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章节题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圣才出品】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
一、选择题
1.(单选题)下面属于道德认知发展方法论代表人物的是()。
A.班杜拉
B.基尔申·鲍姆
C.柯尔伯格
D.米切尔
【答案】C
【解析】C项,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美国道德教育家柯尔伯格吸收了杜威、皮亚杰的研究成果,于50年代创立的,是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建构的方法体系;A、D项,社会学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
拉、米切尔等人,吸收认知发展理论的某些观点,从行为主义心理学中演变发展而来的,是以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的一种道德教育方法体系;B项,价值澄清方法论是价值澄清学派所提出的一种道德教育方法体系,价值澄清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基尔申·鲍姆,他认为价值澄清可被定义为一种方法,即利用问题和活动来评价过程,而且,帮助人们熟练地把评价过程应用到他们生活中价值丰富的领域。
2.(多选题)下列哪些是当代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2023高速免费时间
A.道德讨论法
B.价值澄清方法
C.公正团体法
D.社会学习方法
【答案】ABCD
【解析】当代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包括:①道德认知发展方法论。道德认知发展方法论
是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建构的方法体系,包括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柯尔伯格在具体运用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过程中,提出了两种主要教育方法:一是道德讨论法。即通过引导学生对道德两难问题开展讨论,诱发认知冲突,达到促进积极的道德思维,从而促进道德判断发展的方法;二是公正团体法。这一方法十分强调团体的教育力量和民主管理的教育作用。②价值澄清方法论。价值澄清方法论是价值澄清学派所提出的一种道德教育方法体系。价值澄清方法论强调四个关键因素,一是要以生活为中心,主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二是要接受现实,即原原本本地接受他人,不必对他人的言行进行评价;三是要求进一步思考、反省,并做出多种选择;四是培养个人深思熟虑地进行自我指导的能力。③社会学习方法论。社会学习方法论是以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的一种道德教育方法体系。社会学习理论又称观察学习理论和认知一行为主义理论。除此之外,还包括:④政治社会化技术。一般认为,政治社会化不仅有可能使国家自身的合法性权威得到普遍的承认和接受,而且还有可能降低社会统治成本而有利于社会稳定。⑤隐性教育方法。隐性教育相对于学校正式课程教育而言,主要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隐蔽因素构成的一个开放的、立体的网状结构的教育形式。
二、概念题
道德讨论法
答:道德讨论法是柯尔伯格早期提出的一种道德教育方法。这一方法概括起来讲,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对道德两难问题开展讨论,引发认知冲突,达到促进积极的道德思维,从而促
进道德判断发展的方法。在运用这一方法时,教育者首先要设计一定的道德两难问题或问题情境,能引出儿童的各种道德观点,引起儿童认知冲突。道德两难问题或问题情境所需推理水平,应高于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一个阶段,其内容可以是虚构的故事,也可以是特殊主题事例和其他事例,其所需推理水平,应以高于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一个阶段为宜。
教育者组织道德讨论一般遵循这样的程序:其一是根据柯尔伯格制定的道德判断测验量表测试学生的道德发展阶段;其二是按测试结果分组,每组10人左右;其三是提出道德两难问题或进人两难情景;其四是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讨论;其五是对道德两难问题开展讨论、争论。
三、判断题
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柯尔伯格。()
【答案】×
【解析】社会学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米切尔等人,吸收认知发展理论的某些观点,从行为主义心理学中演变发展而来的。美国道德教育家柯尔伯格是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道德认知
发展理论吸收了杜威、皮亚杰的研究成果,于50年代创立的是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建构的方法体系。
四、简答题
简述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
答: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大致经历了三个相对明显的发展阶段。具体表现在:(1)第一阶段,宗教方法主导阶段。从古代到19世纪,西方国家的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同宗教紧密结合,教育方法主要是宗教方法。特别是中世纪,全社会奉行宗教,神学占
据主导地位,宗教在政治领域、道德领域具有支配地位,教会操纵教育权利千余年,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完全宗教化。
