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领域中的主要奖项
主讲人:大家好,欢迎来到《科学讲坛》,下面我来讲一下数学领域中的主要奖项,国际数学界影响最大的三项奖项。第一个是菲尔茨奖,第二个是沃尔夫奖,第三是阿贝尔奖。
我先来介绍一下菲尔茨奖,1936年开始颁发的菲尔茨奖被称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茨奖是以已故加拿大数学家、教育家约翰·菲尔茨姓氏命名的。菲尔茨1863年5月14日生于加拿大渥太华,他11岁伤父,18岁伤母,家境不算太好。菲尔茨17岁进入多伦多大学攻读数学,20岁时在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6岁任美国阿勒格尼大学教授,1892年他到巴黎、柏林学习和工作;1902年归国后职教于多伦多大学,菲尔茨于1907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他还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苏联科学院等许多科学团体的成员。
菲尔茨强烈的主张数学发展应该是国际性的,他对于数学国际交流的重要性,对于促进北美数学的发展都抱有独特的见解,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推动了北美洲数学迅速的发展,并赶上欧洲,他是第一次在加拿大推行研究生教育,也是他全力筹备并组织了1924年在多伦多召开的国际数学家的大会。这是在欧洲之外,召开的第一次国际数学家的大会。正是这次大会使他过分的劳累,从此健康状况恶化,但这次大会对于促进北美的数学发展和数学家之间的国际交流确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他得知这次大会的经费有结余时,他就萌发了把它作为基金,设立一个国际奖的念头,他为此积极的奔走于欧美的各国,谋求广泛的支持。并打算于1932年在苏黎士召开的第九次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亲自提出建议,但不幸的是为等大会开幕他就去世了。菲尔茨在去世之前立下遗嘱,他把自己留下的遗产加到剩余的经费中由多伦多
大学数学系转交给第九次国际数学家大会,大会立即接受这一建议。菲尔茨本来要求奖金不要以个人、国家和机构来命名,而是以国际奖金的名义,但是参加国际数学界大会的数学家们为了缅怀菲尔茨的远见卓识,组织才能和他对促进数学事业的国际交流所表演出来的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一致同意将该项命名为菲尔茨奖。
第一次菲尔茨奖颁发于1936年,当时并没有在世界上引起太大的追忆,连许多数学专业的大学生为也未必知道这个奖,科学杂志也不报道获奖者及其业绩,然而30年以后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每次国际数学界大会的召开从国际上权威的数学杂志到一般的数学物都争相报道获奖荣誉,菲尔茨奖的声誉不断的提高,终于被人们确认对于年轻人来说菲尔茨奖是国际上最高的数学奖。
菲尔茨奖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奖励
年轻人,只授予40岁以下的数学家,这一点在刚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后来则用正式的明文规定,仅授予那些能对未来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人。菲尔茨奖是一枚金字奖章和1500美元的奖金,奖章的正面是阿基米德的浮雕的图象,就奖金数目来说与诺贝尔奖相比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但是为什么在人民的心目中它的地位就如此重要呢?原因有三,第一、它是由数学界的国际权威学术团体,国际数学联盟,国际数学联合会主持,从全世界第一流的青年的数学家中评定力选出来的。第二、它是在每隔四年才召开一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隆重颁发的,每次获奖者仅2到4名,平均3名,前
