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门派详解
门:
五凤刀门.神拳门.鹰爪门.雁行门.八极门.韦陀门.华拳门.鸭行门.八挂门.雷电门.药王门.八挂门.西域金刚门.二郎拳门.一字慧剑门.血刀门.太极门.天龙门.聋哑门. 潭腿门, 玄指门, 五虎门, 双子门, 五湖门, 中抓门, 七青门, 大圣猴拳门, 黑龙门 (飞狐外传)铁剑门 (碧血剑)
帮:
丐帮.铁掌帮.长乐帮.屠龙帮.神农帮.海沙帮.巨鲸帮.黄河帮 (笑傲江湖)
派:
武当派.峨嵋派.古墓派.恒山派.华山派.嵩山派.泰山派.衡山派.青城派.逍遥派.星宿派.点苍派.无量剑派.雪山派.金乌派.上清观派.昆仑派.海沙派.仙都派.渤海派.八仙派..石梁派.太乙派.伏牛派.太别山派.九龙派.青海派.仙霞派.王屋派 (鹿鼎记)
五岳派, 五岳剑派 (笑傲江湖)
蓬莱派 (天龙八部)
家:
慕容世家.杨家.史家.祁家.胡家.郑家.丁家.范家.田家.洛阳韩家.鄂北鬼见愁钟家.苗家.温家.湖北阮家.云南沐家.辰州言家.孟家.
教:
日月神教.明教.波斯明教.全真教.神龙教.五毒教.天鹰教
会:
红花会.天地会.
寺:
少林寺.天童寺.大轮明寺.清凉寺.
庄:
梅庄.曼陀山庄.陆家庄.玄素庄
其它:
福威镖局.大理段式.灵鹫宫.秦家寨.白驼山.华山剑宗.西域少林.西藏密宗.桃花岛.蒲田少林.侠客岛
飞狐:九龙派.龙门帮.药王门.少林韦陀门.潭腿门.华拳门.太极门.玄指门.
雷电门.黑龙门.鹰爪雁行门.五虎门.双子门.五湖门.中抓门.鸭形门
七青门.天罡剑.三才剑.八仙剑.八极拳.哪咤拳.二郎拳.先天拳.地堂拳
燕青拳.金刚拳.昆仑刀.醉八仙.
雪山:兴汉丐帮.天龙门.
连城:青教.洞庭帮.血刀门.鹰爪铁门.太行门.万胜刀
天龙:逍遥派.星宿派.蓬莱派.伏牛派.南海派.神农帮.清凉寺.灵鹫宫.秦家寨
一字慧剑门.姑苏慕容氏.碧磷洞.赤焰洞.无量洞.虬龙洞.无量剑.金刚拳
射雕:仙霞派
鹿鼎:神龙教.王屋派.天地会
笑傲:日月神教.恒山派.嵩山派.衡山派.泰山派.五岳剑派.海砂帮.黄河帮.天河帮.金刀门
书剑:天山派.红花会.蒲田少林寺.琵琶门
神雕:古墓派.绝情谷
侠客:雪山派.金乌派.长乐帮.飞鱼帮.铁叉会.上清观.快刀门.鹤笔门.青龙门.金刀寨
侠客岛
倚天:明教.波斯明教.天鹰教.海沙派.青龙派.巨鲸帮.巫山帮.三江帮.西域少林
金刚门.神拳门.五凤刀
碧血:石梁派.仙都派.渤海派.青竹帮.金龙帮.龙游帮.铁剑门.
