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斛堆故址在何处
2020年第6期 (总第184期)
敦煌研究
D U N H U A N G R
E S E A R C H
N O. 6. 2020
T O T A L184万斛堆故址在何处
高启安
(河西学院历史文化和旅游学院,甘肃张掖734000)
内容摘要:“万斛堆”是公元270年西晋秦州刺史胡烈被鲜卑秃发树机能包围因无外援而毙命之处,也是公元407年 大夏掳掠南凉后撤退、南凉君臣商讨如何追击时焦朗所设计的截击路线中的一个重要地名。乱古堆为丝绸之路北线乌兰路必经之处,焦朗设计路线正是沿着乌兰路东下,在丝绸之路北线鹯阴路与乌兰路交汇处“阻水结营,制其咽喉”截击。因 此,万斛堆即后世乱古堆、论古,“乱古堆”乃“万斛堆”音转,其地就在今靖远县永新乡永新村。
关键词:万斛堆;乱古堆;论古;永新
中图分类号:K87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06 (2020)06-0115-09
The L ocation o f “W anhudui”
GA〇Q i’an
(School of History,Culture and Tourism,Hexi University,Z ha ng yc,Gansu 734000)
Abstract:“W i m h u d u i”i s a location referred to i n h i s t o r i c a l documents t h at was associated with t wo impor­t a n t events.In 270C E,H u Lie,the governor of Qin zh ou during the Western Jin dynasty,was surrounded i n W a n h u d u i by the amiy of Xianbei(Scrbi)and died i n the ensuing skirmish.In 407C E,the Bactrian amiy plundered a region of the Southern Liang before retreating,inciting the emperor and ministers of the Southern Liang to order their military to pursue the invaders.T h e route of th ei r pursuit was designed by Jiao Lang and ne ce ss ar il y passed through Luangiidui,which was a cr ucial p a s s located on Ulan R o a d,a northern route of the S i l k R o a d.Jiao Lang designed t h i s route t o go eastward along Ulan R o a d in order to meet the Bactrian army a t the juncture of the Zhanyin and Ulan sections of the northern S i l k R o a d.This paper suggests th at“W a n h u d u i”
i s ac tu al ly a d i ff e r e n t phonological form of “Luangudui”or“L u n g u.”This s i t e corresponds to the current lo­cation of Yongxin v i l l a g e in Yongxin t o w n,Jingyuan C o u n t y,Gansu Province.
Keywords: W a n h u d u i;Luangudui;Lungii;Yongxin
(Translated by W A N G Pingxian)
收稿日期:2020-05-08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敦煌中外关系史料的整理与研究”(19ZDA198)
作者简介:高启安(1957—),男,甘肃省景泰县人,历史学博士,兰州财经大学教授,河西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特聘教授,主要从事敦煌学及丝绸之路饮食文化、地方文史研究。
