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的地震
作者:洪 玲
来源:《椰城》2010年第06期
作者:洪 玲
来源:《椰城》2010年第06期
看着电视上重新播放玉树大地震的画面,上小学的女儿忽然问我:“地震还会不会再来呢?”我说:“当然会,但是地震来时我会趴在你的身上。”于是她沉沉睡去。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
这是《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的第三首《十月之交》的第三段。诗序将整首《十月之交》解释成讽刺周幽王的暴政,郑玄诗笺则以为所“刺”的对象是周厉王。
后来的说法更多了,有援引各种天文和地理资料证明周幽王二年和六年的时候分别发生过日蚀、地震的灾变,因此而旁证了此诗所“刺”的对象应该是周幽王的宠臣“皇父”(这两个字是一个姓,为春秋时代宋国的公族,秦时迁徒到茂陵之后改称“皇甫”氏)。早在周幽王时代,这个高居卿士、总领六官的“皇父”很不得人心,所以两千多年以来,拈题“诗教中尖锐的讽刺”,都会以《十月之交》为范本,而指称“无能的宠臣”,也一直以“皇父”呼之。
可是事情可以不可以倒过来看呢?“皇父”冤不冤呢?
《十月之交》的叙述大致是顺时性的,诗文首先指出:在周历十月上旬的时候,发生日月蚀天象“告凶”,接着就是前文揭示的地震剧变。诗人随即直指“皇父”和他的权贵“同党”等八人以身份、权势拆除墙屋、破坏田地以及进行大规模的迁都,将国家的贵氏、权臣和库藏积蓄都迁移到“向”(今河南济源)这个地方,建构新城市;“皇父”甚至连一个可信、可用的老臣都不肯留给“我王”。诗人在诗篇的最后还强调:像这样的小人能够得以相聚而晋用,一定会酿成灾祸,我(诗人自己)可不能像其他人那样漠不关心。
看来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个孤忠耿耿的小臣,由于天象地变,兴起了对于掌权大臣无限的怨望。可是,这位诗人有一件事说不通:既然诗中明确言及“艳妻煽方处”,所指当然是周幽王宠幸褒姒,其势炽盛,不可动摇,则罪魁可知;但是为什么诗人勇于谴责“皇父”,却无一语及于“我王”为什么会地震的罪恶呢?历来说诗经的“刺”,都指称其温柔敦厚,我看这是酱缸里的熏染,一贯模糊了真正该被指责的焦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