出现在数部小说中的门派:全真教.五毒教.少林派.武当派.青城派.峨嵋派.崆峒派.昆仑派
华山派.五台派.丐帮.鄱阳帮.铁掌帮.八卦门
大理段氏.桃花岛.白驼山
全真道
道教教派,也称全真道或全真派。金初创立。因创始人王重阳在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自题所居庵为全真堂,凡入道者皆称全真道士而得名。该派汲取儒、释部分思想,声称三教同流,主张三教合一。以《道德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孝经》为主要经典,教人“孝谨纯一”和“正心诚意,少思寡欲”。早期以个人隐居潜修为主,不尚符籙,不事黄白之术。
全真道认为清静无为乃修道之本,除情去欲,心地清静,才能返朴存真,识心见性。该派注重修炼“性命”,认为“性者神也,命者气也”,“气神相结,谓之神仙”。主张修道者必须出家,并忍耻含垢,苦己利人,戒杀戒,节饮食,少睡眠。《金莲正宗记》称该教“以柔弱谦下为表,以清静虚无为内,以九还七返(按指炼内丹——引者)为实,以千变万化为权”。王重阳死后,其弟子马钰等七人分别在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继续传道,创遇仙、南无、随山、龙门、嵛山、华山、清静七派(见北七真),但教旨和修炼方式,大致相似。
元太祖十五至十八年(1220~1223)间,丘处机应诏赴西域大雪山谒见元太祖,受到礼遇,命其掌管道教,在各地大建宫观,全真道进入全盛时期。在发展中,因不断侵占佛教寺院,宣传“老子化胡”之说,引起僧人不满,而导致元宪宗八年(1258)的僧道大辩论。结果全真道失败。宪宗诏令全真道归还侵占的寺院200馀处,又令道士落发,焚毁《老子化胡经》及其雕版。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僧道再次进行辩论,全真道又以失败告终,诏令除《道德经》外,其他道经尽行焚毁,全真道遭到沉重打击。元成宗时,禁令渐松,全真道又见恢复。明代朝廷重视正一道,全真道相对削弱。入清以后更为衰落。
现存全真道的早期史料较多,《正统道藏》收有王重阳以及北七真的著作,教史有秦志安的《金莲正宗记》、李道谦的《七真年谱》、《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甘水仙源录》等。但后期的史料较少。清人陈铭珪的《长春道教源流》和今人陈垣的《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对全真道的历史作了一些考证和论述。
全真教是后期道教最大的派别之一,元代以来与正一派一起延续至今。全真教三教合一的思想非常鲜明,这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全真教仿效佛教禅宗,不立文字,在修行方法上注重内丹修炼,反对符箓与黄白之术,以修真养性为正道,以识心见性、除情去欲、忍耻含垢、苦己利人为宗。全真教规定道士必须出家住道观,不得蓄妻室,并制定了严格的清规戒律,这一点和正一道很不相同。
全真道是中国道教后期的两大派别之一。创建于金初,后再与其他丹鼎小派合并而成。大派一直流传至今。
全真道的创始人王嚞(1112~1170)。原名中孚,字允卿。
入道后,改名嚞,字知明,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金正隆四年(1159),声称于甘河镇遇仙,改儒为道。曾居终南山修道。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去山东传教,先后在文登、宁海、福山、登州、莱州等
地建立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三教三光会、三教玉华会、三教平等会,传道说法。在这期间,先后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人为徒,创立全真道。
