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9日
行业研究
信贷不兴、宽松不止
——流动性观察第82期
银行业
1月18日,国新办举行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央行就市场关心的降准降息、LPR 、信贷投放、人民币汇率等热点问题做了回应。从新闻通稿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需要重点关注: (1)如何理解“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避免‘信贷塌方’”?从两个
方面看:一是21年11~12月份以来信贷投放出现“惯性”下行压力,1月份以
来信贷“开门红”整体不乐观,背后反映的是银行项目储备较弱,在悲观情绪影
响下,微观主体风险偏好较为审慎,投资意愿明显下滑,除部分主体被动缩表外,
一些主体甚至出现了主动缩表行为,导致银行“资产荒”压力加大。如果不采取
强有力的刺激性举措扭转市场悲观预期,市场将会逐步形成“悲观预期—风险偏
好下降—企业主动缩表—银行项目储备持续萎缩—信贷投放‘资产荒’加剧—信
贷塌方”的负向循环,届时货币政策扭转局面的成本和操作难度将更大。二是“稳
信贷”是当务之急,央行推出“一揽子”支持工具,未来仍有宽松空间。1月
20日1Y 和5Y-LPR 有望出现“双降”,不排除同时下调10bp 。未来,若1月
份信贷投放仍不理想,2-3月份MLF 和OMO 利率存在进一步下调空间。同时,
预计央行将充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箱中狭义信贷额度指标工具,加大对国股银行
信贷投放的窗口指导力度。结构性货币工具中各类再贷款工具也有可能“量增价
降”。
(2)人民币汇率单边走势不可持续,未来不排除适度贬值。2021年Q4以来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指数出现“同升”趋势。基本面看,主要是受疫情影响,全球供应链体系不稳固,我国外贸出口持续向好,贸易顺差较大,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高位运行,导致境内银行间市场美元流动性充裕,加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但市场对人民币汇率也存在一定升值预期,人民币即期汇率与中间价汇差在2021年10月份至今大体处于负向偏离状态。结合美联储Taper 前置,加息预期强化等外部因素,为防止汇率在单边预期下“大升大贬”,后续人民币升值空间相对有限,更多呈现双向波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大体维持在6.4-6.7区间震荡运行。 (3)降准空间有所收窄、节奏放缓,但在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框架下,后续仍有下调可能。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经过前期多轮下调,目前空间已经不大,
后续降准节奏或将有所放缓,但这并不代表这一工具将停止使用:一方面,在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框架
之下,央行可能会更多采用再贷款、超额续作MLF 等方式补充中长期流动性,但随着这些工具余额的不断扩大,也会加大央行的流动性管理压力,此时仍需择机降准。同时,在“三档两优”的存款准备金框架下,也可针对银行体系服务的重点客和薄弱主体,给予定向降准。
对银行板块、金融市场利率和信贷投放的影响。降息对银行板块股票影响有限,现阶段市场关注重点在于风险而非价格,经营面“稳”就是“进”。未来负债成本控制还将加强,银行NIM 料不会明显下行。其中,开年以来江浙地区优质城农商行信贷投放延续“供需两旺”态势,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粘性更强,不良率持续低位运行,这类银行盈利有望维持高增,我们持续看好其股价表现。债券市场将处于“近无忧、远有虑”状态,短期内10Y 国债收益率仍有下行空间,不排除跌破2.7%。年初信贷投放可能呈现“1月份不强、1季度不弱”的特点,若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3.2-3.4万亿,即可视为正常状态下的“开门红”。为了“稳信贷”,预计未来仍有其他刺激需求举措出现,政策上形成“合力”。 风险分析: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宽信用力度不及预期。
买入(维持) 分析师:王一峰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9050002
联系人:刘杰
300指数对比图 资料来源:Wind
相关研报
1Y 和5Y-LPR 料“双降”——流动性观察第81期
LPR 究竟该不该调?——流动性观察第80期 如何理解国常会加码的普惠小微支持工具?——流动性观察第79期 从银行视角看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流动性观察第78期 如何理解准备金率“紧急迫降”?——流动性观察第77期 降准降息会“双箭齐发”吗?——流动性观察第76期 手把手教你测算2022年社融、信贷与M2——流动性观察第75期 “碳减排”支持工具影响几何?——流动性观察第74期
从RMBS 重启看房地产政策“松绑”——流动性观察第73期
“宽信用”的沙盘推演——流动性观察第72期 如何看待央行缩表近万亿?——流动性观察第
降准71期
1月18日,国新办举行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央行就市场关心的降准降息、LPR 、信贷投放、人民币汇率等热点问题做了回应。从新闻通稿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需要重点关注:
1、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避免‘信贷塌方’”?
