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川形便”行政区划法则的弊端
浅谈“山川形便”行政区划法则的弊端
摘要:中国以“山川形便”为原则设立省级行政区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合理性是毋庸置疑的,它同时还是一种能够有效避免出现插花地的行政区划方法,不过这种行政区划的方式也未必都是合理的,本文就试以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县级)与同赤水市一桥之隔的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九支镇为例,浅谈“山川形便”行政区划原则的弊端。
关键词:山川形便 插花地
  一、特殊的地理位置
贵州省赤水市地处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与四川南部泸州市合江县接壤,历为川黔边贸纽带、经济文化重镇,是黔北通往巴蜀的重要门户,素有“川黔锁钥”、“黔北边城”之称。而九支镇地处四川西南边缘,距泸州市七十三公里,距合江县城六十四公里,而与贵州省旅游大市——赤水市市区两者隔河相望仅相距二百余米。
二、两种基本行政区划原则的特点
1.山川形便原则:指以天然山川作为行政区划的边界,使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划相一致。山川形便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军事防守,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的益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省级行政区2.犬牙相入原则:主要出于政治和军事上的考虑,目的是使相邻政区彼此交错,从而互相牵制以达到力量均衡,避免出现过强或过弱的危险情况,从而使地方可控、全局稳定。
实行山川形便的原则有经济上的需要和文化上的益处,但对中央集权制而言有一个很大的弊病,那就是完全以山川作为边界的政区,会形成一个完整的形胜之区、四塞之国,如果这个政区的幅员足够大,而政区长官又有一定权力的话,就可能出现凭险割据的现象。而实行犬牙相入原则的长处恰恰又是山川形便原则的短处,虽然它很好地解决地方割据问题,但是对于文化经济发展又是不利的。
三、插花地及其类型
插花地是不同历史时期大量存在的一种十分普遍的区域或社会现象,在当今行政区划中也是屡见不鲜。清代学者胡林翼将插花地归纳为“华离之地”、“犬牙之地”、“瓯脱之地”三种类
型。[1]华离之地也称飞地,指某地行政隶属于一地,但实际地理位置却处于另一地的包围圈之中,犹如孤岛般与所隶属地区没有连接;犬牙之地则是两地本属于一个行政区域内,但由于中间是另一行政区域,仅有一线相连,看似犬牙交错;瓯脱之地即是绵延脱入他境的土地。杨斌教授在《历史时期西南“插话”初探》中将其定义为“插花地是特定时期、特定历史条件下、特定区域内的各个政区在形成、发展和变迁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穿插交错或各种经界不正之地的总称”[2]
四、赤水——九支插花地的形成
插花地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但犬牙相入的行政区划原则一定是一条极其重要的成因,因为该原则的初衷就是要使相邻行政区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格局,以削弱其对中央的对抗能力。相对来说,用山川形便式划分地域则很少产生插花地,倘若不考虑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种划分方式对经济社会发展而言远远优于犬牙相入法则,但万物都不能绝对化,赤水——九支插花地便是依照山川形便划分原则导致的插花地特殊案例。
公元1413年,也就是明永乐十一年,贵州省由湖广、四川、云南三省分别划出部分地区所组成。当时的贵州省的边界十分特别,而最为特殊的部分是其北面省界向内凹进一大段,
四川省属的播州地区如同一把尖刀直插入贵州的腹地。而当代的遵义市及其附近地区当时都为四川省所辖,而非贵州所属。今天看来这明显是一种“犬牙相入”式的行政区划,这样划界显然也是为了加强中央对新建的贵州省的控制需要,直到清代雍正5年(公元1727年),四川属遵义府,广西属荔波及红水河、南盘江以北地区,湖广所属平溪、天柱,划归贵州管辖。同时又将贵州属永宁州划为四川管理辖,贵州省才形成今天的完整边界。如果说建省之初的贵州省北部边界是典型的犬牙相入式划分的结果,那么当今贵州省北部与四川省的边界就是一种典型山川形便式划分的结果了。今天我们打开贵州省地图,可以清晰的看到,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与相邻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的边界是沿赤水河划出,换句话说赤水河是两县市的界河同时也是川黔两省的界河。