五毒教
五毒教是武侠小说里的门派。
五毒教是指的一个教,据说他们自称是五仙教,别人称之为五毒教包括蛤蟆、蜘蛛、蝎子、毒蛇、蜈蚣五种毒物。
五毒教地处苗疆五毒岭,是个神秘而恐怖的组织。五毒教信奉的原则是“利益决定敌友”,只要有利可图,就可以为人所用,不管是非、对错、正邪。五毒教另一个信条就是“谁得罪了五毒教,谁就会死无全尸”,与五毒教为敌的人都会莫名其妙地死掉。五毒教教徒之间可以彼此使毒下毒。所以教徒之间防范心奇重,而且每个人都想着如何研制出比别人强的毒药、如何在下毒的时候让人毫无察觉,防不胜防。
少林派简介
少林寺坐落于河南省嵩山,嵩山由两座山组成,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各拥三十六峰,峰峰有名,少林寺就是在竹林茂密的少室山五乳峰下,故名「少林」。
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四九五年)。当时,天竺僧人跋陀由西域跋涉儿来,得到虔信佛学的孝文帝的礼敬。跋陀见嵩山很象一朵莲花,便有意在「花」中立寺,孝文帝遂在少室山建造少林寺供养跋陀。后来又过了三十余年,南天竺僧人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广罗弟子,传授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开山祖师。
少林武技,名显于世,始于隋末。当时少林寺有十三武僧,应秦王李世民之邀,出山参加了讨平王世充的战役,他们凭着超的技艺,活擒王世充的侄儿王仁则,逼降王世充。胜利后论功行赏,除昙宗一人受封大将军外,其余十二人不愿受封,回归少林,但均获赐紫罗袈裟,另赐少林寺大量的田地、银两,并赐「立僧兵」、「酒肉」等「荣宠」!自此少林寺遂以武闻名于世。
少林寺和尚自唐以来曾多次应征。元朝时的福裕和尚因功封为晋国公;明朝的小山和尚曾三次征边,皇室为他在少林寺前建立旗杆和石狮。不过,最动人的还是要数明代少林武僧抗击倭寇的故事。在明代中叶,中国东南缘海一带经常受到日本倭寇的侵扰,他们劫夺财物、屠杀居民、掳掠人口。嘉靖年间,少林寺月空和尚接到都督万表的檄文,立即组成了一支有三十多位和尚参加的僧兵队伍,开赴松江一带御倭。在战斗中人人奋勇,手执铁棍击杀倭寇甚多。但是后来他们却不幸误中埋伏,终于寡不敌众,月空等三十多位爱国的和尚全部壮烈牺牲,为抗击倭寇侵略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提起少林武僧的事迹,便不得不一提少林寺的「武林房」。武林房是少林寺一百零八房之一,也是最
特殊的一房。它的地位超然于各房之外,不受执法僧的拘束,自立制度,由专人统领。不是每一个少林寺的僧人都可以加入武林房,它的成员,全是由各房各堂或各从属寺院推荐保送;而他们也必然是举荐者心目中的「高材生」。入武林房要交学费,学费由各房、各堂、及各寺院应缴。所以,它有充裕的经费,生活比较优遇,吃得比较好,练功的设备也较充足。武僧们一般不用做劳作,也不必整天的拜佛念经,也没有硬性规定作息时间,成就的高低,全靠各人的智慧和努力。寺僧们练武,也真的做到一不怕苦,二不放松的程度。甚至食无定时,废寝忘餐,不分早午晚,就是一心一意的练功。有些僧人支颐而睡,指缝里夹着一支香,香烬炙手,他们又再度起来苦练。
少林寺在悠长的历史中,可谓历尽沧桑,它有过香火缭绕、钟鼓齐鸣的鼎盛时代,又屡遭兵燹风雨的劫难。隋文帝时代,对佛教大力扶持,赐一百顷田地给少林寺,以供寺僧食用。少林寺渐渐佛业兴隆。隋末天下大乱,烽烟四起,一场大火把整座寺院化为灰烬。到了唐太宗时代,少林寺才恢复元气,寺内殿宇楼阁林立,全寺占地一万多亩,寺僧约二千人。但以后少林寺又随着历代统治者对佛教的抑扬而迭遭变故。现在寺内许多建筑多是明清两代所建。少林寺的山门,是清雍正年代奉敕建造,山门上「少林寺」的门匾则是清康熙皇帝的御笔。少林寺的最后一次劫难,发生在一九二八年。当时军阀石友三以少林寺辅助他的对头樊钟秀为理由,三月十五日攻占寺院,先纵火焚毁法堂,次日,又把天王殿、大雄殿、紧那罗殿等多处尽付一炬。千年古刹,从此化为焦土,时人叹为浩劫。
