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
1.解释下列名词:思想品德、思想品德结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答:(1)思想品德: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思想的指导下,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2)思想品德结构:思想品德结构是指人的思想品德的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它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及其多种要素按一定的方式联结起来,具有稳定倾向性的多维立体结构。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2.简述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答: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有以下两点:
(1)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主客体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产物。
①外部环境因素对主体能否产生影响,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关键不在环境因素本身,而在于接受者本身的主体因素,在于主体对客体因素的选择、消化、吸收状况,在于主体因素与客体因素之间的平衡和协调。
只有在主客体因素都与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相一致、相协调的条件下,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才能顺利地内化为人的意识,人们才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换言之,人的思想品德是主体因素与客体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辩证统一过程的产物。
②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客体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是在主体的社会父亲节祝福语诗句
实践基础上实现的。
客观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只有通过社会实践与主体相联系,才有可能达到主客体的相互协调与平衡,使主体产生一定的思想品德认识。而主体的思想品德认识,只有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转化为思想品德行为及行为习惯,才是有意义的,才可以看做是某一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完结。然后,在社会实践
中通过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的反馈,又开始新一轮的主客体因素之间的矛盾运动,从而获得更高水平的思想品德认识,转化为更高水平的思想品德行为,如此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可见,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主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协调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2)人的思想品德是主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结果。
①主体内在的知、情、意、信、行诸要素在发展方向上由不一致到一致,在发展水平上由不平衡到平衡的矛盾运动。
教育者的重要责任,就是要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受教育者正确认识这种矛盾,并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积极展开思想斗争,促使其内在心理要素逐步在发展方向上达到一致,在发展水平上达到平衡,从而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不断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
②主体当前对一定社会要求的反映同原有的思想品德状况之间的矛盾运动。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引导受教育者开展积极的思想矛盾斗争,使社会要求在其矛盾运动中占主导地位,以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由此可见,人的思想品德是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产物。
3.试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征。
答: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的计划性和鲜明的正面性
①明确的计划性
一般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影响,往往是自然、无序、多向度的,很难加以有效控制。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影响过程,具有可控性和针对性。这一特点要求教育者在实施教育影响时,一定要精心组织有利于人们思想品德发展的教育内容,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更有成效。
②鲜明的正面性。
所谓正面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总是选择积极的价值内容和最有利于受教育者发展的教育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要促进社会的繁荣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其价值内容体系必然是由既有利于社会发展又有利于个人生活幸福的部分所组成。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始终旗帜鲜明地坚持积极的正面的思想、政治、道德价值的选择和引导。
(2)突出的复杂性和广泛的社会性
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则较为复杂
a.其任务主要是通过解决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现状和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促使受教育者观念、态度的改变,行为习惯的养成,有时甚至涉及对个体利益的调整。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影响因素、影响过程、影响结果都具有复杂性。这种复杂性,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多方面的协同,实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
b.复杂性的另一个表现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多端性。这种多端性特点,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开辟多种渠道,因人、因时、因势确定教育开端,有的放矢地使受教育者在知、情、意、信、行等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②与智育、美育、体育相比,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社会性特征在我国也表现得极为突出。
a.在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其对象具有广泛性,涉及老、中、
青以及儿童等各个年龄体,涉及社会的各个阶层、各种体。
b.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也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3)积极的引导性和明显的长期性
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个体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关系的角度,可概括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引导性和长期性特征。
原神风龙废墟①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注重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因为非如此就不能有实质性的教育效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应充分注意实现教育对象主体的思想、道德建构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思想、道德价值引导的统一;
②如果说引导性特征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那么长期性特征就反映了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电影小兵张嘎观后感③持久性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渐进性。焦急的近义词
4.试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答: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通过一系列具体矛盾表现出来,或者说表现为许多具体的矛盾形态。这些具体矛盾主要包括:
(1)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
①教育者由于自身思想水平、认识能力、思维方式与实践经验等因素不能全面完整地把握社会要求,甚至曲解社会要求;
②教育者内心并不真正认同教育要求,仅仅是出于职业要求而例行公事地开展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导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规范,而上述情况无疑会减轻这一传导的力度,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解决这一矛盾:
①要提高教育者的思想政治觉悟,使他们更好地认同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要求;
②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育者的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不断更新观念,使他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要求。
(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两个基本因素,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对于教育活动能否顺利进行至关重要。这一矛盾的成因复杂微妙,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
①人格因素引发的矛盾。如教育者不能以身作则,或受教育者屡教不改,其中任何一种情况都可能导致两者之间的摩擦和冲突;
②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引起的矛盾。这里所说的人际关系的处理,不仅包括教育者对自身与受教育者之间关系的处理,也包括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之间关系的处理等,无论哪种关系处理不当都可能引起两者之间的不协调。
(3)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本人思想行为之间的矛盾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直接表现。在现实生活中,个人的思想及行为很难完全符合社会的客观要求,总会有一定的距离,这就是矛盾。这种矛盾具体表现为:
①社会要求与受教育者的发展需求之间的不一致;
⑵社会要求与个人经验之间的矛盾;
⑶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完成这些要求的实际可能性之间的不一致。
总体来说,当个人思想行为与社会要求发生矛盾时,就个人来讲,可以有两种解决方式:积极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逐渐缩小个人思想品德与社会要求之间的距离;减少由于个人利益、认识以及情感等原因,避免对社会要求产生抵制心理,距离逐渐扩大,甚至走向对立。
草木之中有个人
(4)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
①从社会来讲,应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加大反腐败力度,确实扭转大气候,在全社会造成遵守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光荣、受人尊敬和赞扬、违反社会规范可耻、被人鄙视、遭人谴责的气氛;
②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来讲,既要进行公认的社会规范的教育,又要敢于揭露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现象,使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以便作出正确的行为抉择。
(5)受教育者内在精神世界发展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方式(条件)之间的矛盾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影响,必须借助一定的活动方式和互动手段。没有这些“中介”因素,教育活动就无法进行。在现实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的方式方法与受教育者需求之间的矛盾是经常存在的。解决这一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展的内在需求。
5.试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
答: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可作如下表述:
年审时间(1)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的规律
①这一规律的基本内涵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之间要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具体地说,是指教育者所提出的教育要求要适当超越受教育者目前的思想品德基础,有提升其思想品德水平的可能,同时这一超越又不能高到受教育者经过努力也难以达到的高度。虽然不同时期以及同一时期不同层次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基础不同,外界环境也不一致,因而不同时期的教育要求以及对不同教育对象的教育要求是有区别的。但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在任何时期任何条件下都是必要的,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培育人的根本性质所决定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