期是2名,因此获奖的机会比诺贝尔奖还要小。第三、也是最根本的一条是由于得奖人的出的才干应该了国际社会的声誉,正如本世纪著名数学家沃尔对1954年两位获奖者的评价,他们所达到的高度是自己为曾想到的,自己从未见过这样的明星在数学天空中冉冉升起,数学界为你们二位所做的工作,充分证明了菲尔茨奖对于青年的数学家来说是世界上最高的数学奖。
菲尔茨奖的授奖仪式都在每次国际数学界大会开幕式的第一天隆重的举行,先由执委会主席、评委会主席宣布获奖名单,接着由东道国的重要人物,通常是国王、总统、主席等会评为评委的主席或者是中外众望所归的著名数学家授予奖章和奖金。最后有一些权威的数学家分析逐一的评价得奖人的主要的数学成就,从1936年开始到2009年菲尔茨奖已有50人,他们都是数学天空中升起的灿烂的明星,是数学界的精英。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沃尔夫奖,沃尔夫数学奖。由于菲尔茨奖只授予40岁以下的年轻数学家,所以年龄较大的数学家并没有获奖的可能。1976年1月1日沃尔夫及其家族捐献了1000万美元成立了沃尔夫基金,其宗旨是为了实现全世界科学和艺术的发展,沃尔夫基金会设有数学、物理、化学、医学、农业五个奖。1981年又增设艺术奖,1978年开始颁发,通常每年颁发一次,每次的奖金为10万美元。这10万美元可以有几个人分的,该奖评奖的标准不是单向的成就,而是终身贡献,获奖的数学家不仅在某个数学分析上有极深的造诣和卓越的贡献,而且都是博学多能,涉足多个领域,多个分支,且均有建树,形成了自己著名的学派,他们是当代不同凡响的数学大师。
著名的华裔物理学家吴健雄,著名的数学家陈野生都曾经获得过这一项奖项。沃尔夫1887年生于德国,其附是汉诺围城的五金商人,沃尔夫曾在德国研究化学,并获得了博士学位,后移居古巴。他用了近20年的时间,经过了大量的实
验,历经艰辛成功的发明了一种从废渣中回收铁的方法,最后成为百万富翁。他是沃尔夫基金的创造者和主要捐献者,沃尔夫于1981年逝世。
下面介绍一下数学第三个大奖阿贝尔奖,2003年一项专门为数学设立的奖金近80万美元的阿贝尔奖,在挪威奥斯陆颁发,以挪威天才数学家阿贝尔命名的阿贝尔奖,将一年一度的在数学领域做出解除贡献的科学家,获奖者没有年龄限制,颁奖典礼将于每年的6月在奥斯陆举行。这里该项奖金的宗旨在于提高数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同时激励青少年学习数学的兴趣。
阿贝尔奖的提名方式是每位数学家都可以相阿贝尔委员会推荐候选人,但只有阿贝尔委员会拥有最终向阿贝尔评奖委员会提名候选人的权力。阿贝尔评奖委员会将决定由谁来决定获奖的幸运儿,全部委员必须经由挪威科学院任命,其中有两人来自挪威科学院,其余三人分别来自挪威皇家社会科学院,挪威高等教育委员会和奥斯陆大学。阿贝尔在五次方程和椭圆函数研究方面远远走在当时的研究水平的前面,但因学术成就始终无法得到承认而贫困交加,27岁不到就染上了而去世。
法国数学家艾尔米特曾感叹说,阿贝尔所留下的思想可供数学家们工作150年。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历届菲尔茨奖得主及其主要的成就,从开始颁发菲尔茨奖是1930年,我们称为第一界是在奥斯陆,获奖的由阿尔夫茨、阿尔夫茨是生于1907年4月18日,获奖的年龄是29岁,他的籍贯是芬兰。获奖前后的工作地点在赫尔辛基大学,哈佛大学,主要成就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发展(14:46)做了深入的研究。
另外一个获奖者是道格拉斯,出生年月是1897年7月3日,是美籍。获奖前后的工作是在麻省理工学院,他的主要成就解决普拉脱绩效曲面问题及一种非线性椭圆形偏微分方程的辩证的问题,变分问题的一个问题。
因为二次世界大战,中间隔了几届,第二届是1950年开会的地点是在马德里,获奖人是笛卡尔,大家知道他的主要成果,他是1915年6月15日,获奖的年龄是35岁,籍贯是法国。获奖之前工作的地点是南西大学,巴黎学院;主要的成就创立了光阴函数(音),对范围分析,概率论,偏微分方程都有建树。
另外一个获奖者塞尔伯格是1917年1月17日,籍贯是挪威,美籍;获奖前后的工作地点是奥斯陆大学,格伦斯顿高等研究所;主要成就中素论中素数定理的证明和对黎曼假设的贡献,对黎曼空间中连续的分析和不联系提出应用,连续和离子的研究。