•115 •
丝绸之路北线乌兰路或皋兰路0上,有一地 名万斛堆,因两次重要事件而载于史册:一次是晋 泰始六年(270),秦州刺史胡烈在和鲜卑树机能的 战斗中,由于没有外援,在万斛堆战死;一次是东 晋义熙=年(407)大夏赫连勃勃侵略南凉后撤退,南凉秃发侮檀追击,其臣焦朗建议追兵北渡媪围 河,趋万斛堆“阻水结营,制其咽喉”,以逸待劳截 击,最终因秃发溽檀没有听从焦朗建议,在阳武下 峡被逆袭而遭败绩。事见《晋书》《资治通鉴》及《十六国春秋》等:
烈为秦州剌史,及凉州叛,烈屯于万斛堆,为虏所围,无援遇害。®
《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勃勃初僭号,求婚于 秃发溽檀,溽檀弗许。勃勃怒,率骑二万伐之,自杨 非至于支阳三百余里,杀伤万余人,驱掠二万七千 口、牛马羊数十万而还。溽檀率众追之,其将焦朗 谓溽檀曰:‘勃勃天姿雄骜,御军齐肃,未可轻也。今因抄掠之资,率思归之士,人自为战,难与争锋。不如从温围北渡,趣万斛堆,阻水结营,制其咽喉,百战百胜之术也。’溽檀将贺连怒曰:‘勃勃以死亡 之余,率乌合之众,犯顺结祸,幸有大功。今牛羊塞 路,财宝若山,窘弊之余,人怀贪竞,不能督厉士众 以抗我也。我以大军临之,必土崩鱼溃。今引军避 之,示敌以弱。我众气锐,宜在速追。’溽檀曰:‘吾 追计决矣,敢谏者斩!’勃勃闻而大喜,乃于阳武下 陕凿凌埋车以塞路。溽檀遣善射者射之,中勃勃左 臂。勃勃乃勒众逆击,大败之,追奔八十余里,杀伤 万计,斩其大将十余人,以为京观,号‘髑髅台’,还于岭北。”⑴
此后,其他史料里的万斛堆地名,咸来自此 两事。
由于万斛堆位于丝绸之路北道咽喉,与两次 重要事件相关,今人对此方位已不甚了了,异见迭 出,因此,有必要加以探讨,给出明确答案。
一前人关于万斛堆方位的判断
最早给出万斛堆方位的是《资治通鉴》胡三省 注:“六月戊午,胡烈讨鲜卑秃髪树机能于万斛堆,兵败,被杀。”“万斛堆在温围水东北郡高平县 界。”121温围水即媪围水。
此后,《明史•地理志》云:“宁夏中卫:元应理 州,属宁夏府路。洪武三年,州废。永乐元年正月置•116 •卫。西有沙山,一名万斛堆。大河在南。又西南有
温围水,流人大河。又有裴家川。”m
清初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
62 “沙山”条:“卫西五十里,因积沙而成,或云即
万斛堆。”〜谓“或云”者,当时人已有这种说法,顾
并未完全认可。
《明史》和《读史方舆纪要》这两条资料也是一
些学者认为万斛堆乃宁夏中卫沙坡头的依据,_
日本学者关尾史郎认为在今镇远县附近n
刘满先生同意《读史方舆纪要》和《明史》的说 法:“关于媪围县附近黄河上渡口的位置究竟在哪 里?前引溽檀在追击勃勃时,其臣焦朗说:‘不如从
媪闱北渡,趣万斛堆,阻水结营,扼其咽喉,此百
战百胜之术也。’这里的‘媪围北渡’当指媪围县城
北黄河上的渡口,其地在今景泰县五佛乡的沿寺
村附近,河对岸是靖远县双龙乡的北城滩(说详
下文)。所谓‘从媪围北渡,趣万斛堆’,不是说由
此渡口渡河,而是由此渡口东北直奔万斛堆(今宁
夏中卫县西的沙坡头),在万斛堆‘阻水为营’,以
‘扼其咽喉’—截断勃勃东归夏国本营之路。”[6]杨森翔撰《中同地域文化通览•宁夏卷》,认为
万斛堆“即今宁夏中卫沙坡头”m。
从清代开始,已有万斛堆在今靖远县的观点。
《大清一统志》:“万斛堆在靖远县西。晋泰始
六年,鲜卑树机能叛,秦州刺史胡烈讨之,至万斛
堆被杀。胡三省通鉴注:堆在温围水东北。”[8] .地名辞典咸取《大清一统志》的观点。
臧励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万斛堆:在
tt肃靖远县西。晋泰始六年,鲜卑树机能叛,秦州
刺史胡烈讨之,至万斛堆被杀。”w
史为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万斛堆,在
今甘肃靖远县西。《晋书•武帝纪》:泰始六年(270),
鲜卑秃髪树机能叛/秦州刺史胡烈击叛虏于万斛 堆,力战,死之’。即此。”|1()1
①《元和郡县志》卷40“取皋,路一千六十里”中所记皋兰 路,严耕望和爵人勇均认为“皋兰路”为“乌兰路”之讹(严耕望《唐
代交通图考》第2卷“河陇碛西区”第343、344、353页).“估计
‘皋’系‘乌’之笔误,应作‘乌路唐乌兰县在甘肃景泰县境”
(兽人勇《宁H境内的“丝绸之路”—*论唐长安.凉州北道的驿
程及走向》,《宁夏社会科学》1983年第2朗,第50—57页),,
②[唐]房玄龄等《晋书》卷57(中华书局,1974年)第1557 页写作“萬S4®” .
