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语文》(一)全国成人高考模拟试卷
全国成人高校招生统考全真模拟试卷
语文(1)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
....的一组是()
A.曲.解龋.齿趣.味是非曲.直
B.恰当.档.案荡.漾安步当.车
C.便.宜骈.文蹁.跹便.宜行事
D.舍.弃摄.取赦.免退避三舍.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焕发精彩涣散风彩
B.留恋蔓延流传漫步
C.练习锻炼秘方密诀
D.和蔼部署暮霭布置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终身教育改变了学校教育的功能,拿了毕业证并不意味着学
习。
②对文学作品中的许多知识内容,同学们不必从概念上,而应重在感受和体验。
③没有过人生的苦辣,又怎能懂得长辈们创业的艰难呢?
A.终止推敲体察
B.中止推求体验
C.中止推敲体会
D.终止推求体味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
..的一句是()
A.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他就及时向老师请教,非要弄个水落石出
....才满意。
B.已经举办了28届的全国围棋团体赛将从今年起开始彻底改头换面
....,成为类似足球甲A联赛那样的主客场比赛。
C.马克思对自己的研究和写作真正做到了厚积薄发
....,他对流行于学术
界的虚浮浅薄之风表示愤懑和厌恶。
D.新年晚会的节目十分精彩,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父
亲也忍俊不禁
....地笑起来。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社会交际中,无论个人还是组织,在公众中的信誉是至关重要的,
它是决定交际成败的关键。
B.为了发展国民经济,难道我们共产党人还有什么个人得失不能抛弃
吗?
C.我每次向他借书,他不顾年老体衰,都亲自冒着严寒酷暑,跑进小
房寻。
D.这些水果长得这么好,是由于果农们精心照料的结果。
6.填入下面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们走了一段坎坷的山路,便见一排渔船,,原来我们已
经到了渔民湾。
A.亮着灯火的船上,三五成的渔家姑娘在织着渔网
B.船上亮着灯火,织着渔网的渔家姑娘三五成
C.三五成的渔家姑娘正在亮着灯火的船上织着渔网
D.船上亮着灯火,三五成的渔家姑娘在织鱼网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7-10题。
教育问题
《汉语的未来》一文在对林芳华老师的独立的精神追求和教学实践的述说中,触及了当今我国教育问题的实质: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长期以来,我们将教育的目标定位于“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即要培养“有用”的人。而近年来关于“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也基本没有跳出这一教
育理念:由于以应试为核心的教育模式难以有效地贯彻这一教育理念的“素质教育”取代之。于是,所谓“素质教育”也就仍然停留在“技”的层面,并未正视
我国教育中人格教育缺席这一根本问题,更遑论解决这一问题了。既然我们的教育理念都以“有用”为最高价值取向,我们又拿什么去要求中小学生不去拼命地做“有用”的语数外习题,而去追求“无用”的自我完善和“素质”的提高呢?
更为可怕的是这种教育理念之深入已远远超出官方教育体系,成为整个社会在教育问题上一致的价值取向,甚至于父母今天给孩子买了钢琴,明天就巴望他成为音乐家;而送孩子去打乒乓球,无一例外的是想当“世界冠军”。
林老师的教学实践是对这种教育理念的无声挑战。在这个“升学率就是一切”的年代,林老师的故事之所以动人,就是因为其中包含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的理想是培养有独立人格和思想的人,
高考试卷全国都一样吗他们能够感到“思想着的独立的人的可贵”,而不仅仅是拥有“一技之长”。他们可以被培养为医生、工程师或中学教师等等“有用”的人,但前提是他们必须首先是一个真正的完善的“人”。他们读诗、读哲学、读尼采、读杜甫,绝不仅仅是为了争得高分或达到任何其他“有用”的目的,而是为了“杜甫比歌德更能触动我的心”这样的理由。
未来世界的竞争绝不仅仅是“技”的竞争,更是“人”的竞争,在文化教育
层面上尤其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汉语的未来”究竟如何,取决于我们能否
培养出有独立人格和思想的人,或者说,取决于我们有多少个“林芳华老师”。
7.作者认为近年来的“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仍以培养“有用”的
人才为理念,下列行为中哪一项不能说明此理念?
