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社会管理创新强化特殊人管控
——XX市特殊人管理交流发言材料
(2012.05.17)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市委工作安排,我就XX市开展特殊人管理工作向各位到会领导作如下汇报,敬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
围绕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目标,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的管控帮教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新方式,狠抓措施制度落实,扎实推动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党委政府重视,工作网络逐步健全。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一直将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安置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重要内容,整合行政力量和社会力量,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作网络。市级建立了以党政领导为组长,司法、公安、法院、检察、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
小组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在乡(镇)建立了社区矫正工作站,明确由司法所、派出所具体负责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的日常工作。建立了以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民警为主体的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队伍,吸收了一批懂法律、教育、心理学知识的专业人员
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充实了基层工作力量。二是职能部门有序推进,工作机制逐步规范。加强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建立了XX市社区矫正风险评估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制定和完善了工作衔接、信息报送、公益劳动、档案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基层司法所建立健全了两类人员的报到登记、建档立卡、走访谈话等衔接程序和工作制度。各成员单位积极配合司法行政部门展开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教育管理工作,定期召开法、检、公、司联络员会议,定期核对矫正台帐,预防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的脱管漏管;民政部门积极落实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将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中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的“三无人员”及暂时无就业收入的困难对象,纳入低保、慈善救济等政策范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会部门对有劳动能力和求职愿望的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实行免费登记、开展职业指导和技术培训,为他们择业创造有利条件等等。三是丰富工作措施,两类重点人员教育管控工作扎实有效。通过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风险测评,落实“严管、普管、宽管”三类管理模式,合理分配管控资源,对严管对象通过手机定位(建设中),进行实时监控,对普管对象严格日常管控工作制度,对宽管对象则实行教育为主、管控
为辅的矫正方式让其尽快实现“软着陆”。依托有关民营企业、服务性行业建立安置帮教基地18个,安置两类人员52人,对其进行教育培训,帮助解决暂时就业,使他们适应社会环境,顺利回归社会。此外,
还将帮教工作进一步延伸,定期前往监狱、看守所,对在监服刑人员开展延伸帮教活动,组织服刑人员观看《和美XX》、《青涩记忆》等专题宣传片,赠送法制书籍和生活用品,让他们感受到政府和家乡人民的关怀与温暖。帮教解困范围向家庭延伸,帮助服刑人员解决子女就学、家人就医、居住困难等难题,通过家庭对服刑人员开展教育帮助,争取家庭对开展工作的协助,形成司法、社会、家庭共同帮教的合力。2011年以来,全市共接收社区矫正对象165人,目前在矫265人,其中服从监管、接受帮教、表现较好的约占70%;衔接刑释解教人员227人,目前登记在册的共680人,其中经帮教转化处于稳定状态的占92%,重新犯罪率控制在2%以内,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协调创业资金15万元,资助在监服刑人员子女上学3人。
(二)人员管理工作
2011年以来,XX市切实加大对人员特别是流动人员、吸食合成人员的全面排查,摸清人员的底数和现状。按照人员户籍地划分,将在册630名人员资料分发到各户籍派出所,全面核查登记在册和已录入人员动态管控数据库的人员,严格按照“见面排查、见面算数、见面
录入”的要求,通过深入社区或家庭,采取与人员本人、亲属或知情人见面等方法,对已登记在册、已录入人员动态管控数据库的人员逐一进行核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一是丰富手段,及时发现新生人员。全力查社会面失控人员,最大限度地提
高对人员的发现能力,通过发布通告敦促人员主动登记、鼓励众举报、动员人员检举揭发、加强对涉毒娱乐场所专项整治等形式,组织力量切实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社会无业人员等高危人的排查,最大限度地发现隐性人员。二是借助载体,深化人员动态管控。进一步强化信息录入和人员动态管控数据库维护,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员特别是毒情严重地区人员的管控,最大限度地提高对人员的动态管理能力。对于拒不交代真实身份或提供虚假信息的人员,通过采集照片、指纹和DNA信息的方式,录入重点管控人员数据库,进行特别管控。三是整合资源,落实戒毒工作管理措施。落实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戒毒康复场所康复、社区药物维持等措施。对于被认定为成瘾严重、不具备社区戒毒条件的人员,按照规定要求,坚决予以强制隔离戒毒并及时投送;对于有固定住所或稳定生活来源、具备社区管理条件的成瘾人员,依法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对于即将强制隔离戒毒期满符合出所的人员,责令其进行社区康复,由乡(镇)人民政府按照《戒毒条例》的有关规定,逐一与其签订社区戒毒或社区康复协议书,并严格按照协议书规定进行管理。2011年至今,我市共查获人员158人,强制隔离戒毒54人;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19人,都已纳入社区戒毒康复;责令社区戒毒145人。三无人员
(三)具有肇事肇祸倾向精神病人管理工作
近年来,我市易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管理工作始终奉行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和防治并重的工作思路,严格责任措施落实,工作质量得到不断提高,全市新发易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100%得到了,易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大幅提高,精神病患者肇事率进一步降低。一是组织机构保障,防治工作有基础。在各乡(镇)成立了精神病防治康复领导小组,各乡镇卫生院均有一名医生负责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每月按时进行精神疾病防治康复和开展精神疾病预防宣传工作,按要求对乡村医生进行精神病防治知识业务培训,指导乡村医生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年终基本能做到按时上报各种表卡资料。二宣传工作有成效,众认识有提高。在各乡(镇)设置了精神病防治知识宣传专栏,加大宣传力度,呼吁社会各界对精神残疾人给予更多的关注、理解和支持,保障精神残疾人合法权益,为精神康复者回归社会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组织开展了“承担共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为主题的宣传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大力宣传,使广大众对残疾人事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更深的认识,对精神卫生保健知识、心理健康知识有了新的认识,使人们从旧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了解认识精神疾病,正确看待精神病人,支持理解精神病防治工作。三预防工作重排查,工作有创新。组建XX市易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排查和随访管理工作技术指导组,开展了易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排查工作,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精神病防治人员进行培训,深入排查复核。对于精神病康复工作,实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