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_2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教学目的通过本文学习古人说话的艺术
  教学重点1、熟悉和掌握词类活用的特点
  2、了解和掌握宾语前置的特点
  教学时数一节
  我国有句名言叫做:“苦口良药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确实有道理,逆耳的忠言往往利于行,然而,我们知道现在有一种药,并不苦,叫“糖衣片”,那么,有没有不逆耳却又利于行的忠言呢?难道忠言就一定要逆耳吗?今天,让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的古人是如何做的。
  (书写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授课过程
  一、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先预习课文。
  提示:请注意先看“预习提示”,然后再看课文。
  二、请同学们思考:本文的标题应该如何理解?
  这是个兼语结构
  三、请同学们思考:邹忌为什么会成功?他的劝说有什么特点?
  邹忌用设喻的方法来进谏的自己切身的感受设喻,巧妙地讽喻齐王。
  四、请问,比喻说理有什么好处?
  能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
  五、请注意一下本文,在说理以及记叙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采用了“三叠法”:
  三问:妻、妾、友三答
  三比: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三赏:上赏
  中赏
  下赏
  三时:令初下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
  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
  六、分析三文的设喻
  联想
  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七、请出本文词类活用的例子
  吾妻之美我者
  吾妾之美我者
  吾友之美我者
  美,这里是形容词活用做动词,意动用法:“以……为美”
  八、请分析这一句话“忌不自信”
  这是一句宾语前置,即:“忌不信自”
  九、熟悉课文,处理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联想
  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一、教学目的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作归纳,如“朝孰、诚、方、善、间”等。
  2、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4、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二、重难点
  1、重点字词、句式
  2、《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3、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
  三、教学设想
  可在教师指导下,以讨论、串讲、表演、做练习等方式,引导同学自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老师的讲授既要讲清楚重难点,分析好思想内涵,又不能占用太多时间,应以练为主。
  四、课型和课时
  自读课两课时
  五、教学步骤和内容
  第一课时
  1、导入:由三位同学上台表演,一位演忠臣、一位演奸臣,一位演皇帝,忠臣向皇帝进谏,要他多听从民意,广开言路,不要受小人蒙蔽,岂料奸臣在皇帝旁边挑拨离间,龙颜大怒,奸臣将忠臣推出去斩。由这小品导入古代臣子进谏若直接言明自己的意见(即“直谏”)会很危险,臣子进谏最好是讽谏,由此引出题目,并解释“讽”及课题的意思。
  2、点出《邹忘讽齐王纳谏》一课选自《战国策》,用幻灯片打出该学的知识。
  《战国策》:又称《国策》,原为战国未期和秦汉间人怕编纂,后经西汉未年刘向编订成
书,全书共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其体列为国别体,全书共12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历史散文。
  3、转入对文段的学习。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  (1)学习一、二段的字词和句式(重点字词用幻灯片打出)
  ①孰:通“熟”,仔细
  私:偏爱
  朝
  朝服衣冠:zháo:朝见
  ②词类活用:A名作状:[朝]服衣冠
  [暮]寝而思之
  B、名作动:朝服衣冠:穿戴
  C、形容词意动用法:美我者:以……为美。
  ③古今异义词
  尺:古;约合现在的23.1厘米
  今:约33.3厘米。
  窥:古:照
  今:偷偷地看
  寝:古:躺而不睡
  今:睡觉
  地方:古:土地方圆
  今:地点、处所
  ④句式: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谁,哪个
  孰与:相当于“与……孰”,“……与……相比,谁更”
  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否定句宾语前置:忌,不自信
  被动句:王之蔽甚矣
  省略句:与坐谈
  4、先让同学翻译第二段,再请同学分别扮演邹忌、妻、妾、客、徐公以及请一位同学做旁白通过这种活泼生动的形式即串讲了课文,又让同学领会了课文内容。
  5、分析
  问:师(1)大家观看表演时有无发现妻、妾、客大意都相同?
  生:——有,都说邹忌美于徐公。
  师:(2)大意同,但妻、妾、客在表述及语气上有何细微不同,可否出?
  生:——妻:热情地赞美邹忌,爱恋之情溢于言表
  妾:比妻稍为冷淡点,回答有些勉强,说话较拘谨
  客:用陈述句,语气更平淡。
  反问句
  师:(3)为何妻、妾、客都夸邹忌好看?
  生:——妻→私
  妾→畏
  客→有求
  师:(4)好,他们都是说邹忌美于起徐公,那么由文段看,实际上是谁更美呢?
  生:——徐公。
  师:(5)既然是徐公美,那么妻、妾、客的回答便是与事实不相符合了,那么也就是说,邹忌被怎么样了呢?
