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之《大学之道》理解性默写题附答案
1.《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来表达大学之道的最高境界。
2.《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观点。
3.《大学之道》中,齐家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修身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
4.《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走上轨道的重要性。
5.《大学之道》中的“____________”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而“____________”是说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6.《大学之道》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9.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上轨道的重要性。
11.儒学经典《大学》开篇就明确了大学的宗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大学之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三纲”出发,表明要想彰明美德于天下,应该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13.《大学之道》中,作者认为德行修养离不开对事物的正确认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认识事物的智慧。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14.“格物致知”这一成语出自《礼记》,意思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原文说:“致知在格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学之道》参考答案
1.《大学之道》中,用“在止于至善”来表达大学之道的最高境界。
2.《大学之道》中,用“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观点。
3.《大学之道》中,齐家的前提条件是“先修其身”,修身的前提条件是“先正其心”。
4.《大学之道》中,用“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走上轨道的重要性。
5.《大学之道》中的“家齐而后国治”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而“国治而后天下平
”是说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6.《大学之道》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7.《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8.《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致知在格物”。
9.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10.《大学之道》中,用“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上轨道的重要性。
11.儒学经典《大学》开篇就明确了大学的宗旨:“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12.《大学之道》中,“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两句从“三纲”出发,表明要想彰明美德于天下,应该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13.《大学之道》中,作者认为德行修养离不开对事物的正确认知,“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道出了认识事物的智慧。
14.“格物致知”这一成语出自《礼记》,意思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原文说:“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