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操作指导(to一2班用)
局部解剖学操作指导
前言
局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个局部层次结构及各器官之间的位置与毗邻关系的科学,是同学们进一步学习临床医学尤其是外科学的重要基础课程。
与系统解剖学的学习方法不同,局部解剖学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本人来完成。课程以大量的实习课为主,由同学们依照局解操作指导为蓝本,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尸体解剖来获取人体形态结构的知识。老师只辅助性的从旁指导,和利用少量的理论课进行阶段小结。因此,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判别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是保证本课程顺利进行的关键,需要在课程中着重培养和加强。
通过尸体解剖、观察和辨认,不仅能巩固已学过的系统解剖学知识,而且将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人体各局部的层次结构和各器官之间的毗邻关系,为将来学习临床医学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实践。但是,要在尸体解剖的实践过程中有所收获,还需严格
按照解剖操作的步骤和要求,充分利用宝贵的尸体标本,进行认真细致的尸体解剖和观察。尽管受标本和学时所限,每个同学只能亲手完成小部分的解剖操作,但通过充分利用同班/组同学的解剖成果,即在解剖过程中及完结后,认真观察和辨认所解剖出来的结构,并对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时作好阶段性的归纳总结,全面掌握扎实的局部解剖学知识并非难事。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进行实地解剖操作,有必要先对局部解剖的操作方法和要求做一简介。
一、解剖操作前准备
1、每次课前应预习《局部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操作指导》,明确本次课的目的要求、解剖部位的层次结构和毗邻关系,以及操作步骤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进实验室前同学们应完成实习分组。通常1个大组操作1具标本,每个大组又分成4个小组,各小组分别从标本的上肢或下肢开始解剖。每个小组由3~5名同学组成为宜。
3、各小组成员要有分工,安排好主刀、助手、查阅教材(图谱)等工作的角。每个角
可定期或不定期轮换,使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主刀操作和担任辅助工作的机会。每个小组成员都应在实习课前以主刀的视角认真阅读操作指导,以利协同操作、纠正偏差,避免重大的操作失误。
4、准备好各种操作器械。各组的刀、镊、止血钳等,由各小组长或指定的同学负责保管和携带,其它如咬骨钳、肋骨剪等在课前由老师另行配备。
5、摆放好标本及其肢体的位置。既要有利于暴露术野,便于本组同学操作,也不应妨碍其它组的展开操作,尽量减少互相之间的操作干扰。
走的结构二、常用的解剖器械及其使用方法
尸体解剖不能完全等同于外科手术操作,一般我们只常规配备手术刀、止血钳和镊子。
1、刀通常用于切开皮肤、翻起皮瓣以及切割各种组织。的方式有执笔式和指压式之分。前者与持钢笔的姿势相同,解剖操作时多用此法。后者则将刀柄握于拇指与中指、环指及小指之间,食指压在刀背上,此法力道大、破坏性强,除作较长的皮肤切口外,一般均不采用。
2、止血钳有各种不同形式的止血钳,其用途亦不尽相同,一般用于钳夹各种组织,亦可借助止血钳分离各种组织结构。持止血钳的方法是将止血钳柄套在拇指和环指上,食指紧贴于止血钳背,起导向和稳定作用。
3、镊含有各种不同形式的镊,用于固定各种组织器官,以免滑动,便于解剖。亦可借助镊剥除各种组织。除固定皮肤采用有齿镊外,固定其它各种组织器官均宜用无齿镊。持镊法与握笔姿势相同。
除上述常用的解剖器械外,剪刀、组织钳、咬骨钳和肋骨剪等器械,将在使用时逐一介绍。
三、尸体标本的保护
尸体是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必要物件,是我们的“大体老师”。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对广大人民众进行了长期的唯物主义观点的宣传教育,为发展祖国医学教育事业而自愿捐献遗体者的人数在近年已有增加的趋势,但几千年的封建意识和传统观念对人们处理遗体的影响仍是主流,因而,尸体的来源远不能满足医学教育的需要。所以,同学们在尸体解剖过程中,应十分珍惜尸体标本,并充分利用尸体标本,努力掌握和汲取人体形态结构的知识。