  生:——被蒙蔽了(写板书)
  邹忌
  妻→私
  妾→畏
  客→有求
  受蔽
  师:(6)好,那么回过头来看看,第一段讲什么?
  生:——邹忌比美的事
  师:(7)好,大家看看,第一段与全文篇幅已近一半,那么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力气来写邹忌比美的事呢?邹忌比美的事与我们所要讲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有何关系呢?(引导大家看板书及第二段)。大家看,邹忌之妻私他,妾畏他,客有求于他,那么齐王是否也有同样的情况呢?——有,宫妇左右私齐王,朝廷之臣畏齐王,四境之内有求于齐王。
  (转身写板书:)
  邹忌齐王
  妻→私→宫妇左右
  妾→畏→朝廷之巨
  客→有求→四境之内
  受蔽
  师(8):好,那么邹忌之妻因事私他,妾畏他,客有求于他而受蔽,现在齐王的情况亦与邹忘相同,那么他是否也应该受蔽呢?(生):是并且受蔽更甚。
  邹忌齐王
  妻→私→宫妇左右
  妾→畏→朝廷之臣
  客→有求→四境之内
  受蔽受蔽(甚矣)
  那邹忌分析出齐王受蔽这结论时,是先说邹忘的情况与齐王的一样,而邹忌因“私、畏有求”而受蔽,所以齐王也应因此而受蔽。
  (9)好,那么象邹忌,这种推理方法就叫类比推理。(用幻灯机打出)类比推理:根据两个同类事物某种属性的相同,推出它们的其它属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
  (10)邹忌说到齐王受蔽这里就打住了,那么他是否只整指出齐王受蔽这事实呢?——不是,他是想说齐王须纳谏。
  (11)好,那么在家看齐王最后有没有接受邹忌的意见呢?——有
  (12)好,那么要向国君说明须纳谏这个道理是比较抽象又不容易使国君接受的,正如刚才上课前的小品中的忠臣进谏,忠臣向国君说明要广开言路,不然会被奸臣蒙蔽,可是呢被奸臣反咬他一口,说他是想说国君是昏君,激怒了皇上,最后被杀。可是对比之下,邹忌就显得很高明了。他用比美这件很具体的生活小事来说明了齐王肥肉纳谏这个抽象的道理,使齐王愉快的接受了他的意见,象这种用具体的事实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的说理方法就叫做“设喻说理”。(打出幻灯片,让学生明白什么叫“设喻说理”。)
  6、朗读前两段。
  第二课时
  1、以提问课后思考题的形式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也可以先朗读全文)
  2、学习字词、句式(重点字词写在幻灯片上打出来)
  [面]刺:当面指责
  谤讥:古今异义词古;指责,劝谏,中性词
  今:诽谤,讥讽,贬义词
  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使动用法。
  时时而问进:jiàn间或断断续续地
  其年:满一年。
  朝于齐:朝见
  介宾后置句:战胜于朝廷。
  2、让同学串讲这两段,指出他们翻译得不好的地方。
  3、分析
  师:齐威王听了邹忌的话后采取了什么措施?收到什么效果(得后思考题)
  生:“臣史民……受下赏”。
  “臣进谏……皆朝于齐”
  师:由此可见邹忌讽谏效果奇佳,那么,邹忌为什么可以进谏成功?
  引导学生从进谏者,邹忌及纳谏者齐威王两方面去思考,为了帮助理解,可插入淳于谏齐威王的小故事以说明齐王是勇于接受别人的意思,从谏如流的。在说明邹忌这方面的成功时,着重说明是比关关事他亲身所经历的以及生活小事这两点,综合以上得出结论:(写在幻灯片上)。
  为何成功
  邹忌(进谏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齐威王(纳谏者):开明,有作为的君主,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
  5、邹忌形象分析(简单提上一下)——写于幻灯片上
  邹忌:①关心国事,具有远见卓识
  ②实事求是
  ③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
  6、解决未完成的课后题。
  7、体现多练原则,让学生当堂完成有关课文文段的阅读理解训练并评讲。
  8、朗读全文。
  六、板书
  设喻说理
  邹忌齐王
  妻→私→营妇左右
  妆→畏→朝廷之臣
  客→有求→四境之内
  受蔽类比推理受蔽(甚矣)
  (一)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
  (二)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国君旁边的近臣)
  3、邹忌讽齐王纳谏。(委婉劝说)
  4、能谤讥于市朝(公开指出)
  (三)句式
  1、忌不自信(宾语前置)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句)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4、王之蔽甚矣(被动句)
  二、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生通过初读,筛选出自己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借助工具书查明后再读一遍。易读错的字有:
  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
  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