魏嵩山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万斛 堆,在今甘肃皋兰县东北黄河北岸。西晋泰始六年 鲜卑树机能败杀秦州刺史胡烈于此。 (111)
戴均良《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万斛堆,约 在今甘肃省皋兰县东北一带。《资治通鉴》:西晋泰 始六年(270),‘胡烈讨鲜卑秃发树机能于万斛堆,兵败,被杀’,即此。”112]
魏晋贤:“泰始六年(公元270年),秃发树机 能杀了凉州刺史胡烈的万斛堆,即位麦田山东北 麓。”間
钱伯泉先生认为:“‘温围水’即‘媪围水’的异 译,‘万斛堆’在温围水东北,其地即今ft肃省靖远 县北临近黄河的哈思堡。”:14]
刘再聪:胡三省注谓万斛堆“在媪围水东北”。“万斛堆后讹为乱古堆,今为论古村,位于哈思山北,论古村今位于吊沟古城东北,隔河相距不远”。1151《靖远史话》:“泰始六年(270)十月,胡烈领兵 前去镇压,双方激战于今靖远县永新乡境内的万 斛堆,晋军大败,胡烈被杀。”
杨懿认为:“万斛堆位于今甘肃祖厉河支流北 河河口,时属武威郡辖地,身为秦州刺史的胡烈会 被围困于此,显然是追击‘西赴武威’的起义军所 致。間
总括之,迄今,关于万斛堆究竟在何处,有三 种意见:一是靖远县永新乡的论古,由乱古堆来,乱古堆又由万斛堆来;二是中卫的沙坡头;三是虽 无具体地点,但大致方位在今靖远县境内,如万斛 堆在“今宁夏中卫与甘肃靖远交界地区黄河北岸 腾格串.沙漠南缘”,今甘肃省皋兰县东北黄河北 岸,今中国甘肃省皋兰县境内。不一而足。
有具体地点的两种意见靖远县永新乡的论古 村(包括靖远的哈思堡)和中卫市的沙坡头:,
二万斛堆所处位置辨正
胡H省所谓“高平县界”,方位宽泛,难得其要 领。历史上固原一带设高平县有两次:两汉时期初 设高平县,治所在今固原1 ,东汉末废,十六国时 期复置,后改为高平镇,正光五年(524)复为高平 县。胡三省所谓,不知所指何代“髙平县界”。
但胡=省《资治通鉴》注“阳武下峡",亦谓“阳武下峡在高平西,河水所经也”〃8]。则胡=省认为 两者距离相近。
《明史》所谓“西有沙山,一名万斛堆”者,时代 既去西晋已远,修撰《明史》时,“万斛堆”地名在当 地已不存,亦应为时人猜测,以为中卫西之沙坡头 沙堆较多,附为“万斛堆”。顾祖禹亦是闻,置于疑 似之间。
“万斛堆”之得名,显然来自于当地有数量较 多的土堆,被时人以吉祥的粮堆名之,也包含了时 人的丰收愿望。这点,观点不同者皆认同。中卫沙 坡头有许多沙堆,无疑为万斛堆在沙坡头提供了 最好的注脚。但“万斛堆”之名,出现于1700多年 前,当时沙坡头一带有无沙堆尚在两可之间(沙堆 形成和消失速度较快。笔者无相关地理气候变迁 知识,无法回答),即便当时已有沙丘,但我们知道 沙丘形状与粮食堆大不相似,以之附会“万斛堆”,甚不相类。
W此,“万斛堆”之“堆”,非为沙堆,应即坟堆。
魏晋贤先生对《明史》的观点进行了辩驳:“万斛堆,《明史•地理志》指为中卫以西之沙山即今沙 坡头,实误,因万斛堆为盛产粮食之地名,后讹为 乱古堆,清道光《兰州府志》还说‘裴家沟(即裴家 川)以东之乱古堆、锁黄川一带……草木葱蔚,古 渠塍畴尚在,塞人以小河套称之’,可证。后以其名 不雅,取其音近改为论古村,位哈斯山北,正是鹯 阴县境,可知,胡注谓万斛堆在媪围水东北,但非
郡高平县界。但他明指媪围水与万斛堆相近,则是颇值得注意的……顺便可以指出,《明史•地 理志》谓中卫沙山为万斛堆和《中国历史地图集》置万斛堆于麦田城之南,都是未对文献细予分析 所致。”旧.20
另,秦州刺史胡烈率兵至万斛堆驻扎(史料为 “屯”,非为“追击”),若然万斛堆在沙坡头一带,需 要判断胡烈率兵屯驻沙坡头一带的动机究竟为何?
