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古代诗歌鉴赏的“作者”和“注释”
关注古代诗歌鉴赏的“作者”和“注释”(开放周公开课教案)
开课地点:高二(8)班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在古代诗歌鉴赏时关注“作者”和“注释”的意识。
2.掌握古代诗歌鉴赏必要的知识、方法及技巧。
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从同学们历次做答语文卷的情况看,得分率最低的要算古代诗歌鉴赏题。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大多数诗歌本身难以读懂,二是因为同学们缺乏“三关注”意识,缺乏相关的阅读鉴赏技巧。那么,何谓“三关注”?即在诗歌鉴赏中要关注题目、作者、注释。前次,我们讲过怎样关注题目,那么这节课,我们来聊聊怎样关注作者和注释。
二、关注古代诗歌鉴赏的“作者”
在关注完“题目”之后,我们就要关注诗歌的作者了。因为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人生境遇,有不同的人生体验,有不同的志趣与追求,而诗歌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外化。明确诗人所处的朝代,将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写作风格作为推敲或了解诗歌大意的切入点,为后面的分析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做准备。
1.关注诗人的艺术风格
考试,尤其是高考命题选取的诗文,大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所以,我们要牢记课本中出现过的诗人的艺术风格以及其诗歌的感情主基调。
如,杜甫,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的思想是他的主旋律;
李白,诗风豪放飘逸,愤世嫉俗是他人生的关照,喜用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
王维, 诗歌情趣恬静悠闲,风格清新淡远
高适岑参,风格雄浑质朴、苍劲悲壮。
白居易,诗歌风格平白清新
孟郊,是一位以苦吟著称的诗人其风格硬语盘空,拗折奇险
贾岛,是一位以苦吟著称的诗人。其诗以清奇幽峭见称,诗风萧瑟悲愁
王昌龄诗风雄健浑厚
高适、岑参诗风雄浑奇拔、苍劲悲壮。岑参写边塞风物雄奇瑰丽,写人物豪情奔放。
王维诗风恬淡生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水诗常融诗情画于一体而清逸雅致表现物即我、我即物的庄禅境界
孟浩然诗风语淡味重、恬静浑健
杜牧诗风含蓄绰约
李商隐诗风清丽俊逸,开拓朦胧、幽约之美丽、令人回味无穷的境界
韩愈诗风气势磅礴、奇特新颖
元稹诗风艳丽浅近
刘禹锡诗风清峻明朗
李煜词风伤感细腻
欧阳修词风清丽明媚
范仲淹词风苍凉悲壮
苏轼旷达豪迈,开拓豪放派词风
柳永词风缠绵悱恻,开拓婉约派词风
李清照词以靖康之难为界,分前后期。前期词悠闲风雅,后期词凄婉悲怆。
黄庭坚词风自然流畅
秦观词风情真意切
陆游诗风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辛弃疾词风气势雄壮
姜夔词风精心刻意、清妙秀远。 
我们在诗歌鉴赏时若能根据诗人的艺术风格去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就能比较轻松的实现问题的有效对答
例:2005年福建高考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答案: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解读:考生在解答第二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时,如果注意联想李白的诗擅长大胆的夸张和想像的艺术手法,解答此题就不会出现偏差。为此我们要关注作者,要借助你已
有的有关诗人的信息帮助解读诗歌,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鉴赏的难度。
2.关注诗人生活的朝代
鉴赏诗歌最好要“知人论诗”,就是说,要尽可能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许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有关。作者所处的时代及其身世、境遇、抱负、人生观等,往往决定了诗作的感情主基调思想感情和风格。
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个时代的风貌会在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上打上印记。比如,宋末元初和明末清初这两个历史阶段,一方面旧王朝积贫积弱、国力衰微;另一方面异族入侵,民族矛盾激化,这些时期的作品主题多表现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国破家亡的凄苦。或抒写自己怀才不遇、忧国忧民的情怀;或抒发驱逐异族、建功立业的雄心。因此我们读宋诗、宋词和清诗,总感觉少了唐诗的雄伟气魄和高昂格调,取而代之的是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家国之愁和悲凉之气。
例:              谒金门
李好古①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①李好古: 宋末元初诗人。
(1)这首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解读:注释中的“李好古: 宋末元初诗人。”你就应该想到宋末元初这段历史阶段,一方面旧王朝积贫积弱、国力衰微;另一方面异族入侵,民族矛盾激化,这些时期的作品主题多表现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凄苦。或抒写自己怀才不遇、忧国忧民的情怀;或抒发驱逐异族、建功立业的雄心。想到这些,解题就有帮助了。
谒金门的译文:
花朵经过雨点的击打,又是满地落红的情形。燕子归来,也带着愁怨不肯说话,往日的巢屋无法寻。
是谁在边塞辛劳征战,又是谁在玉楼中歌舞作乐。假若北方少数民族引起的战尘可以轻松的吹去,东风早就可以封上万户侯了。
参考答:
杜甫是哪个朝代的诗人(1)借物抒情(答借景抒情或拟人也对,2分);借燕子无家可归,表现了国家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社会现实。(2分)
(2)作者说如果东风能把敌人吹走,那就把东风封为万户侯。(2分)表达了作者渴望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以及对统治者苟安江南,不思抗敌的愤慨之情。(2分)
3.关注作者的注释
对于中学课本中出现过的作者,在试卷中不会给予解释。而对于比较陌生的诗人,在诗句之后、问题之前会给予注解。注解有的简单(如,谒金门  李好古),有的较为详细。较为详细的,除了诗人的经历外,一般都附带出该诗的写作背景。这对把握整首诗的内涵以及表现手法都有很大的帮助。
例1:                      病牛
李纲[注]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注] 李纲,官至宰相,由于反对媾和,力主抗金,并亲自率兵收复失地,终为投降派谗臣
所排挤,为相七十天即“谪居武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