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语⽂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门教学科⽬,其教学的内容是语⾔⽂化,其运⾏的形式也是语⾔⽂化。语⽂的能⼒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门重要的⼈⽂社会学科,⼈们交流思想的⼯具。具有⼯具性与⼈⽂性的统⼀特点。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语⽂《亡⽺补牢》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年级语⽂《亡⽺补牢》教案
教学⽬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
2、学会本课⽣字新词,注意多⾳字“圈”的读⾳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补牢》这则寓⾔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活实际,谈⼀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故事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要学习⼀则寓⾔。看⽼师写课题:亡⽺补牢
3、指名读,齐读。
⼆、理解题意。
1、“亡⽺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什么⽅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的圈,在课⽂中指⽺圈。
3⽤⼀句话完整地说说“亡⽺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为什么补⽺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读通课⽂。
2、⽤⾃⼰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家听听,引导评议。
亡羊补牢课文 3、养⽺⼈⼀共丢了⼏次⽺,为什么丢?
4、⼩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
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理解内容。
1、课⽂哪⼏个⼩节讲丢⽺的?
2、⾃由读1—4节,思考:养⽺⼈丢了⼀只⽺,为什么还会丢第⼆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圈破了个窟窿。
(1)出⽰⽣字卡⽚“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法)
(⼆)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所谓,毫不在意)
养⽺⼈是这样说的,你猜他⼼⾥会怎样想?
(5)你看,好⼼的街坊情真意切,养⽺⼈却漫不经⼼,不听劝告。同桌分⾓⾊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师说提⽰语,学⽣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字?联系第⼀节,想⼀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段,如果⽤题⽬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
6、指名表演这个⽚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些内容,如⼈物的⼼理活动可通过语⾔、动作来表现。
7、⼆次丢⽺后,养⽺⼈⼜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
8、讨论交流:
(1)养⽺⼈是怎么做的?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中句⼦,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理的句⼦。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读出?(从此,他的⽺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投影,这个⼈在修补⽺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会怎么说?养⽺⼈⼜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再不修⽺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寓意:由此可见,像养⽺⼈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活中,也常常发⽣类似的事。联系⾃⼰的⽣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个词语来概括——“亡⽺补牢”。
六、总结全⽂。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补牢”后⾯往往跟着⼀句话——“未为迟也”。⾃⼰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的⼀般⽅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作业设计:
1、背诵这则寓⾔。
2、联系学习、⽣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的感想。
2.⼩学⼆年级语⽂《亡⽺补牢》教案
教学⽬标:
1、认识2个⽣字,掌握2个多⾳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内容,体会寓⾔蕴含的道理。
3、懂得应该听取他⼈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揭⽰的含义
教学过程:
⼀、揭⽰课题,引⼊新课
1、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起来读⼀遍。(学⽣齐读)
2、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
亡:丢失牢:关牲⼝的圈,在课⽂中指⽺圈。
3、现在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尝试解释)
4、从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由回答、提问)
⼆、初读课⽂,扫除障碍
1、教师范读课⽂,注意听准⽣字的发⾳。
2、⾃由读课⽂,读后把本课的⽣字带词读⼀遍。
3、检查⾃学效果:
(1)选择正确的读⾳
窟窿(kūlóng kūlong) 废窿(lóng long)
街坊(fāng fang) 坊本(fāng fang)
圆圈(quān juàn) ⽺圈(quān juàn)
钻研(zuān zàun) 钻⽯(zuān zuàn)
重点强调:多⾳字在意思上的区分
你是怎样来区分的?指名汇报通过查字典区分多⾳字的不同意思。
(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窟窿”都是⽳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上⾯有⼀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三、通读课⽂,理解内容
1、本课的⽣字、⽣词我们都弄清楚了,现在你能读课⽂吗?(指名读课⽂)⼤家思考:这篇寓⾔主要写了⼀件什么事?(⽤⼀句话概括)
板书:第⼀次第⼆次
2、⽺是怎样丢的呢?默读课⽂的1—4⾃然段,思考:第⼀次丢⽺是什么原因?第⼆次丢⽺⼜是什么原因?
