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课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查特点和备考策略
高考全国新课标语文试卷设选考题,选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考试大纲虽然把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都列入了文学类文本阅读,但实际考查的是小说阅读(2014年考查的叶紫的《古渡头》,被有的散文选本收入,如果从并非虚构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篇散文;但从写人叙事的格局和表达来看,它与小说没有什么二致)。
备考小说阅读,要具备“四知”:知考纲、知小说、知高考、知答法。
一、知考纲
考纲规定了考点,明了了考纲的要求,就明了了高考考查的大方向。
考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
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知小说
通过复习初中和高中必修和选修教材上学习过的小说,总结小说各方面的知识和术语,建立小说知识框架,分析的角度和术语了然于心,这些是答题必备的基础,回答问题时能够根据需要信手拈来。
1.小说赏读包含的主要维度:情节、人物、环境、主题、情感、语言(修辞)、表达方式、审美。
知道这些,作用有二:一可以从这些方面系统梳理小说知识,二可以从这些方面中选取合适的角度回答问题。
2.具体准备:
(1)情节方面
掌握情节的构成: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在开端之前还有序幕(也
叫引子),在结局之后还有尾声。
线索贯穿全文,有的小说还有双线索。
掌握情节的作用:①内容上,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为表现主题服务,为情节发展服务。②结构上,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为后面的情节作铺垫,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等。
(2)人物方面
掌握人物描写的手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
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①结合小说的具体环境分析。②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具体描写分析。③通过小说的具体情节分析。
注意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气质、教养等。
(3)主题方面
掌握概括小说主题的途径:①从情节发展的角度概括。②从环境描写的角度概括。③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概括。④从重要语句概括。
掌握概括小说主题的一般模式:小说通过……的情节,刻画了……的形象,表现了批判了颂扬了……现象、性格、情感、思考。
第一个省略号处是小说主要情节内容的一句话概括(谁,做了什么事),第二个省略号处是小说所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的特点,第三个省略号处是作者借助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件所表达出的对社会生活本质性的思考和感悟(人们普遍应对什么现象持有什么态度,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感)。
(4)环境方面
明确环境的类型: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①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②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③渲染气氛。④象征、暗示某种意义。⑤从侧面描写人物形象。⑥增强故事的真实性。⑦推动情节的发展。
赏析环境描写的手法:①从写景的层次和观察角度赏析,如远景和近景、俯视和仰视等。②从描写技巧角度赏析,如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虚实结合(“实”指现实存在的事物,“虚”指作者的想象和联想)、正侧结合、细节描写、工笔和白描等。
(5)语言方面
明确品味小说语言的方法:①仔细揣摩作者描绘环境、叙述故事、说明事物、刻画人物、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等的叙述语言是如何构成一篇和谐完美的整体的。②充分体会作者叙述语言的客观性、含蓄性、形象性、生动性。③认真品味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以及个性化语言是如何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④学会正确审视作家的艺术语言,正确评价作家运用自己的艺术语言所形成的独特鲜明的语言风格。
品味要三结合:结合上下文、结合主题、结合时代背景。
高考试卷全国都一样吗(6)表达方式方面
明确各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说明、描写。文章往往结合使用。
(7)其他方面
三、知高考
通过训练、分析高考题,零距离接触原汁原味的高考题,归纳总结高考考什么(考点),怎样考(方式),从而明确具体的备考方向、答题思路、答题方法,积累实战经验。下面是对历届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的整理和分析。
年份 | 标题 | 作者 | 国别 | 试题 | 考查特点 |
2007 | 林冲见差拨 | 施耐庵 | 中国 | 1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12.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 14.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8分) | (1)选材特点:①除2014年全国1卷考查类似小说写人叙事的散文(可作为小说阅读)外,其他年份试卷均考查小说,而且均为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家所做。②中国小说和外国小说都有考查,以中国为多。③阅读材料篇幅1500字上下。 (2)试题特点:①题目数量均为4道题。②考查角度比较固定:一道五选二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情节、细节等;一道分析主要人物形象题;一道分析作用题;一道探究或带有探究性质的题。 ③赋分固定:四道题的分值分别是5分、6分、6分、8分,共25分。④需要的答案方向明确、具有比较固定的概念术语,再加结合文本的分析。 |
2008 | 二十年以后 | 欧·亨利 | 美国 | 1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12.小说两次写到“一陈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6分) 13.小说中的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14.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8分) | |
2009 | 孕妇和牛 | 铁凝 | 中国 |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2)小说中的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6分) (3)牛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孕妇并不认识石碑上的字,也不会写字,却十分努力的描画着它们,后来还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小说这样来写孕妇,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有些做作。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 |
2010 | 保护人 | 莫泊桑 | 法国 |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2)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那些作用?(6分) (4)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 |
2011 | 血的故事 | 林海音 | 中国 |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2)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 “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 |
