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教学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教学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教学教案1
    一、说教材
    《最大公因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中的内容。本课时是在学生一个数的因数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为以后学习约分打下基础。教材中直接呈现了出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分别12、18的因数,再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材采用的集合的方式呈现探索的过程。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探索两个公因数的方法,能准确地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让学生经历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三、说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经历探索的过程。
    因此确定教学重点为探索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难点为用多种方法正确地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四、说教学方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本节课学生对因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教法与学法上,可以让学生在半独立的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交流探索。而教师在交流过程中,主要是引导、组织学生归纳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去归纳、总结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这也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说教学设计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知
    因为学生已经很熟练出一个数的因数,因此,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导入新知。(导入这一环节准备用时3分钟)
    1、师: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一个数的因数,如果老师现在给你一个数,你能很快出它的因数吗?
    生回答师板出12的因数:1、2、3、4、6、12
    2、师:你们真棒!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很快写出18的全部因数吗?
    生独立写并汇报18的因数:1、2、3、6、9、18。
    3、师:那么准,那你们看看它们的因数你发现了什么?请大家一,在12和18的因数中有没有相同的因数?相同的因数有几个?
    生同位交流,共同出:1、2、3、6。
    师:像这样即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我们就说这些数是12和18的公因数。此时师板书出集合图形。
    4、师:中间这一区域有什么特征?应该填什么数?
    生独立思考后分小组讨论。
    生汇报:中间所填的数应该即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
    5:师:在这些公因数里面,哪个数最大?生:6最大。
    6:师:对,6在这两个数的。公因数里面是最大的,那么我们就说6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最大公因数。
    师板书课题:最大公因数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探索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且能很快地出来。同时这也就突破了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自然数包括小数吗
    这一层次的设计我准备用时12分钟。
    (二)、尝试练习,合作探究
    书45页练一练中的1、2两题:
    (1)利用因数关系最大公因数
    师:请大家把书翻到第三45页,独立完成第1小题。
    8的因数有:1、2、4、8。
    16的因数有:1、2、4、8、16。
    8和16的公因数有:1、2、4、8。
    8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8
    师引导学生观察:8和16之间是什么关系?与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随着老师的问题提出来就独立的思考观察,然后在小组内自行解决。
    (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并在小组内得到发展,对后进生来说也是一个促进。)
    生汇报:8是16的因数,所以8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8。
    然后师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己小结;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并及时出一些这方面的题练习,如:4和12,28和7,54和8
    (2)利用互质数关系最大公因数
    师:请大家独立完成第二题。
    生汇报5的因数有:1、5。
    7的因数有:1、7
    5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1
    师同上一样引导学生独立观察5和7之间是什么关系?与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有什么关系?
    分小组讨论汇报。
    生:5和7是质数,所以5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1。
    引导生小结:像这样只有公因数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他们的公因数只有1。
    练习:4和5,11和7,8和9
    (3)、整理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方法最大公因数?
    生:列举法,用因数关系,用互质数关系
    师:我们在做题时要观察给出的数字的特征,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教师在讲解最大公因数时,不仅要告诉学生具体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将这些单独的内容联系起来,给出学生统一的解题步骤,这样学生才有章可循。)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也准备用时15分钟。
    (三)、巩固练习,体验成功
    完成书第46页的3、4、5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在巡视的过程中对于后进生要特别的指导点拨。
    巩固练习准备用时8分钟。
    第四环节:全课小结
    用2分种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五、说板书设计
    我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本课的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各位评委老师,我仅从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
行说明。这只是我预设的一种方案,但是课堂千变万化的生成效果,最终还要和学生、课堂相结合。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教学教案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一课。
    一、教学指导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将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
    二、教材结构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们确立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这是第一项目标也是基本目标;借助为分数配图,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对美的体验与欣赏;揭示分数的产生,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这两项目标是在第一项目标的基础上对学生思维的一种拓展。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