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第1期国医学长廊
玄参
什么是避讳
在我国古代,对帝王不能直呼或在 行文中直书其名,这就是所谓避讳。避 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清 朝顾炎武曰:“讳名之礼,始自周人。”严格地说,始自东周。其后,成于秦汉,盛于唐宋,至明清达于极致。凡书简、公文、卷宗、奏章、写刻书籍等一切文 字,遇帝王名讳,必须改用它字,或空字,或缺笔,或以墨圈避之。
秦始皇正月出生,取名“赵政(赵 正)”,《史记索隐》在《秦楚之际月表》“端月”下注称,因避始皇讳,改“正月”为“端月”。西汉因避文帝刘恒讳,改“姮 娥”为“嫦娥”;因避武帝刘彻讳,改“彻”为“通”。东汉因避世祖刘秀讳,改“秀才”为“茂才”。唐代因避太宗李世民讳,改 “世”字为“代”字,改“民”字为“人”字,
“观世音菩萨”因此被略称为“观音菩萨”,“吏、民、礼、兵、刑、工”六部中的“民部”从此被改称为“户部”。清代,因避 康熙玄烨讳,“玄”字_律被改作“元”字,如此,在清代刊行的《十三经注疏》中,郑玄之名被改成了“郑元”。甚至连 ‘‘弦”“炫”“眩”等字,也须在书写时缺 末点,以示避讳。
根据古代的避讳制度,对太子和本
朝前代皇帝也须避讳。三国时,东吴的
太子名和,不但“和”字须避讳,就连
同音的“禾”字也须避讳。《新修本草》
卷十七“葡萄”条曰:“山葡萄,亦堪为酒。
陶景言用藤汁为酒,谬矣。”书中所言“陶
景”实为“陶弘景”,为避唐高宗太子李
弘名讳,而改称“陶景”。乾隆为避前代
顺治帝福临名讳,曾下诏在门联中不准
有“五福临门”四字。有时,连皇后之
名也须避讳,如吕后名雉,臣子们凡遇
“雉”字须一律改呼为“野鸡”。
维嘉结婚了吗
避讳之风盛行时,不仅要避帝王的
讳,甚至对一些官吏也须避讳。宋朝田
登为官州郡时,不许吏卒百姓提他的名
字,故举州皆将灯改称作“火”。到元宵
节放灯时,“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
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陆
游《老学庵笔记》卷五)由此留下了“只
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成语。
本草也有避讳
本草作为一种文化,其药名也属于
切文字”之列,故不可避免地也必须
遵行避讳之制。
清朝李中梓著《本草通玄》,后为避
康熙玄烨讳,改书名作《本草通元》;书
J
I
s
F
A
M
F
Y
蝈蝈和蛐蛐
BO
T
R
A
D
I
T
I
O
N
A江西省抚州市邮编
L
多
i
C
H
I
N
E
S
E
M
百度网盘搜索
E
D
I
C
I520留言
N
E
E D国医学长廊2021年1月第1期
中所载玄参,也随之易名为“元参”。在 这一时期,为同_原因被改名的药名还 有“元明粉”(原名“玄明粉元精石”(原名“玄精石”)等。
凤仙花又名指甲花,据《本草纲目》记载:“宋光宗李后讳凤,宫中(改)呼 为好女儿花。”
石勒为后赵明帝,他是入塞的羯族 人。羯人入塞之前,羯族隶属于匈奴,是匈奴的一个分支,当然也属中国古代 所称的“胡”。但是,石勒非常忌讳“胡”字。据《晋书•石勒载记》记述,"勒宫 殿及诸门始就,制法令甚严,讳胡尤峻”。东晋陆翗《邺中记》中也有类似的记载,云:“石勒讳胡,胡物皆改名,名胡饼曰 麻饼。”伞形科植物芫荽为张骞出使西域 时引进,名胡荽。《本草拾遗》云:“石 勒讳胡,故并汾人呼胡荽为香荽。”
后赵武帝石虎为石勒的从子(侄子),他的避讳之制比石勒有过之而无不及。草药罗勒为外来药。《本草纲目》引《邺 中记》云:“石虎讳言勒,改罗勒为香菜。”《嘉祐本草》则曰:“北人避石勒讳,呼 罗勒为兰香。”甚至连百兽之王虎的威名 也不能幸免,宋《清异录》记曰:“石虎 时号虎为‘黄猛’……以避讳故也。”至唐,为避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名讳,虎又 被改称作“大虫”。
黄瓜也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引入的,原名胡瓜,后更名为黄瓜。更名的由来 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缘于石勒讳胡,汉臣襄国郡守樊坦乃改“胡瓜”为“黄瓜”。另一种说法为隋炀帝讳胡。隋炀帝的母 亲复姓“独孤”。独孤氏是鲜卑人,故隋 炀帝有一半鲜卑血统。和石勒一样,他 也特别忌讳“胡”字。杜宝《拾遗录》云:“隋大业四年避讳,改胡瓜为黄瓜。”同样的原因,《拾遗录》还记载:“隋大业 四年,改胡麻曰交麻。”(《本草纲目》谷 部卷二十二“胡麻”条)