(2)第二阶段,权威方法主导阶段。从19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国家强调权威管理和教育,权威教育方法起主要作用。洛克、裴斯泰洛齐、第斯多惠的民主教育理论,斯宾塞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对宗教教育冲击巨大。赫尔巴特则提出了既保留浓厚宗教彩,又顺应大工业发展需要的权
威管理和权威灌输的教育主张。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当时在欧洲、美国影响很大。究其原因,一是西方宗教传统必然会有遗传,二是适应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对顺从人格的需要。
(3)第三阶段,学科方法主导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到现在,西方国家从多个学科角度研究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将各种学科理论应用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实践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方法,这些方法超越经验,表现出明显的学科性特征。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受到批判,西方主要国家,开始进行管理方面的革新和道德教育方面的转变。不管是企业管理的革新还是道德教育的转变,都主要是从研究人的认知、心理、行为、道德入手的,并多是从实证研究着手。
五、论述题
1.论述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答: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包括教化和修养两方面的方法。具体体现在:(1)教化方法
中国古代的教化,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上施下效”的教育活动。从民众方面说,教化是一种学习模仿,是观念行为、风俗习惯的养成过程。
①教育灌输
封建统治者为了传播、灌输儒家思想,便尽力推崇儒学的《诗》《书》《易》《春秋》《论语》《孟子》等书,并把这些著作尊奉为“经”。为了使这些经书的内容普及,历代统治者采取了编写和普及蒙书的手段,来灌输儒家伦理道德思想。这些读物以通俗易懂的故事、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传播儒家道德思想,容易背诵,使人印象深刻,在民间大量推广、流传,从而达到了普及儒家伦理道德的教育目的。
②“化民成俗”
中国古代统治阶级“化民成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制定乡约民规是统治阶级教化的重要手段。实现“化民成俗”,一方面是统治阶级的强制训化,另一方面是人民众在生活实践中自发养成的。礼俗在民众中普及形成民俗。民俗深受儒家伦理道德影响,打上了封建主义意识形态的印记。
③身教示范
儒家特别重视教育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孔子认为,一个人能正己然后才能正人。儒家要求统治者要树立“圣人”理想人格,具有全德、全智、全功的特征。儒家认为教师要为人师表,做学生的道德
楷模,对自己要“学而不厌”,对学生要“诲人不倦”,要以自己的负责精神、谦恭态度和博学多知来教育学生、感化学生。青春作文800字高中
曲裾深衣④礼乐结合关于关爱作文
传统礼教的目的,在于维护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和谐与稳定,在于对受教育者进行道德教化,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孔子认为道德修养“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礼乐结合,就是要把社会对人的道德规范内化于人的情感、意志之中,从而成为人们的自觉活动。
中国手游⑤环境陶冶
中国古代道德教育重视环境对人的品格形成的作用,要求教育者创新良好的教育环境或运用环境中的有益因素,对受教育者发挥潜移默化地作用。荀子说:“逢生麻中,不扶自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认为必须自觉地把这种环境的影响纳入到教化的重要内容中去。
炒糖怎么炒⑥践履笃行
统治阶级进行儒家伦理教化,其目的还是要付诸实施,要力行。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也是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中国古代所主张的应用和践履笃行,同今天主张的参加社会实践是不同的,古代所讲的实践,归根到底还是修身的方法,是道德的训练演习。
(2)自我修身方法
修身是儒家强调的自我修养、自律自教的方法。儒家十分强调修身,总是把修身同治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儒家提出了修身的一系列方法,主要包括:
①学思结合方法
个人进行修身,首先既要重视学,又要重视思,学和思是为了解决认知问题。学和思要结合起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说,学习时如果不积极思考,就会毫无所得;思考如果不以学习为基础,就会流于空想。
②自省方法
自省也可以称之为内省或反省,儒家特别提倡这一方法。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儒家还提出了与自省、内省、反省相联系或相类似的自我修养方法。
③克己方法
在自省之后,儒家还提出了自克或克己的要求。“克己”就是以统治阶级的道德标准来约束和克制自己,它是儒家修身所采取的重要手段。儒家克己也包括克欲、禁欲、寡欲的意思,就是要求人们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要有非份之想。这种以“礼”“仁”来克制欲望,约束行为的方式,显然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它扼杀个性,抑制创造,狭隘和片面性显而易见。儒家的克己还包括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道德要求。儒家的克己还包括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道德要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