菲尔茨奖的第三件是1954年在阿姆斯顿颁发的,得奖的有亚洲的日本数学家小平
盲研(音),小平盲研是1915年3月15日出生,籍贯是日本,获奖前后的工作地点是伯利斯顿高等研究所;他的主要成就推广了代数几何的一条中心论理,黎曼洛赫定理证明了它的流行是代数的流行,得到了小平忙研的消灭定理。
另一个是叫塞尔,塞尔是1926年9月15日生在法国,他获奖的年龄是28岁,是迄今为止得菲尔茨奖所有的数学家中最年轻的。获奖前后的工作地点巴黎大学,主要成就发展了纤维中的概念,得出一般纤维空间的概念,解决了纤维低空间全空间的关系问题,并由此证明了空间论中一般重要的结论,除了以前知道的两种之外,球面的同伦都是有效,引进了虚浮化的方法把空间的问题加以分解做出一系列重要的结果。
第四届是1958年,开会的地点在爱丁堡,获奖的有罗斯,罗斯是1925年10月29日出生,获奖的年龄是33岁,籍贯是德国,英国籍。获奖前后的工作地点是伦敦大学,主要的成就建立了西格尔罗斯定理。另一位获奖者是特穆,特穆是1923年9月2日,出生在法国,获奖前后的工作地点是在拉丝宝(音)大学,主要的成就创立拓扑学西点理论,突变理论,建立了微分中的大范围理论中的基本定理。
第五届是1962年在斯德哥尔摩,赫得曼是出生在1931年1月24日,出生在瑞典,获奖年龄是31岁。获奖前后的工作地点是斯德哥尔摩大学,主要的成就偏微分方程理论的存在性和微分理论。
另一个是叫威尔诺,威尔诺是1931年2月20日出生,籍贯是美国,获奖前后的工作地点是格立斯顿大
学,主要的成就微分在球面上存在不同微分结构的证明,否定了普加莱猜想,发展(21:51)理论和服务操面的起点,对代数处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六届是在莫斯科,1966年获奖是阿提亚,阿提亚获奖前后的工作地点是在牛津大学,主要的成就提出了阿提亚星格指标定规,为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解决了离表示论,与规范中有效几何中的若干问题。
另外介绍一个叫斯迈尔,斯迈尔是1930年7月15日,得奖的年龄是36岁,籍贯是美国。获奖前后的工作地点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主要的成就解决微分拓扑学中的猜想,创立了微分系统的理论,在数理经济学等方面也有重要的贡献。
第八届是1974年在温哥华,获奖的叫曼福德,曼福德是1937年6月17日出生,获奖年龄是37岁,籍贯是美籍英国人,获奖前后的工作地点是哈佛大学,主要成就代数几何学理论,他创造性的运用了不变式的理论搞出很多的新结果,并由此产生了几何不变性,证明了代数局面与代数局限和高位代数组也一个不同之处,对代数局面的分类做
出了贡献。
诺贝尔为什么没有数学奖第九届是1978年在赫尔辛基,我介绍一下得奖人查尔斯·菲无曼,查尔斯·菲无曼是1949年4月18日出
生,籍贯是美国,获奖的年龄是29岁。仅仅比1954年塞尔大一岁,获奖前后的工作地点是伯立斯顿大学,主要的成就基数数量的问题及其与区域积分的联系,发现了卡带空间与平均的空间对应的关系,给出了非退化偏微分方程局部可解的一个充分的调整,证明了一个运用光滑边界到另外一个双全程影射可以光滑的边界上。查尔斯·菲无曼被认为是神童,事实上他主要的研究工作是22岁,他得奖的成果是他22岁研究的成果。
第十届是1983年在华沙,需要重点介绍的是初钟图(音),出生日期是1949年4月4日,籍贯是中国,美籍中国,曾经在香港,获奖前后的工作地点是格立斯顿高级研究所,主要成就证明了微分几何中的卡拉比猜想,证明了广义相对论中正值量的猜想,并在黎曼洛赫的基础上,拓扑学等方面具有创建。
第十四届2002年在北京,我们都参加了这次会议,获奖的有弗拉吉米尔,弗沃特斯基,这个人是1966年6月4日生于俄罗斯,获奖的年龄是36岁。主要的贡献是发展了新的代数理论;
还需要介绍一下第十五届2006年在马德里得奖的有佩雷尔曼,1966年11月6日生于俄罗斯,主要的贡献证明了庞加莱猜想;另一个叫陶哲轩,1975年7月17日生于澳大利亚,陶哲轩主要的研究成果我已经给大家介绍了,这个地方就不再介绍了。好,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