广州钓鱼五代吴越王钱镠,因‘‘镠(I W)”“榴”两字同音,改石榴为“金罂”。和钱镠同 时代的杨行密,为唐淮南节度使(即唐 朝淮南道的行政长官),后受封为吴王。他攻入扬州时,当地百姓惧怕冲犯他的 名讳,便把蜂蜜改称为“蜂糖”。直至今天,我国有些地区仍有将蜂蜜称作蜂糖的习 惯。
宋真宗赵恒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较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25年,广开言路,勤于政事,治理有方,国家管理日臻完 善,致社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史称“咸 平之治”。但是,宋真宗在位年间也是历 史上避讳之制+分森严的时期。其时为 避赵恒名讳,在书写“恒”字时右半边 须一律缺上划,写成“怛”字。虎耳草 科植物恒山为抗疟药,始载于《神农本 草经》,后就是为了避宋真宗赵恒讳字,被改名为“常山”。
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10 月,宋真宗自称梦见玉帝令赵氏始祖授 予他天书,遂附会轩辕黄帝,自命“九 天司命保生天尊赵玄朗”,“玄”“朗”二 字因以避讳。如大将杨延朗改名为杨延 昭,孔子的封号“玄圣文宣王”改作‘‘至 圣文宣王”,本草药物玄明粉随之改名为 “白龙粉”(元《御药院方》)。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为中 国古代神话中的四方之神,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本为中国古代星 宿崇拜之四灵,后经道教演变为四方护 卫神。为避赵玄朗“玄”字讳,改北方
2021年1月第1期E〇国医学长廊
玄武神为“真武神”。本草方药中,以四方之神命名的"四方四神汤”则被相应地改称为青龙汤(东)、白虎汤(西)、朱雀丸(南)与真武汤(北)了。
本草避讳中的“冤假错案”
宋真宗时对“玄”字的避讳也波及到了本草药名,甚至还制造了一起"冤假错案”。《本草纲目》引元代王好古的 话说:延胡索“本名玄胡索,避宋真宗讳,改玄为延也”。文中所谓的“避宋真宗讳”,避的就是宋真宗做梦后引出的,避赵玄 朗"玄”字之讳。但是,本草考证的结果表明,早在宋真宗前两百多年,“延胡 索”之名就已见诸于唐《本草拾遗》。再 向前追溯,则在南北朝刘宋时期的《雷 公炮炙论》中就已经有“延胡”一名的 记载。“玄胡索”之名最早则见于宋《济 生方》,但此时已近南宋末年,在宋真宗 后两百多年了。延、玄两胡之名,始见 于本草的年代前后相差近500年,且“延 胡”在前,“玄胡”在后,文献记得明明 白白。可见,玄胡索“避宋真宗讳”之 说并不确切。
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如《本草衍义》释“山药”名曰:“薯蓣因唐代宗名预(豫),避讳改为薯药;又
因宋英宗讳(曙),改 为山药。”这是典型的附会之说。明、清 以来已有不少驳议,本文就不再赘述。
避讳还有什么用处
避讳之制作为封建宗法礼教的维护者,自登上历史舞台的第一天起就是消 极、腐朽的。如果说它对社会还有什么用处的话,那就是在校勘古籍、鉴定版 本方面。古今学者对避讳文化的研究,在考古学和校勘学的领域发挥了很大作用。利用好古籍文献中的避讳材料,可 靠地进行断代,是学术界熟练运用的一门技术,也是对古代文化“古为今用”的具体实践。如明孝宗年号“弘治”,到 了清代,因清高宗名“弘历”,乃改“弘治”为“宏治”。若古籍中出现“宏治”年号,则知其刊刻年代当在乾隆之时或之后。
又如,北大藏汉简《老子》中,避"邦”字讳,遇“邦”字就用“国”字代替。但是,简中却不避汉惠帝“盈”字名讳,也不 避汉文帝“恒”字和汉景帝“启”字名讳。据此判断,汉简当是汉高祖在位之时或以后、但是在汉惠帝继位以前的作品。
《四部丛刊》影印,嘉兴沈氏所藏宋 本《豫章黄先生文集》,文中在“构”字 处注了 “太上御名”几个字,以避南宋 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之讳。“太上”为“太 上皇”的简称,“太上皇”又是下_代皇帝对上一代皇帝的名讳。由此推知,文 集应是南宋第二位皇帝宋孝宗赵眘时期的版本。
避讳之制源于古老的语言忌讳,但最终演化为维护封建专制
的工具。它不仅体现了封建社会
等级制度的森严,而且对人的思
想和古代文化传承造成了极大的
戕害。随着封建社会的灭亡,避
讳制度也理所当然地成了历史的
陈迹〇©
编辑I
桔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