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的含意
在中国民间,流传着许多蕴含吉祥意义的图案,每逢年节或喜庆的日子,人们都喜欢用这些吉祥图案装饰自己的房间和物品,以表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良辰佳节的庆贺。
中国的吉祥图案最早开始于周代,后来,在民间流传开来,到了明、清时期最为繁盛,一直到今天,它们仍然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中国的吉祥图案内容极其广泛,下面介绍的是最常见的几种:
双喜字,是双喜临门,大吉大利的意思。
寿字,寿字的字头经过加工,变成对称的图案,是长寿的意思。
福寿双全,蝙蝠和寿字组成的图案,蝙蝠的蝠与福同音,有幸福长寿的意思。
两个有字组成的对称图案,意思是:顺也有,倒也有。中国农村中常用来贴在收藏谷物的器具上。
百吉,也叫盘长。它无头无尾,无始无终,可以想象为许多个“结”,借“百吉”之声,作为百事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有福寿延绵,永无休止的意思。
五福捧寿,图案中五个蝙蝠环绕着一个寿字。五福是:长寿、富贵、康宁、道德、善终。
如意头,象征顺遂如意。
四合如意,四个如意头从四面围拢钩连起来,象征诸事如意。
中 国吉祥图案内容大体有“吉祥”、“求福”、“长寿”、“喜庆”等类型。龙、凤、龟、麒麟、狮子、仙鹤等是人们想象中的瑞禽仁兽。龟鹤在古代是长寿的象征, 民间有所谓的“千岁鹤,万年龟”的说法,后来以龟背纹代替。以龙凤等瑞禽仁兽及其它物象构成的传统吉祥图案名目繁多,如“龙凤呈祥”、”双龙戏珠”、“鸾 凤和鸣”、“双狮戏球”,以及由松、竹、梅组成的“岁寒三友”表示其经霜不凋之意,等等。龙凤图案多用于吉祥喜庆,如庆贺婚嫁,则以“龙凤呈祥”表示对新 婚夫妻和顺美满的祝贺。宗教图案则以佛教的八种供器组成的“八吉祥’,也有着悠久的传统。
狮子在吉祥图案中最为常见,在宫廷、苑囿的大门前左右各呈一狮,有铜狮也有石狮,
雄师居左,脚踏绣球,雌狮居右,足抚小狮。前者象征权利统一寰宇,后者 象征子嗣昌盛。狮座上雕有行龙、缠枝莲、龟背锦、如意翔云等精美图案,这种狮座在封建社会是皇家专用的,至于王府、官衙、宅邸门前的对狮与狮座的雕饰规格 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狮子作为护门神兽出现,其典源于佛教。佛教中狮座是佛的坐处,《大智度论.七》:”佛为人中狮子,佛所坐处若床,若地,皆名狮子座。 “后来佛座前的狮子已具有护法神兽的含义,这样宫殿门前的对狮,又具驱邪镇妖的寓意。
春牛图
中国结的寓意 | |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农立国的国家。牛则是农耕有着密切关系的家畜。中国上古神话传说,大禹治水(相当于诺亚造方舟时期)时,每治一处水患,必用一雄牛镇 水妖,后来在河堤湖畔,就有以铁牛、石牛镇水妖的习俗了。这样,牛不仅是人们从事农耕的必需,农家有无耕牛,表示着其家境的好坏,同时牛也成为人们心目中 吉祥的象征。
立春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冬去春来,大地复苏,到了农耕时节),在中国古代历法中,把立春叫作打春。在这一节令的庆祝中,牛便成为吉祥物。 据历史记载,先秦时期,立春之日,天子要率领臣到东郊迎春。到了汉代,先在腊月置上六头牛于国都门外,并由耕人伴之,以示黎民,勤于农耕,勿误天时。