学⽣结合问题⾃由回答:第⼀次丢⽺是因为⽺圈有个窟窿。
第⼆次丢⽺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圈修补上。
⼩结:那么这部分可以⽤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是怎么会丢了两次⽺。
3、养⽺⼈⼜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怎样呢?让我们⾃由地读⼀读第5⾃然段。
结合朗读,⾃由回答:养⽺⼈后悔了,赶快把⽺圈补上了,以后再也没丢⽺。
4、练习复述
四、品读评价,体会寓意
1、请你评价评价这位养⽺⼈,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
友情提⽰:我们不能毫⽆根据地随便评价他⼈,对养⽺⼈做出的任何⼀个评价,都要有根有据,理由充分。
(1)⾃由读课⽂,动笔画⼀画。
(2)在⼩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评价
(1)养⽺⼈是个不听劝告的⼈:
A、从他与街坊的对话中,看出他不听别⼈的劝告。
他的话应该⽤怎样的语⽓来读?(漫不经⼼,毫不在意,⽆所谓的语⽓)⼤家尝试读⼀读,指名朗读。
街坊的话应该怎样来读?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从“赶快”知道街坊很为他着急,感到可惜,读出劝的语⽓)
指名尝试读
分⾓⾊来读对话,体会对话双⽅的不同的⼼情。
B、从第4⾃然段中的两个“⼜”,感觉他这个⼈太⼀意孤⾏了。知道有第⼀次的丢⽺,就应该想到还会丢,可他偏偏不去修补,导致他⼜有了第⼆次的丢⽺。
这两个“⼜”应该怎样来读?⼤家尝试读第4⾃然段,体会养⽺⼈的可⽓之处。
(2)养⽺⼈是个知错能改的⼈
这个养⽺⼈真是可⽓,那么养⽺⼈就没有⼀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吗?
默读最后⼀段。学⽣发表⾃⼰的看法。
结合学⽣的回答,引导学⽣抓住“后悔”“不该不”想象⼀下养⽺⼈当时后悔的⼼情。尝试读出当时的⼼情。你能把这句话换⼀种说法吗?(改成⼀般陈述句)
抓住“赶快”“结结实实”指导朗读,从这两个词你知道了什么?(养⽺⼈的可贵之处: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且很有信⼼)
养⽺⼈最可贵之处就是他⼼想:“现在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家⾃由交流。
⼩结:这就是养⽺⼈的闪光点,他虽然发现问题很晚,付出了很⼤的代价。但是,当⼀旦发现错误后,他能及时地去改正。想象⼀下,如果他在发现错误后,却沉浸在后悔和⾃责中,总是认为晚了,那么想象⼀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可见,只要有信⼼,知道及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的⽣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学⽣结合⾃⼰或他⼈的事例,⾃由谈)
3、养⽺⼈由开始的不在乎,到后来的后悔,到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如果你是养⽺⼈,你现在的⼼情是怎样的呢?是不是有满腹话语想对⼤家说呢?(奉劝⼤家,不要像我这样,不听他⼈的劝告,不能及时地改正错误。我们要虚⼼接受他⼈的劝告,发现问题及时地改正。更要记住,只要想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亡⽺补牢”这个成语还有后半句,你能根据蕴含的道理补上后半句吗?(亡⽺补牢,未为迟也)
五、明确寓意,指导实际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寓⾔《亡⽺补牢》,你都明⽩了什么道理?
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
3.⼩学⼆年级语⽂《亡⽺补牢》教学反思
《亡⽺补牢》这篇课⽂是⼀则寓⾔故事。寓⾔是⼀种蕴含着讽刺意义的简短故事,寓意是对故事中的具体形象和故事情节作的概括,对于⼩学⽣来说是有⼀个跨度的,为了帮助学⽣迈过这个跨度,必须重视情境创设,因为学⽣只有在⽿闻⽬睹之后,才会真正深⼊地理解故事内容,正确地对故事⾓⾊进⾏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才能⽔到渠成地概括出寓⾔向我们揭⽰的道理。情境创设多以美为突破⼝,先声夺⼈,寓⾔中的情境创设⽐其它课⽂中的情境创设有绝对优势。寓⾔中那些会开⼝说话的植物、动物或⼈物都形象鲜明,举⽌或⾔⾏⼗分可笑,以此创设出的情境是多么令学⽣感兴趣呀!通过课⽂的教学,要使学⽣明⽩⼀个道理:⼀个⼈如果犯了错,及时改正,还不算晚。这篇课⽂的教学,我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学⽣的年龄情况,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就我上《亡⽺补牢》⼀课的教学,通过课堂的设计,启发了学⽣思维,培养学⽣创新意识,学⽣⼜明⽩了寓意。然⽽课后,我对这节课进⾏了反思,不免还存在着⼀些遗憾,从教学设计中,我着意体现
了学⽣合作创新的意识,给学⽣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教学过程中,总流露出这样的痕迹,没有把学⽣看成与⾃⼰平等的个体的观念,⼀堂课没有能发挥好学⽣思维,他们也是随着我的思路进⾏的。在今后的教学中,⼀定要做到充分发挥学⽣的主体作⽤,真正的做到培养学⽣的合作,探究,创新的意识,为实施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坚实的基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