赤水河——中国长江上游支流,古称安乐水,在云、贵、川三省接壤地区。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上游称鱼洞,东流至川、滇、黔三省交界处的梯子岩,水量增大,称毕数河,经贵州省赤水市至四川省合江县入长江。沿着作为天然边界赤水河划出的省界本来是非常合理的山川形便划分,但是事实上三面临水(赤水河)赤水市城区呈半岛状插入四川泸州市合江县九支镇,使得赤水市区与九支镇直线距离仅百余米,两者隔河相望,一桥相连。本以避免出现插花地而遵照山川形便法则来划分的赤水市和合江县边界,出现了插花地,也
说明了山川形便划分法在避免插花地方面也有不合适的时候。
五、“山川形便”造就的特殊插花地
与贵州省其他跨省交界地不同,赤水市与四川省合江县九支镇仅一河之隔,而一座赤水大桥将原本属于贵州和四川的两个城镇连成了一个整体。1990年,随着赤水撤县建市,赤水这一有着悠久历史的黔北小城迎来了城市化建设的高潮,同时也拉动了河对岸的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九支镇的发展。在九支镇每条街道上,看到的大多是赤水市的出租车,停车场内的汽车也以贵州牌照的车辆居多。店面的招牌也多以“黔北”冠名,当地居民如是说:“九支早就成了赤水市的一部分。”但实际上,这“一座”城市却分属两个不同的省份。在河对岸的九支镇虽然也有移动信号,但贵州的手机拿到九支使用却不会产生漫游费,因为建在赤水的发出的信号完全覆盖了九支镇的街区。同时,遵义的小灵通也可以在这里使用,使得九支成了贵州省小灵通用户唯一可以出省通话的地方。由于河对岸的房价比市区便宜很多,许多赤水市的居民均在九支街上购买了房屋。于是在赤水市许多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都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职工们每天住在四川,上班却在贵州;在四川吃完早餐,马上就可到贵州上早班。遇到旅游高峰时期,许多省内来赤水旅游的游客都会被安排到九支的各
大宾馆住宿。据赤水市旅游部门介绍,与其他行业一样,赤水、九支两地的宾馆旅店都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所以许多初来赤水旅游的游客根本搞不清楚自己是住在贵州还是住在四川。华灯初上时,游客只需花市内的出租车钱,就可非常方便地“出省”旅游一趟。
六、插花地的弊端
首先,插花地的存在不利于行政区划管理,国家的方针政策难以传达、实施;其次是治安管理问题。在历史上,由于交通、通讯的落后,插花地地区时常出现“肘腋之下,皆他境之民,卧榻之旁,悉他人之地。其所应教诲者、应整饬者、应修明者、应捕逐者,皆在数百里之外。”[3] 在这样的情况下,盗匪彼剿此窜,容易藏身,如每当赤水市整脏治乱扫黄打非是,不法人员就往河对岸九支镇跑,赤水市只能望河兴叹。[4]第三,插花地的存在也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第四,插花地的存在严重阻碍当地生产力发展,总而言之,插花地的存在对国家对社会对经济都是百害而无益的。
七、小节
插花地的存在是应该坚决避免的,就两种传统而基本的行政划分原则而言,统治阶级对国
土进行犬牙相入式划分主要是出于政治考虑,其目的就是要造就“犬牙和瓯脱” 式插花地,以期减少地方势力对中央的离心力。而山川形便式主要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划分对国家社会生产力最有利,且基本不产生插花地,但也有例外如以本文为例,不过,无论那种划分导致的插花地,其插花地各种弊端都是相同的。
参考文献:
[1]杨斌.明清以来川(含渝)黔交界地区插花地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11 . 1.
[2]杨斌.历史时期西南“插花”初探[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1):35-36 .
[3]贵州省文史研究馆校勘.(民国)贵州通志·前事志(三)[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4]杨斌.建立赤水河流域经济特区的必要性——以省级行政区域格局为中心[A].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反贫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贵阳,2011.14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