后来,耕人演变成司掌万物萌生的芒神,牛的模型或真牛均被加以彩饰,参加丰富多彩的迎春活动。北宋时,在立春的前一天,京城开封府要向皇宫进献春牛(土 牛),各重要衙署也置春牛(土牛)于衙署门前,以示各级政府重视农耕。到了立春之日的凌晨,将置于皇宫及政府各衙署门前的春牛打碎,是为“打春”。市民争 抢被打碎的春牛残片,抱回家中,成为祛病、宜蚕、祈求丰年的吉祥物。从那时起,迎春、打春便成为一项重要的庆祝活动,在城市、农村展开。象征吉祥的牛,被 画家及民间艺人画成迎春的年画及彩塑在市面上出售,很受人们欢迎。春牛图则成为年画、剪纸、刺绣等领域常见的题材。
民间的春牛图,常画一健壮的大黄牛,芒神被画成眉清目秀的放牛郎。芒神的穿鞋很有说头,如果是光着脚,则预示来年雨水大,要作好防涝的准备。如双足穿草 鞋,则预示来年天旱,要农民作好抗旱蓄水的安排。如一只脚光着,一只脚穿草鞋,则预示来年是不旱不涝的好年景,农民们要辛勤耕作,勿误农时。
一幅《春牛图》在人们心目中寓意着丰收的希望,幸福的憧憬以及对风调雨顺的祈求,它是中国民间最常见的吉祥图案,也是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喜闻乐见、长盛不衰的绘画内容。
松鹤
人们都希望青春永驻,健康长寿。因此,以青春长驻,健康长寿为题材的吉祥图画,在民间流传相当广泛。“松鹤长春图”则是大家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祝福礼品。
松树是多年生长常绿乔木,耐严寒,不凋零。民间把松树作为经得起风寒磨难和长寿的象征。
鹤(丹顶鹤),是中国珍稀涉禽,其鸣声高亢响亮。《诗经》有云:“鹤鸣于九霄,声闻于天。”说它能飞得很高,在天上鸣叫。鹤被道家看成神鸟,在鹤前加 仙,又称仙鹤。鹤的寿命一般在五六十年,是长寿的禽类。道教故事中有羽化后登仙化鹤的典故:传说晋时,辽东有叫丁令威者,学道于灵虚仙,后化鹤成仙,常回 故里,鸣招城郭故人学道成仙。又说,松是百木之长,长青不朽,千年古松之脂能变茯苓,服食者可长生,故学道者爱在古松之下修行。《神境记》中有这样一个故 事:古时,荥阳郡南郭山中有一石室,室后有一高千丈、荫覆半里的古松,其上,常有双鹤飞栖,朝夕不离。相传汉时,曾有一对慕道夫妇,在此石室中修道隐居, 后化白鹤仙去。这对松枝上的白鹤则是他们所化。这样,“松龄鹤寿”和“松鹤长春”的吉祥图画,就衍生出许多吉祥祝寿的图画来,成为从古至今民间美术作品和 礼品中常见的题材。
象驮宝瓶
在紫禁城太和殿皇帝宝座前,有一对吉祥物——象驮宝瓶。在明清皇帝陵寝的神道两侧,也有汉白玉圆雕的象驮宝瓶。这一吉祥物叫“太平有象”,也称“宝象”。
象原产印、缅、泰等佛教国家。明、清两朝,信仰佛教的皇帝很多,把佛国进贡来的
大象,看成祥兽。在汉地佛教中,普贤菩萨的坐骑也是大象。从明朝起,每逢 皇帝有重大庆典,仪仗中总爱用些大象。驾辇、驮宝也用它们。在北京就有专有供皇帝仪仗驯象的人员,由锦衣卫管理;清代归銮仪卫管理。象与驯象员都居住在北 京宣武门两侧的驯象所,就是现在的象来街一带。象因身材高大,性格温和,善解人意,能帮助人完成强度很大的工作,被视为力量的象征。它四蹄粗壮,着地稳如 泰山,所以在封建统治者看来,象是代表江山稳固、社会的标志。在象的背上放一宝瓶,有些瓶内再插放五谷,寓意太平有像、五谷丰登。因为“象”与“景 像”的“像”字同音;“宝瓶”的“瓶”字与“太平”的“平”字同音;“太”在古汉字中与“大”同解,象背的宝瓶很大,应称大瓶,也可称太瓶。这样“太瓶有 象”就成为“太平有像”的吉祥图案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