道教流派之武当派
武当派兴起于明代,由张三丰于湖北均县武当山创立,固称武当派、武当道。以供奉真武大帝为主神。其实,武当山在明代以前早已是道教的活动圣地.汉魏以前就传说有不少羽客、隐士在此隐居修炼,南朝刘宋时的刘虬,就解官辟谷于武当,晋太康中[280—290]有谢道通辞官入道,西上武当于石室中结茅修炼,唐太宗时姚简曾为武当节度,后已隐居武当,五代宋初的陈抟已曾隐居武当,诵<<;易>>于武当五龙观,又隐居武当九室岩服气辟谷二十余年之久,元代有法师叶希真,刘道明,华洞真等任武当提点[即道官],元末,武当山遭兵焚,至明,特别是明成祖朱棣,明英宗朱祁镇崇奉“真武”之神,曾命工部侍郎郭进、隆平侯张信等督丁夫三十余万人,费银计百万,历时七年,大修武当山宫殿,共建成八宫二观及金殿、紫禁城等,并赐名`“太和太岳山”.成祖朱棣还问张三丰“吾欲学道,谁最乐者?”三丰对答:“食美嗜,遗通利,极乐事.”后又为成祖疗病,深得成祖信服,于是,张三丰名声名大振,武当山由此大兴,并不断发展壮大。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又名君宝,号三丰,又号玄玄子,因衣裳褛烂,不修边服,人称张邋遢。元时曾于河南鹿邑太清宫学道,熟读经书, 曾至陕西宝鸡金台观学得养生延命之术, 明洪武后又至湖北均县武当山玉虚宫五边树结茅庵修炼,修炼内丹大法,如武当内家拳,内丹睡功,阴阳调息功,筑基功等,他创立的武当道最大特点是:一、以崇拜“真武大帝”为主神,“真武大帝”即“玄武大帝”,因避讳而改称“玄武”,为北方七宿即斗、牛、女、虚、危、室、壁等七星的合称,以其形似龟蛇,故名“玄武”,其地位崇高而稳定,又为我国古代所崇奉的北方之神,亦为道教所供奉,更为武当派崇拜。二是重习三丰武当内家拳技.张三丰内家拳取道家以静制动,融合道教内丹炼养、无为、虚静、柔弱、自然于武术中,形成贵柔尚意的独特风格,实为内丹气功与武术的
融合,晚后的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均是从武当内家拳演绎发展而成的。三是武当派主张三教合一,以“道”为三教共同之源,认为道统生天地人物,含阴阳动静之机,具造化玄微之妙,统无极,生太极,是万物的根本、本始和主宰,并强调:儒离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仙离此道不成仙、四是重内丹丹法,主张性命双修,强调要修仙道,先全人道,又主张大道以修心炼性为首,认为“未炼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且修心,心修自然丹信至,性清自然药材生。”又强调“药”分内外,认为“内药是精,外药是炁,内药养性,外药养命”。而后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最终还虚而合仙道。张三丰开创武当派主要丹法著作有《金丹直指》、《金丹秘诀》等。金庸小说之武当派
武当是张三丰所创名门正派。武当派的武功小部分是张真人得益于当年少林觉远大师自小所传《九阳真经》,而大部分是之后又从道教典籍及练气之术中领悟出。讲究以柔克刚,借力打力,以气息悠长见胜。武当派太极拳特点是形神合一,用意不用力;太极剑的妙谛是圆转如意,绵绵不绝。武当派功夫讲究养气,不以外家劲力见长,而是注重内功的修养,初始修炼进境稍缓,而越到后来进步越快,兼且利用“四两拨千斤”和三丰真人自悟的道家冲虚圆通之理在各家各派中占据了最高的地位,几乎掩盖了盛名传了数百年的少林寺!后来在清代乾隆年间也有著名大侠陆菲青(后号无青子)驰骋江湖的故事。