今靖远永新乡,为丝绸之路北线乌兰路(从原 州至会宁关渡乌兰津西向凉州捷径,亦即居延里 程简E.P.T59:582所标示之路线)咽喉,树机能为 河西鲜卑,叛乱后向东,威胁腹地,所以胡烈陈兵 万斛堆,也是一次“制其咽喉”。胡烈其人籍贯为 “临泾”(今镇原县),熟悉这一带地形交通,且是一
①《水经注》卷2《河水》:“东北流经高平县故城东。汉武帝 元鼎-:年置,郡治也”(北魏邮道元著、陈桥驿校证《水经注 校证》,中华书局,2007,第52页)
•117 •
位久经沙场的宿将,屯兵万斛堆者,正是扼其要 害。只是由于援兵不至,树机能势大,也可能胡烈 轻敌致败,但胡烈屯驻万斛堆,扼其当道咽喉,其 战略举措无疑是正确的。
设若万斛堆为沙坡头,焦朗所设计“趋万斛 堆”以伏击或截击,需要考定勃勃的撤退方向和目 的地。勃
勃通过阳武下峡,在鹩阴渡口(迭列逊)过 河,溽檀的截击部队从哪儿经沙坡头就是一个必 须考虑的问题。其一是溽檀的截击部队,北渡媪围 河,沿巴丹吉林沙漠边沿,即今日大疙瘩、营盘水 (温都尔勒图镇)、干塘、一碗泉、长流水才可经沙 坡头,在某处“阻水结营,制其咽喉”。这样一来,就 必须判断勃勃为何要去沙坡头、为何要过河。勃勃 此时的老根据地在高平,焦朗所设计的截击必在 勃勃撤退的必经之地。而勃勃若经大疙瘩、营盘水 (温都尔勒图镇)、干塘、一碗泉、长流水撤退到岭 北河曲一带(即鲁人勇所谓灵州至西域南线一段,即:灵州-中卫-营盘水-景泰县北岔口-红水- 大靖-土门一线U11),就不可能经过“阳武下峡”,不可能发生“阳武下峡”之战,焦朗所设计路线因 道路迂曲,无法经沙坡头到某处阻击;其二,截击 部队从乌兰津渡河,在今中卫市沙坡头区兴仁镇 (原兴仁堡)折而向西北经沙坡头,在某处截击。若 然,截击部队行进一段道路与勃勃的方向重合,显然不可能。若勃勃等沿传统丝路北道在兴仁镇折 向北到宁夏同心一带,则追击部队得事先经沙坡 头而到达阻水结营之处,耶么,追击部队须北渡媪 围,走营盘水、干塘,过黄河在某处截击,如此,则追击部队须在沙坡头附近渡河。这种I I了能性很小。营盘水、干塘一线属沙漠边沿,道路干旱无水,大部队很难通行。学者亦有是论[221。还要考虑勃勃大 军究竟要去哪里、在何咽喉处“阻水结营”。最重要 的一点是,溽檀追击大军越过沙漠,脱离自己的管 辖地域,深人敌方控制区域,劳师袭远,难以令人 信服。
因此,万斛堆决然不会在今中卫市沙坡头。嵩山在哪
其实,勃勃撤退路线为丝路北线鹯阴路;焦郎 所设计的截击路线为乌兰路。二道交汇处,后者要 比前
者距离近,符合以逸待劳截击的战术。
关于乌兰路,从汉代到唐代,一直是丝路北线 重要通道,对此,严耕望先生曾举许多实例,破城 子汉简里程简的出土,更证明此路在汉代就是官 道;著名的鎏金银盘出土在北滩乡北山尾子村,皆•118.可证此路为丝路重要通道。学者已经证明,其中的 媪围县城就是今天位于景泰县芦阳镇境内大沙河 北岸的吊沟古城。
三焦朗建议的关键
关于如何追击,南凉君臣曾有一次讨论,焦朗 提出了从媪围河“北渡”“趣万斛堆”阻水截击的正 确主张,而南凉国主秃发溽檀却未予采纳这个“百战百胜”之策,导致此次追击战的彻底失败,甚至 秃发傳檀本人都差点当了俘虏。
