷战
一、课程标准
● 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冷战是什么意思知道冷战政策的含义、冷战开始的标志及冷战的具体表现。简述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及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等史实,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文字、漫画、地图、历史照片等相关史料,分析冷战的背景,归纳冷战初期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的影响,逐步提高运用史料说明、分析、归纳相关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分析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两极格局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世界和平的可贵,进一步理解“和平”与“发展”这两大时代主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难点:冷战背景及影响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漫画《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
学生:描述漫画内容,观察漫画体现了美苏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盟友关系破裂走向的冷战,为争夺世界霸主地位展开了长期的争霸。美苏为何会由盟友变为冷战对手?什么是冷战?为何冷战?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16课《冷战》。
(二)探究新知
1.冷战的发生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什么是冷战?
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
教师归纳:“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与“热战”相对而言。
展示:
材料一:战后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
材料二:二战后苏军总数达1140万,战后初期年均生产3万辆坦克,年产作战飞机40000架,年均生产12万门火炮。1946年建成了原子反应堆,1949年爆炸了第一颗,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在欧亚许多地区驻军,扩展了60万平方公里疆土。
设问:结合课本内容和材料,分析冷战的原因。
预设:二战后,美国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强大,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盟主。美国欲称霸世界,而苏联经过战争的洗礼同样变得强大起来,由于社会制度不同,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主要障碍。
教师补充:20世纪上半叶,人类刚刚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人们渴望和平,美苏双方不敢也不愿再把自己卷入另一场新的世界大战中。
展示:
材料一:丘吉尔:“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材料二:斯大林在3月13日的一次谈话中进行回击,他说丘吉尔“是要在盟国中散播纠纷的种子”,“是号召同苏联进行战争”。
设问:分析材料,预测美苏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回答。
教师:从材料可以看出,二战后美苏关系变得紧张。丘吉尔所说“铁幕”暗示社会主义带来的威胁,而斯大林的指责也预示着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抗的到来。两则材料向我们证实了盟友关系开始破裂,而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成为即将开始的美苏冷战的信号。
展示:
(世界已经分成两个敌对营垒)“几乎所有国家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一种是“自由制度”,一种是“极权政治”。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今天希腊这个国家的生存,受到共产主义的严重威胁……正如希腊的情形一样,如果土耳其要得到它所需的援助,就得由美国供给它。我们是能够提供那种援助的唯一国家……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讲
设问:“极权政治”“自由制度”指的是什么?材料表明了美国什么样的态度?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这次演讲的内容被称为“杜鲁门主义”,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办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展示:美国总统杜鲁门及其轶事
他是第一位乘搭现代潜水艇到水底的美国总统。
他是首位薪金超过100,000美元的美国总统。
他是左撇子,但他的父母却强迫他改用右手。
他是首位在战时上任的美国总统。
他签署了向日本投的法案,并说:“把日本人干掉!”
感恩节这一天总统赦免火鸡的习俗据说始于杜鲁门总统当政时期。
学生:阅读P75人物扫描,介绍其生平和故事。
设问: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同时也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指的是什么?
学生:马歇尔计划。
展示:马歇尔
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1880.12.31~1959.10.16),美国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陆军五星上将。
他于1901年毕业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1939年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帮助总统罗斯福出谋划策,为美国在二战的胜利作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5年退役。后出任美国国务卿和美国国防部长,以出台马歇尔计划闻名,1953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学生:了解其生平。
展示:
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基本为西欧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无偿赠予,10%是贷款。马歇尔称,这个计划是针对饥饿、贫穷、绝望和混乱的。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援助”。
设问:美国是慈善家吗?美国援助西欧的目的是什么?
预设:不是。是为了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进而遏制苏联。
2.德国的分裂
过渡: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苏联与英、法、美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
展示: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柏林危机
教师:1948年,西方国家将在德国占领区合并,实行货币改革。苏联切断西方占领区同西柏林间的水陆交通,并发行了新货币,这就是“柏林危机”。
展示:
教师:1949年西德和东德成立,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这种分裂的局面一直持续到1991年苏联解体,德国才重归统一。德国人分裂是欧洲冷的缩影。
3.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设问:为了进一步控制西欧,对付苏联,美国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预设:1949年,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展示:
“各缔约国同意对欧洲或北美之一或整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各缔约国可采取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
——《北大西洋公约》
设问:通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北约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学生:北约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全球的军事政治集团。
展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标志
设问:当北约成立后,苏联采取了什么对策呢,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1955年,苏联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展示:签订《华沙条约》图片
教师: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最终结果是在欧洲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展示: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三)课堂小结
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相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形成了以美苏两国为首的两大阵营在经济、政治、外交等领域全面对抗的两极格局,导致了主导国际关系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美苏冷战过程既有缓和又有紧张,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变化是主要影响因素。美苏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彼此削弱,冲击了战后两极格局,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五、板书设计】
16课《冷战
何为冷战、为何冷战
冷战的发生
冷战的产物
德国分裂
冷战影响世界
北约与华约对峙
             
六、教学反思
冷战,这是和我们以往讲的战争不同的概念,这一课讲了冷战的含义、原因、表现和冷战的结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较多的运用了图片和史料,让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分析材料、论从史出、以史佐论的能力。同时创设情境,联系现实,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
热情。本课学生表现的较为积极,从整节课的效果来看,基本上达到了目标的要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