武当派人物介绍:
嵩山在哪创派人:张三丰
二代弟子:宋远桥,俞莲舟,俞岱岩,张松溪,张翠山,殷梨亭,莫声谷
三代弟子:谷虚,清虚,张无忌(挂名弟子),宋青书(因触犯门规,行事邪恶而被张三丰赐死)其余重要人物:冲虚道长,马真,陆菲青,张召重
武当派武功介绍:
内功:太极劲、武当九阳功、纯阳无极功、
拳脚:太极拳、武当长拳、武当三十二式绵掌、虎爪手、虎爪绝户手、一十二式阴阳手、二十四式鹤嘴劲点龙跃窍、无极玄功拳(见金庸《书剑恩仇录》)、
轻功:轻功之梯云纵(心法)
剑法:太极剑、柔云剑术、阴阳两仪剑法、神门十三剑,七十二式绕指柔剑、
银钩铁划(判官笔、镔铁钩):二十四字倚天屠龙功
单刀:玄虚刀法
暗器:芙蓉金针(见金庸《书剑恩仇录》)
阵法:真武七截阵
武当名剑:1.真武剑(张三丰少年中年在江湖上扫荡魔所用,形式奇古,锋锐无比)
2.白龙剑(陆菲青所用,曲折如意,相当于软剑)
3.凝碧剑(利器,武当叛徒“火手判官”张召重所用)
青城派
青城派简介
道教内丹修炼的派别。相传起始于青城丈人,又有李八百等人习传之。
青城丹法的“无为”修持集中体现在历代的口诀上,即“守无致虚”。其中分三个层次:初步入手功夫为“守中致和”;第二步为“了一化万”,第三步为“万化归一,一归虚无”。然而其“诀中诀”久已不传,故修持者通常难以把握见验。青城派武功介绍(金庸小说):
拳掌剑:摧心掌、蓝砂手、松风剑法、袖里乾坤剑法、无影幻脚
‘青’字九打,‘城’字十八破
内功心法:青城心法、九阴真经
轻功之法:青城身法、蛇行狸翻之术
暗器:青蜂钉
独门兵刃:雷公剑
崆峒派【崆峒派传说】
崆峒向来是天下闻名的道教圣地,传说中的仙境。几十年前,一位牧童在山中遇仙,学到了世间难以想象的奇妙武术。后来这牧童便创立了崆峒派。这个牧童即是崆峒派开山祖师木灵子,传说木灵子的武功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是以近年来崆峒派势力日益鼎盛,颇有与少林等名门大派抗争的实力。木灵子更以一身惊世骇俗的七伤拳闻名于天下。木灵子为人最是嫉恶如仇,年轻时就在江湖中行侠仗义,凭着那手独步天下的七伤拳,不知铲除了多少恶人,又挽救了多少无辜。现在虽年已渐高,脾气人不减当年。见到有人作恶事,定会严加惩戒,对本门弟子更是责之甚苛。然崆峒现在的大师兄陈汉京立身极为严谨,因此颇得垂青,据说已经获得了木灵子的三成真传。
【崆峒派武术】
崆峒武术创始于崆峒山,是道教文化的组成部分,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并称为我国著名五大武术流派。始祖是飞虹子,早年在少年寺学艺,后隐居崆峒山习道研艺。崆峒派武术吸收了少林、峨嵋、武当武术的精华,在其手法,套路、技击功夫上成为一体,讲究实打、实拿、以技击强身健体和增加功力为目的。崆峒派武术特点是“奇兵”(兵器),它不属于十八般兵器。形式各种各样,小巧玲珑,携带方便,不易被对方发现,交手中往往能出奇致胜。
崆峒派武术共有八大门内容,按初级到高级程度分:飞龙门、追魂门、夺命门、醉门、神拳门、花架门、奇兵门和玄空门。每门都有十五套东西。飞龙门是崆峒派武术的初级门、这一门里包括飞龙拳、飞龙掌、飞龙刀、飞龙、飞龙剑、飞龙棍、飞龙铲、飞龙双钩、飞龙双鞭等。在此基础上,追魂门、夺命、醉门、神拳门都有拳、掌、刀、、剑、棍、铲、双钩、双鞭等功夫逐一提高变化,增强了难度和攻击性。
追魂门在飞龙门的基本套路和动作上加强了追击性,攻击时招式多变,招招紧逼,连绵不断,有排山倒海之势。其各路名称亦由飞龙门中的“飞龙”变成“追魂”称谓。即:追魂拳、追魂掌、追魂刀、追魂、追魂剑、追魂棍、追魂铲、追魂双钩、追魂双鞭等。
夺命门是在追魂门的基础上又上了一层,其特点是猛烈,招招致命,绝招频出,不留活路,因此,夺命门各路均以“夺命”冠名,如夺命拳、夺命掌、夺命剑、夺命棍等十几个套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