刘国强副行长在谈及货币政策“进”的方面时,强调“在经济下行压力根本缓解之前,进要服务于稳,不利于稳的政策不出台,有利于稳的政策多出台,做到以进促稳”。对于如何发力,提出了“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三个层面,其中“充足发力”要求“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塌方”。对于这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
第一,信贷投放出现“惯性”下行压力,1月份以来信贷“开门红”不容乐观。从2021年下半年以来的信贷运行规律来看:
图1:2021年下半年以来中小银行信贷投放明显走弱
图2:2021年下半年短贷+票据增量占比有所提升
资料来源:Wind ,光大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Wind ,光大证券研究所
机构主体方面,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分化迹象进一步加剧,四大行在信贷投放中扮演了“头雁”角,新增人民币贷款每月基本同比多增,但股份制银行信贷投放明显偏弱,非上市中小银行信贷拖累程度较大。受此影响,2021年11-12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连续两个月出现同比少增情况。
信贷结构方面,2021年下半年短贷+票据增量占比为23.46%,较上半年提升超过3个百分点,而对公中长期贷款增量占比为36.32%,较上半年下降超过15个百分点,反映的是实体经济有效需求不足,银行开始通过对公短贷和票据资产冲量。
从今年以来的信贷投放情况看,基本延续了去年11~12月以来的特征,总体投放情况并不理想,特别是大部分股份制银行、非上市中小银行信贷投放有进一步走弱态势。这一现象的背后,实际上反映的是银行项目储备较弱,在悲观情绪影响下,微观主体风险偏好较为审慎,投资意愿明显下滑,除部分主体被动缩表外,部分主体甚至出现了主动缩表行为,导致银行“资产荒”压力加大。 在此情况下,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刺激性举措扭转市场悲观预期,市场将会逐步形成“悲观预期—风险偏好下降—企业主动缩表—银行项目储备持续萎缩—
信贷投放‘资产荒’加剧—信贷塌方”的负向循环,届时货币政策成本和操作难度将较当前更大。
第二,稳信贷是当务之急,央行将综合出台一揽子支持工具,“量价”齐发力已“箭在弦上”。
回顾LPR改革之前,历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幅度,基本维持在25bp
以上。而LPR改革之后,幅度最大的一次调整是2020年4月份,1Y-LPR由4.05%下调至3.85%,幅度为20bp,其他时点调整幅度基本维持在5-10bp。因此,若完全参考过往LPR“小幅慢跑”式下调,效果可能并不理想,需要适度加大力度,通过连续、大幅降息有效扭转市场悲观预期,刺激信贷需求。
图3:贷款基准利率运行时期,历次调整幅度在25bp以上
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
对于后续货币政策操作,我们有如下展望:
(1)1月20日1Y和5Y-LPR有望出现双降,1Y期幅度大概维持在10bp。对于5Y品种,刘国强副行长在新闻发布会上对LPR的技术细节做了介绍,指出“LPR是一个宏观变量,它的变动不针对具体的行业,是一个普惠性的,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行业和个人”。基于相关表态可以看到,央行在淡化5Y-LPR所包含的产业政策因素,不排除1月20日5Y-LPR下调10bp。
(2)若1月份信贷投放仍不理想,2-3月份,MLF和OMO利率存在进一步下调空间,届时LPR将同步下调。
(3)央行将充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箱中狭义信贷额度指标工具,加大对国股大行信贷投放的窗口指导力度,不排除在MPA考核之中对信贷同比增量做相应要求。
(4)目前,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为2%,而上市银行目前的计息负债成本率为1.9-2.0%,该工具的吸引力相对有限,即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后续可能仍有一定下调空间。
2、人民币汇率单边走势不可持续,未来不排除适度贬值
2021年Q4以来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指数出现“同升”趋势。从2021年8
月份以来,人民币汇率呈现持续升值态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6.5升至6.34