焦朗提出这个“百战百胜”的战略决策,缘于 他对赫连勃勃撤退路线以及对媪围水、万斛堆及 截击处地理交通的熟知。那么,焦朗闽何而熟知这 一带的地理交通呢,这就不得不对焦朗及其家族 揭底。
焦氏家族是魏安大族。魏安即今古浪县大靖镇。
今古浪县大靖镇,以其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北 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集镇,著名的汉简里程简 中,有地名“朴擐”,即汉代大靖之名,元明时曾名 “扒沙”,而“扒沙”史料记载为其“集市”之意,因此,应即波
斯语“巴扎”的音变,可证其地位重要。
根据相关史料,焦氏家族,长期据守魏安。公 元401年,焦朗曾遣使劝说秦将姚硕德进攻姑臧3 同年,后凉吕超曾进攻魏安,焦朗派侄子焦嵩为质 于南凉,请求南凉救援,南凉派遣秃发溽檀救援,但吕超先期撤退,焦朗闭门拒绝了溽檀,实行保境 政策CTSaKKU,仍与溽檀联合,进攻姑臧,后来,被
溽檀迁往西平,投降了溽檀。
南凉建和三年(402):“中散骑常侍张融言于 利鹿孤‘焦朗兄弟叛据魏安,潜通姚氏,数为反 覆。失今不取,后必为朝廷忧。’乃遣傳檀讨之。朗面缚出降,溽檀送之于西平,徙其民于乐都。”[23_此次应该是焦氏家族彻底投降了南凉。
公元406年,溽檀从乐都迁都于姑臧,此时,焦氏家族也应该随迁至武威。安皇帝辛义熙七年 (辛亥,411):“焦朗犹据姑臧,沮渠蒙逊攻拔其城,执朗而宥之;以其弟拏为秦州刺史,镇姑臧。遂伐 南凉,围乐都。三旬不克;南凉王溽檀以子安周为 质,乃还。,】
因此,焦氏家族长期聚居丝路北线重镇的魏 安,对魏安到高平一线的交通非常熟悉,度赫连勃 勃撤退时必经某咽喉要道,因此,才劝秃发溽檀渡
媪围水、趋万斛堆阻水结营截击。
关于如何追击赫连勃勃的讨论地点,应该是 在今永登一带追击的路上。“从媪围北渡”可有两 种理解:北渡媪围水,在媪围北渡过黄河。魏晋贤 先生取后一种。认为焦朗建议“从媪围北渡”者,“可知从媪围以北(相当于今日五佛与发裕堡间)渡河可直趋万斛堆,恰能收到迂回包抄之效,所以 焦朗才有此建议”M U U2。
无论哪种,都需要渡过媪围水。
媪围县名应来自媼围水。媼围水,其主流发源 于今古浪干柴HI北麓,汇集了寿鹿山北麓、昌林山 南麓数条沙河(如白茨水沙河等)的水,到今索桥 附近人河,全长80余公里,流域面积约130多平 方公里,主要流经景泰县寺滩乡,在寺滩乡被称为 寺滩沙河;在今芦阳镇被称为芦阳大沙河。追兵沿 今永登平城驿、宽沟驿(此路明清时被称为喇嘛 路),进入新堡川,若要从乌兰津过河,“趋万斛堆”阻水结营,势必要渡过媪围水,到乌兰津(今沿寺 渡口或附近)渡过黄河,经万斛堆到达截击地点。《明史•地理志》:“大河在南,又西南有温围水,流 入大河。”1_3“温”为“媪”之讹。
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是,设若勃勃从阳 武下峡撤退,在鹯阴渡口过河,向原州或“岭北”而 去,万斛堆处是否为勃勃撤退的“咽喉”之地,这不 仅关乎勃勃究竟要撤退到何处,更重要的是,判定 焦朗所谓“阻水结营,制其咽喉”究竟是经过万斛 堆,还是在万斛堆“阻水结营”截击?
