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人教版邹忌讽齐王纳谏 注释翻译问答题及对比阅读篇目整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 选自《战国策·齐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题目是后加的。《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种史料的汇编,原作者不详,西汉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
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邹忌,战国时齐人,曾任齐相。讽,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齐威王。纳谏,接受规劝。
2. [修]长,这里指身高。
3. [尺]古代的尺比现在的短。
4. [昳丽]光艳美丽。
5. [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
6. [窥镜]照镜子。
7.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孰与,用于比较。孰,谁,哪一个。
8. [妾]旧时男子除妻子以外娶的女子。
9. [旦日]明天。这里指第二天。
10. [明日]第二天,即上文“旦日”的后一天。
11. [孰视之]仔细地看他。孰,同“熟”,仔细。之,指徐公。
12. [弗如远甚]远远地不如。
13. [美我]以我为美。
14. [私]偏爱,动词。
15. [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以为,认为。
16. [方]古代称面积的用语。“方千里”即纵横一千里。
17. [宫妇]宫里的妃子。
18. [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19. [蔽]蒙蔽,这里指受蒙蔽。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
20. [面刺]当面指责。
21. [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缺点)。谤,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刺。市朝,公共场合。
22. [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23. [时时]不时,有时候。
24. [间进]偶尔进谏。间,间或,偶尔。
25. [期年]满一年。
26. [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是表示尊重齐国。
27. [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
又问客人说:“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晚上躺着(睡觉)想这件事情,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
于是上朝摆件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妃子、左右的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的,全国范围内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很深啊。”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使我听到的,可受下等奖赏。”命令刚刚下达,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后,时不时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像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
本文第二段,邹忌分析了齐威王受蒙蔽的原因。邹忌委婉劝谏的结果:齐威王纳谏,燕赵韩魏来朝。
·邹忌是怎样讽谏齐王的(邹忌劝谏的高明之处)
  邹忌以自己和徐公比美这件小事设喻,运用类比,由家事到国事,由己及君,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指出王之蔽甚已,委婉含蓄地劝说齐王广开言路,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使齐威王愉快接受劝谏。(启示:优点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可以借鉴这种方法,提出批评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考虑语气、语言,到合适时机,便于被采纳。)
·邹忌的可贵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用自己的话概括。
  (邹忌之智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
  (邹忌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1.不盲目轻信,对妻妾客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有自知之明,正视自己。
  2.能以小见大,从个人经历中推出治国道理,善于思考、思维敏锐。
  3.勇于纳谏,善于用委婉方式提出正确的意见,使齐威王接受,敢于坚持真理、热爱国家,足智多谋、娴于辞令。
·齐威王的形象:气度宽阔、气度宏大、知错能改、是一位从谏如流、有魄力的开明君主。(启示:为政者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被表象蒙蔽,广纳谏言,才能使政治清明,国家强盛。在学习、生活中,虚心地接受老师、同学的意见,可以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果。)
·启示:以上两点+③ 一个人在受到蒙蔽的情况下,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
  ④即使是普通公民,也要积极向有关部门或上级领导提出意见和合理化建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之蔽甚已”的原因:
  齐威王权高位重;身边人害怕或偏爱齐威王,对王阿谀奉承,王无法了解国家的具体情况;举国上下对齐威王有求。
·“善”字表明了什么?
  除蔽的必要性;齐王改革的决心之大;齐王接受建议,邹忌劝谏有效,体现了齐王的从谏如流和矜持尊贵。
·邹忌为什么进谏成功?
