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广顺笔下的青岛历史名人
作者:裴春 张子桂
来源:《商周刊》2016年第05期
作者:裴春 张子桂
来源:《商周刊》2016年第05期
把一个适合小众口味的学术课题做得让大众受益,或把一些公众熟悉的历史人物写成110多万字的地道科研论著,在接触青岛市教科所三级研究员翟广顺之前,我们是不敢相信的。当2013年8月的一天,翟广顺冒着酷暑来到出版社里,把他刚收到的在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管理办公室立项的“历史文化名人与青岛教育人文生态研究”课题通知书拿来,并讲述他的研究计划时,我们隐隐约约地感觉到,青岛历史文化名人研究有突破性发展的可能了。
曾几何时,青岛大师云集,说它的近现代史是由一文化名人写就的,实不为过。事实上,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反映青岛名人的图书和文章并不少见。但是,将青岛的历史文化名人组成系列,上升到理论研究层面的,在翟广顺之前,没有人下此工夫。毋庸讳言,一直以来,青岛文化名人研究存在着掌故式、印象性、剪影化的倾向,少有饱满厚重、富含深意、颇具力度的研究成果。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之前的研究普遍缺乏“以人为本”
的理念,未能揭示大师云集所形成的历史文化成因。试问,这个开埠只有8万人口的北方渔村,在近代中国政治中心播迁和文化转型的历史背景中何以形成“这样”而不是“那样”的人文生态?更重要的是,昨天的历史文化名人对青岛城市的今天和明天有何启示,以往的研究好像也未能提出。一直以来,学界和坊间对青岛抱有“文化沙漠”的偏见。
翟广顺以青岛本土学人的视角,坚持思想性、学术性和资料性的统一,从教育领域切入,创造性地以生态学的视角和文化学的范式,既体现了“形而上”的宏观审视,又具有“形而下”的微观烛照之品格。这种接地气的研究,不仅拉近了公众与理论的距离,而且满足了小众的学术诉求,所有史料的运用、历史事物性质和价值的判断,都被他统摄在历史文化名人与青岛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之中。正如山东省专家鉴定组做出的评价一样:该课题对青岛及山东教育文化史料的发现、甄别、利用、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为各地教育史和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范例。山东名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