“趋万斛堆”,《晋书》写作“趣”,与“趋”同。极易理解为“在万斛堆”。因此,必须对焦朗所谓“趋”究竟所指有一个合理解释。
趋,《说文》:走也。从走刍声。七逾切。
《玉篇》:疾行也。
《博雅》:行也。
《释名•释姿容》谓:“疾行曰趋。趋,赴也,赴所至也。”[251
唐慧琳《一切经音义》亦谓“疾行曰趋”'11,《诗•齐风•猗嗟》“巧趋跄兮,射则臧兮”。疏:《曲礼》注乂云:“行而张足曰趋,趋,今之捷步,则趋,疾行也。”126]
《集韵》:趋玉切。同促。又“逡遇切,音觑。行 之速也”。
《汉书•高帝纪(上)》:令趋销印。颜师古注为:趋,读曰促。促,速也。271
《史记•天官书》:“其趋舍而前曰赢。”《注》索 隐曰:趋音聚,谓促也。[281
综上,“趋”,除《释名》解为“赴”外,多解释为 急行、快步、捷步、超前的意思。
因此,焦朗所谓“趣万斛堆”者,应非在万斛堆 阻截,而是向着万斛堆方向快速进军,在咽喉之处 阻水截击。
“乌兰路”一线兴仁镇到今双龙乡盐寺渡口,多山丘,干旱少雨,主要为旱田,居民所用水多是 南边哈斯山北麓各沟岔所流泉水。焦郎所设计的 “阻水结营”者,应是在某处咽喉之地阻断水源,使勃勃撤退大军不战自乱。这正是焦郎所谓“百战百 胜”的关键。而这一线扼其咽喉、阻断水源处,应为 乌兰路和鹯阴路的交汇处。
四乱古堆与万斛堆
以上诸观点中,最主要之一为乱古堆为万斛 堆的转音,后乱古堆又省为伦固。后改为永新。
永新乡位于靖远县北部,东接北滩乡,西靠兴 隆乡,北邻黄河与景泰为界,东北与宁夏中卫市毗 邻,南与平川区水泉镇砂硫水村相连。乡政府驻地 永新村即故论古村,距离县城约130里。
过去数年,笔者曾与多位学者数次前往永新 考察;亦曾多次从景泰沿寺渡河经永新前往宁夏 海原县西安州古城考察;返回则经打拉池、平川大 桥到白银;也曾驾车从固原出发,沿传统古道而至 海原行走过,可证严耕望先生所论过乌兰关或虎 豹口(或迭列逊)前往固原的“乌兰关道路”及迭列 逊(或虎豹口)道之畅行。
永新村位于哈斯山北麓冲积扇,村南山坡称 为南峁梁,公路东西向穿村而过,从公路旁的断崖 上去,是一片砂地,往南望去,一条小山岭迤逦北
①[唐]慧琳著,徐时仪校注《一切经音义种校本合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5贞:t|走:乂作“趋'同。且瑜反 《释名》:疾行曰趁,疾趁曰走。第46贞:技:走,且偷反.趁,疾行 也《尔雅》:“门外谓之趂”是也。第303页:趁行:又作趋,同。且 臾反_《说文》:趋.走也_《论语》:子见1衣裳者过之必趋.包咸曰:趋,疾行也。《释名》云:疾行曰趁,疾趁曰走。《礼记》:惟(帷)薄之 外不趁,,郑玄曰:行而张足f c!趁,堂上不趁为其近也..《尔雅》“堂下 谓之趁”是也:第799贞:趁走:又作趋,同t,促瑜反_.《释名》:疾行 H I趁,疾趁曰走也第1559页与第799页同。
•119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