实习所使用的尸体都是在死亡后,采用各种药品经股动脉或颈总动脉灌注,经防腐固定而保存下来的。防腐固定的药品配方在各医学院校虽有所不同,但最基本的最常用的药品主要包括福尔马林、石碳酸、酒精和甘油等。这些药品具有极强的杀菌灭菌作用和防腐固定作用,所以,同学们在解剖操作过程中,通常不会由于接触尸体而受到病菌感染。
每次操作结束后,必须把尸体标本置入标本台浸于防腐液中,并关闭标本台电源。解剖过程中剔落下来的组织碎片,必须收拾干净,并准确弃入专用的桶内;损坏或用钝的刀片,也应放入专门的回收容器,不要与其它废弃物混在一起丢弃,以防误伤环卫人员;其它垃圾和杂物应及时清扫,确保实验室环境整洁干净。
四、解剖操作常规知识
1、皮肤切口身体各部的切口虽有所不同,但一般切口须切至真皮层。在皮肤较菲薄部位,不宜切割过深,以免损伤皮下浅层的各组织结构。
2、翻皮瓣在皮肤两个切口的交角处,用镊子或止血钳夹住皮的一角,用刀将皮肤与浅筋膜切离,翻起皮肤。在皮肤深面不留脂肪,以免损坏皮下的浅层结构。
3、解剖浅层结构先寻和分离出浅层神经、血管,然后除去皮下脂肪等。在分离神经、血管时,刀锋必须沿神经、血管的走行方向分离周围组织,不可作横断切割,避免切断神经血管。
4、解剖深层结构除去浅筋膜后,应先观察深筋膜的分布情况及形成的一些结构,然后除去深筋膜,进而解剖肌肉、神经、血管和淋巴结等结构。观察其位置、形态、行径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解剖深层时,不可盲目地解剖,在看到部分血管、神经后再依此追踪,才不会造成无故破坏结构间关系的情况。在需要切开或切除某种组织结构时,必须明确是何组织或器官,而后再行切除,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破坏。
5、每个小组的成员不是同时都在进行操作,故当每一结构将被剖去时,应让全组成员都检查观察一下,同时应争取多看些别的尸体,更多了解变异情况。
实验一下肢的解剖操作
第一节下肢前部浅层结构的解剖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下肢的境界、分部,掌握下肢的骨性标志,主要血管神经干的体表投影。通过解剖操作,掌握大隐静脉的起止、行程及其属支,大隐静脉的特点及其在高位结扎时的临床意义。了解腹股沟浅淋巴结的位置及其引流区域,皮神经分布概况。
二、解剖操作程序与方法
解剖下肢前部应将尸体仰卧位,大腿外展,首先结合活体在尸体上确定下肢常用的骨性标志和重要血管的体表投影。
(一)、皮肤切口(下肢前部皮肤切口图)
1、由髂前上棘沿腹股沟到耻骨结节作一切口,由耻骨结节向下后,绕阴囊或女外阴切至大腿内侧;
2、沿下肢前面正中作一纵切口,下端直至第二足趾背面;
3、平胫骨粗隆作一横切口,注意不要过深,以免损伤大隐静脉;
4、沿内、外踝联线作一横切口;
5、横越所有趾根作一横切口直达足背内、外侧缘;
前述五个切口完成后将股前部,小腿前部及足背的皮肤分别剥离,向两侧翻开,暴露浅筋膜,剥皮不能过厚,避免伤及浅层的重要血管和神经。
(二)、解剖浅筋膜内结构
1、解剖大隐静脉及其属支
(1)在股内侧中部出大隐静脉干,沿其行径向上、下剥离显露大隐静脉,向上追至隐静脉裂孔附近,出来自股内侧、股外侧、阴部及腹壁等处的五条属支:1.腹壁浅静脉、2.旋髂浅静脉、3.阴部浅静脉、4.股内侧浅静脉、5.股外侧浅静脉。向下沿小腿内侧至内踝前方到足背追踪大隐静脉至其与足背静脉弓的相连处。
(2)修洁大隐静脉末端时,观察并游离斜列于腹股沟韧带下方与纵列于大隐静脉末段两侧的腹股沟浅淋巴结。
2、解剖小隐静脉从足背静脉弓外侧端出小隐静脉,向上追踪至其通过外踝的后下方。
3、解剖隐静脉裂孔在腹股沟韧带内侧端的下方,观察深筋膜形成的卵圆形的隐静脉裂孔(卵圆窝),修洁孔外侧缘的镰状缘及复盖于隐静脉裂孔上的筛筋膜,筛筋膜是一层疏松结缔组织。
4、解剖皮神经寻皮神经,按图1-2所示出有关的皮神经,并修洁。下肢前部能见到的皮神经有:(1)股外侧皮神经,在大腿外侧,距髂前上棘下10cm处,穿深筋膜,可在其穿出点向下剖露;(2)股神经的前皮支,有2~3支,在大腿中间和内侧;(3)隐神经,在膝关节内侧由缝匠股后缘浅出,伴大隐静脉的远段下行至小腿,继续向下追踪到足的内侧缘;(4)腓浅神经的末支,在小腿前外侧下1/3出,向足背追踪两末支(足背内侧、中间皮神经)并观察其分布;(5)腓肠神经末支,在外踝后方到,并与小隐静脉一同追踪到足的外侧缘;(6)腓深神经的分支,在第1、2趾蹼处切开浅筋膜,寻腓深神经的终末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