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知识点梳理练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一、 通假释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 ”通“ ”, )
2.若火之始然 (“ ”通“ ”, )
答案1.“内”同“ 纳 ”,结交 2.“然”同“ 燃 ”,燃烧
二、古今异义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古义: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也表示另提一事
答案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相当于“到”
三、一词多义
1.修
(1)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
(2)乃重修岳阳楼 ( )
1.修
(1)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
(2)乃重修岳阳楼 ( )
(3)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 )
(4)茂林修竹 ( )
(5)恐修名之不立 ( )
2.治
(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
(2)国治而后天下平 ( )
(3)不效则治臣之罪 ( )
(4)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 )
(5)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5)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 )
3.得
(1)虑而后能得 ( )
(2)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
(4)未得与项羽相见 ( )
(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
4.以
(1)不以其道得之 ( )
(2)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 )
(3)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
(4)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 )
(5)作《师说》以贻之 ( )
(6)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
5.恶
(1)非恶其声而然也 ( )
(2)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 )
(3)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 )
6.然
(1)非恶其声而然也 ( )
(2)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 )
(3)不以为然 ( )
(4)夫子喟然叹曰 ( )
7.辞
(1)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 )
(2)今者出,未辞也 ( )
(3)未尝稍降辞 ( )
答案1.(1)动词,修养(2)动词,修建(3)动词,治理,整治(4)形容词,高,大(5)形容词,美好
2.(1)动词,治理(2)形容词,太平、社会(3)动词,处治,处理(4)动词,讲
求(5)动词,医治
3.(1)形容词,处事合宜(2)形容词,合适、得当(3)动词,感恩,感激(4)动词,能够(5)动词,获得,得到
3.(1)形容词,处事合宜(2)形容词,合适、得当(3)动词,感恩,感激(4)动词,能够(5)动词,获得,得到
4.(1)介词,用(2)介词,用(3)介词,把(4)介词,在(5)连词,表目的来(6)连词,因为
5.(1)憎恨,讨厌(2)罪过,罪恶(3)哪里6.(1)这样(2)通“燃”,燃烧(3)对,正确(4)……的样子7. (1)推辞(2)(3)告别(4)言辞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 )
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 )
3.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 )
4.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 )
5.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 )
6.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 )
答案1.名词用作动词,伤害2.形容词用作动词,彰明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整齐有序4.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真诚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 )
翻译:
2.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
翻译:
3.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 )
翻译:
4.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
翻译:
答案1. 判断句 怜悯心是仁的发端。
2. 省略句 这不是因为想要去和这孩子的父母结交。
3. 省略句 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转东西一样容易了。
4. 状语后置句 不是因为想要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名誉。
六、名句默写
1.大学之道, ,在亲民, 。
2.物有本末, ,知所先后, 。
3.欲治其国者, 。欲齐其家者, 。
4.物格而后知至, ,
意诚而后心正, 。
5.身修而后家齐, , 。
1.大学之道, ,在亲民, 。
2.物有本末, ,知所先后, 。
3.欲治其国者, 。欲齐其家者, 。
4.物格而后知至, ,
意诚而后心正, 。
5.身修而后家齐, , 。
答案1.在明明德 在止于至善
2.事有终始 则近道矣
3.先齐其家 先修其身
4.知至而后意诚 心正而后身修
5.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七、文化常识
1.《礼记》:我国最古老的儒家十三经之一,为孔子弟子及后来学者所记。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散佚。《礼记》内容十分广博,包括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哲学、农学等,是后世研究上古社会生活特别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2.四端:指儒家称应有的四种德行,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这四者分别是仁、义、礼、智的发端。“四端”说是孟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孟子对先秦儒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