  1.邹忌巧妙设喻、以家事类比国事,由小见大,委婉规劝,使齐威王从中明白事理,愉快接受劝谏。
2.齐威王开明、有作为、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
·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面对复杂的社会,人很容易受蒙蔽,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只有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文中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
  1、齐国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忠臣;2、齐王善于纳谏,广开言路,修明政治,从而使齐国内政清明,吸引各诸侯国都来朝见。
对比阅读1
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王曰:“民不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得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国语·周语》)
翻译:周厉王暴虐,百姓纷纷指责厉王。邵公告诉厉王说:“老百姓不能忍受暴政了。”厉王大怒。来一个卫国的巫人,叫他监视批评的人。按卫巫的报告,杀掉批评国君的人。人们都不敢说话了,路上碰到,互相用眼睛示意。厉王高兴了,告诉邵公说:“我能消除指责的言论,他们再也不敢说我了。”邵公说:“你这样做是堵住人们的嘴。堵住老百姓的嘴,就好比阻塞河流。河流因为堵塞而造成决堤,就会伤害很多人,堵住老百姓的口,后果也会如此。”周厉王不听从。于是京城里的人不敢说话了。三年以后,人们终于把厉王驱逐到彘地去了。
召公进谏的根本原因:厉王虐,国人谤王。
齐威王和厉王的下场不同,由此你看出一个好国君需要哪些品质?
  一个好的国君要善于听取建议,能够辨别忠臣和两眼,能够采取正确的方法革除弊政;还要以民为本,将人民视为国家稳固的重要因素。
对比阅读2
始皇尝议欲大苑囿,东至函谷关,西至雍、陈仓。优旃曰:“善。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始皇以故辍止。
二世立,又欲漆其城。优旃曰:“善。主上虽无言,臣固将请之。漆城虽于百姓愁费,然佳哉!漆城荡荡,寇来不能上。”于是二世笑之,以其故止。
注释:1.大:扩大2.苑囿:养禽兽以供帝王打猎的园林。3.优旃:秦朝宫廷中的一个演员。4.荡荡:漂亮而光滑。
翻译:秦始皇曾经计议要扩大射猎的区域,东到函谷关,西到雍县和陈仓。优旃说:“好。
多养些禽兽在里面,敌人从东面来侵犯,让麋鹿用角去抵触他们就足以应付了。”秦始皇听了这话,就停止了扩大猎场的计划。
秦二世皇帝即位,又想用漆涂饰城墙。优旃说:“好。皇上即使不讲,我本来也要请您这样做的。漆城墙虽然给百姓带来愁苦和耗费,可是很美呀!城墙漆得漂亮又光滑,盗寇来了也爬不上去。”于是二世皇帝笑了起来,因为他的话取消了这个计划。
邹忌和优旃的劝谏方式的异同?
  同:都充分尊重被劝说者,进行委婉的劝说,使对方易于接受。
  异:劝谏方式不同。邹忌是设喻说理,优旃是反语讽谏。
对比阅读3
齐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节选自《晏子论罪》)
注释:1.弋:(yì)带有绳子的箭,用来射鸟,此处指捕鸟。2.使(使烛邹主鸟):命令,派遣(上级对下级)。3.使(使吾君、使诸侯):致使,让。4.是:这。5.故:原因,缘故。6.景公:姜姓,吕氏,名杵臼。春秋后期齐国国君。7.好:爱好,喜爱。8.烛邹:齐景公的一个臣仆。9.主:掌管,主管,负责管理;也可翻译成“养”。10.诏:诏书,这里指下令。11.数(shǔ):历数;列举。12.重:重视13.轻:轻视14.闻命:接受教导。命:命令,这里指教导。15.亡:丢失,逃跑,让……逃跑了16.以(以吾君重鸟):认为。17.以(以其罪而杀之):按照。18.以(以鸟之故):因为。
翻译:齐景公喜欢捕鸟。就命令烛邹管理鸟。不久,鸟逃跑了。齐景公十分生气,下令想让官吏杀了他。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行,请让我列数他的罪状然后杀掉他。”齐景公说:“好。”于是齐景公就召见了烛邹。晏子在齐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烛邹!你是我们君王的养鸟人,却让鸟逃跑了,这是第一条罪行;让我们君王为了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行;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人,这是第三条罪行。罪状列完了,请杀了他。”齐景公说:“不用处死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