2012 | 马裤先生 | 老舍 | 中国 |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2)小说开头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8分) | |
2013 (1) |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 莱·巴尔莱塔 | 阿根廷 |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⑵“影子”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⑶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⑷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 |
2013 (2) | 峡谷 | 阿城 | 中国 |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 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2)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 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骑手”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 (4)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 |
2014 (1) | 古渡头 | 叶紫 | 中国 |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2)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4)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 |
2014 (2) | 鞋 | 刘庆邦 | 中国 |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2)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6分) (4)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 |
2015 (1) | 马兰花 | 李德霞 | 中国 |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 | |
2015 (2) | 塾师老汪 | 刘震云 | 中国 |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2)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3)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4)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8分) | |
四、知答法
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设问有范围,有规律,各种设问的答题思路、方法以及答案的构成都有相应的规律、模式,掌握了规律、模式,答题可以举重若轻,遇到什么问题,根据问什么,就知道答什么、怎么答。
序号 | 重要考点 | 答题角度、要点、方法 | |
1 | 五选二类 | ①对以信息筛选、内容概括为主的选项,回归原文比对信息,特别关注选项在人物、情节等方面有没有张冠李戴、改变判断、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现象。 ②对以评价、鉴赏为主的选择项,如有关主题、艺术手法、的选项,以选项为论点,注意从原文中寻有关论据,如果无法到,就可以认定为言之无据的误选项。对此类选项,应特别关注小说主题随意拔高和艺术手法无中生有等两种设误手段。 | |
2 | 作用类 | 标题 | ①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②概括小说主要事件。③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④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 ⑤具有象征意义。⑥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⑦寄托作者情感。⑧展开情节,前后呼应。⑨对比讽刺,强化效果。⑩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从给读者的感情来说,还有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的作用。 |
开头段 | ①开篇点题。②渲染气氛。③埋下伏笔。④设置悬念。⑤为下文作铺垫。⑥总领下文。⑦统摄全篇。⑧开门见山。⑨上下文形成对照。⑩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 ||
中间段 | ①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②总领下文。③总结上文。④埋下伏笔。⑥铺垫蓄势。⑥详略结合。⑦充实内容。 | ||
结尾段 | ①点明中心,深化主题。②照应开头。③呼应前文。④画龙点晴。⑤升华感情。⑥卒章显志。⑦含蓄有余味。⑧寄托作者感情。⑨使结构首尾圆合。⑩言已尽而意无穷。 | ||
环境 | ①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②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③渲染气氛。④象征、暗示某种意义。⑤暗示小说主人公的命运。⑥从侧面描写人物形象。 ⑦增强故事的真实性。⑧推动情节的发展。运用术语+结合文本。 | ||
人称 | (1)第一人称的作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 (2)第二人称的作用: 这种写法像是“我”向“你”诉说衷肠,一下子把“我”与“你”的距离拉近了,也把读者和主人公的距离拉近了,令人读时倍感亲切。 (3)第三人称的作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作者可以在这当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展开情节,而没有第一人称写法所受的限制。 | ||
事物 | 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②突出人物性格特点。③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④反映人物内心的情感及这种情感的转变。⑤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 ||
次要人物 | ①侧面衬托,个性鲜明。②牵线搭桥,推动情节。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④升华主题,画龙点睛。 | ||
3 | 表达技巧类 | ①从表达方式角度。看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景物描写等的作用);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言事说理服务的。②从选材组材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③从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④从结构安排角度。看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⑤从语言运用角度。看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委婉含蓄、尖锐直露、冷峻深沉、热情澎湃等);给读者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文中所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反语、夸张、排比等)创造出什么样的意境,表达效果如何,等等。 | |
4 | 人物形象(性格)类 | 格式:概括+分析。 要点:分条答出3点。 | |
5 | 探究类 | 写作 意图 | 格式:概括+分析。 分条,一般答4点。 |
原因 | 分条,一般答4点。 | ||
你怎 么看 | 1个观点+3点分析。 | ||
当然,规律是总结出来的,能力是训练出来的,从训练中总结规律、方法,还需要通过一定的练习来提高熟练程度,提高应变能力。重点训练高频考点,兼顾其他考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