(2022年1月)。更为重要的是,2021年Q4至今,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指数出现了明显背离,表现为当美元指数上行时,人民币汇率依然处于升值趋势中。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受疫情影响,全球供应链体系收缩,我国外贸出口持续向好,贸易顺差较大,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高位运行,导致境内银行间市场美元流动性较为充裕,进而加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
图4:2021年Q4以来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指数出现背离
图5:人民币即期汇率与中间价汇差在2021年Q4持续呈现负向偏离
资料来源:Wind ,光大证券研究所。时间:2021年1月4日-2022年1月18日
资料来源:Wind ,光大证券研究所。时间:2021年1月11日-2022年1月18日。汇率差=(人民币即期汇率-人民币中间价)×10000
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存在一定升值预期。但我们进一步分析人民币汇率的一些技术性指标可以发现:
(1)2021年1-9月份,人民币即期汇率与中间价汇差总体出现双向波动状态,反映出这段时期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较为稳定。
(2)但从2021年10月份开始,汇差在大部分时间段处于负向偏离状态。其中,2021年10月-11月份负向偏离幅度均值为-60点,峰值一度超过-100点。这反映出,尽管人民币汇率的强势表现有外贸顺差向好的影响,但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的推动力同样不可忽视。
正如刘国强副行长在新闻发布会上所指出的,“央行不会允许单边汇率出现,因为单边汇率意味着即期汇率市场的失灵,若不纠偏,也会为下一期失灵制造动力”。因此,刘国强副行长的讲话,是对人民币汇率的阶段性偏离均衡水平的纠偏,旨在未雨绸缪防止形成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单边预期,进而有助于缓解外贸出口型企业的汇兑成本压力。
因此,对于未来的人民币汇率走势,综合美联储taper 前置、加息预期强化等外部因素,以及当前央行对人民币汇率的总体政策导向来看,后续人民币汇率升值空间相对有限,不排除会出现适度贬值的情况,并大体维持在6.4-6.7区间震荡运行。
3、 降准空间收窄、节奏放缓,但在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框架下,后续仍有下调可能
2021年7月和12月,央行先后两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中长期资金2.2万亿。刘国强副行长在新闻发布会上对于降准的表述为:“当前金融机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8.4%,无论是与其他发展中经济体还是与我们历史上的存款准备金率相比,应该说存款准备金率的水平都不高了,下一步
进一步调整的空间变小了。空间变小了但仍然还有一定的空间,我们可以根据经
济金融运行情况以及宏观调控的需要使用”。
表1:我国“三档两优”法定存款准备金框架
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
从上述表述中不难看出,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经过前期多轮下调,目
前空间已经不大,后续降准节奏或将有所放缓,但这并不代表这一工具将停止使
用:
(1)在结构性流动性短缺下,银行资产投放会消耗自身超储,若此时完全
依靠央行短端资金滚动续作来补充基础货币,一则会加大央行流动性管理压力,
特别是叠加缴税、政府债券密集发行等因素,造成资金面波动性加大。二则使得
银行流动性管理难度加大,司库需要高频在市场上净融入资金,平盘压力增加。
因此,央行每隔一段时间会通过降准、超额续作MLF等方式,深度释放一次中
长期流动性,然后让银行在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框架下运行,在下一次深度释放之
前,司库会通过OMO、拆入资金、发行NCD等方式补充流动性。
结合目前情况看,我国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空间确实并不大了,
在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框架之下,央行可能会更多采用再贷款、超额续作MLF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