A.父母为孩子买钢琴带孩子学钢琴
B.学校开设中外文学鉴赏课程,培养文学家
C.课内外学生拼命去做语、数、外习题
D.培养孩子打乒乓球将来成为世界冠军
8.在作者看来,下面四种人中哪一种更能使我国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
立于不败之地?()
A.重点中学培养出来的佼佼者
B.医生、工程师、中学教师或其他有一技之长的人
C.艺术家或世界冠军
D.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追求自我完善的人
9.对文中“真正的完整的‘人’”认识准确的一项是()
A.有一技之长,能为社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人
B.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无须有一技之长的人
C. 读诗、读哲学、读尼采、读杜甫,希望得到欣赏的人
D.只因为喜欢,而努力学文学、学哲学,感到“思想着的独立的人的
可贵”的人
10.综观全文,下列推断不符合
...作者意思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一个人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立思想最为可贵,即便他缺乏“一技之长”,不合乎“有用”的标准,我们也不应轻易否定。
B.我们的教育长期带有浓厚的功利彩,社会也以“有用”作为最高
价值取向,因此,人们热衷的也是可学以致用的专业,如理工农医等。C.要想成为在教学实践中落实以人格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的“林芳华老师”,施教者本身首先必须是一个真正“完整”的人。
D.学校教育本应强调对人全面素质的培养,但目前育人的着眼点仍
停留在“技”的层面,忽视人格教育,必然无法适应未来世界的激烈
竞争。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5题。
熬药
吴克诚
所谓的药大都是些亡去很久的草。长得正好的草是不配叫药的,即使硬放进药屉,不久它也会烂掉,因为它未经晒、烘、焙或炒——九九八十一劫,少了一
劫,也不能成药。
所以药都身世沧桑。身世沧桑的药只能以文火慢熬。我喜欢这个“熬”,“煎药”的“煎”太轻薄,与药的身世不协调。
急火出菜,文火出药——饱经沧桑之心,除了以文火轻扰慢捻,是断不能把它再打开了——且看文火不疾不徐在药锅底下缭绕——缭绕成花的瓣,那么锅中药就是瓣中蕊了,熬着熬着,蕊心舒开,尘封已久的沧桑便一丝一缕地倾吐出来。
越王勾践很善用文火熬药。越国病入膏肓,他却不慌不急,他用去二十多年的光阴,来熬一服复国之药。伍子胥在这方面可就逊了,他输在一个“急”字
上,一急,药糊了。急火攻心,自己当然也在劫难逃。
沧桑是苦涩的,所以药都苦。
苦药祛病。
魏征是个善献苦药的人。唐太宗善喝苦药。虽然有时他也会紧皱眉头,但他最终还是咽了下去。纣王咽不下去,渐渐就百病缠身了。病是潜伏着的阴谋,肉
眼一时半会儿很难看到,它一旦现出山水,就势如破竹了。
小孩子理解不来药的苦心,所以小孩子总拒绝好心好意的药。我甚至都拒绝走进父亲的药方——我至今仍记着那个春夜,月正好,我溜进父亲的药房,倚着门,看他熬药。摇曳的烛影里,父亲被药拥着,也如一味药了。药香如蝶,满
室翩跹。父亲说:“过来啊,过来叫药熏熏。”我可不愿让它熏,我一扭头,转身
就跑,一地花影都被我踩碎了。
今夜,父亲故去整已十年。当初那些被我踩碎的花影仍在。春夜也在,月也
正好,可是再也不会有人唤我熏药……
当初面对那些苦药,我真不应该拔腿就跑……
从生到老,谁能离得了那些药?从生到老,谁能说清,究竟要咽下多少药?11.从文中看,“药”有哪些特征?(4分)
答:。
12.文中为何说“父亲”“也如一味药了”?请作简要解释。(6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