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轮胎的爆炸 B. 冰雪融化 C. 葡萄酿成酒 D. 萝卜切成丝
2.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液化气燃烧 B. 铁锅生锈 C. 开水沸腾 D. 蔬菜腐烂
3.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三大问题之一,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 人类通过化石燃料获得能量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B. 人类通过化石燃料获得能量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C. 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
D. 我国南海海底储藏了大量“可燃冰”,它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D. 我国南海海底储藏了大量“可燃冰”,它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4.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冰雪融化 B. 玻璃破碎 C. 车胎爆炸 D. 食物腐烂
5.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蔗糖溶于水 B. 铁生锈 C. 冰熔化 D. 气球充气变大
6.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 )
A. 化学变化 B. 物理变化 C. 化合反应 D. 置换反应
7.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B. 最轻的气体是氢气
C. 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D. 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C. 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D. 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8.下列变化,吸收热量的是( )
A. 木炭不充分燃烧 B.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 C. 二氧化碳与碳反应 D. 镁与盐酸反应
9.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酒精燃烧 B. 玻璃破碎 C. 冰块融化 D. 铁丝弯曲
二、多选题
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不相关的是( )
A. 用二氧化碳灭火 B. 用液态氮气做制冷剂,保存血液
C. 用活性炭作净水剂 D. 用稀有气体作工业生产的保护气
C. 用活性炭作净水剂 D. 用稀有气体作工业生产的保护气
11.(多选)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铜丝作导线 B. 活性炭作吸附剂 C. 天然气作燃料 D. 氮气用作保护气
12.下列现象能说明我们身边存在空气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快速奔跑时感受到有风吹来
B. 把塑料袋抖开后扎紧,感到不易压缩
C. 将玻璃杯倒扣在水槽中,水不能充满玻璃杯
B. 把塑料袋抖开后扎紧,感到不易压缩
C. 将玻璃杯倒扣在水槽中,水不能充满玻璃杯
13.下述描述生活中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 )
A. 酒精能烧 B. 轮胎能炸 C. 饭菜会馊 D. 瓷碗易碎
三、填空题
14.某银白金属可能是铁,可以拿磁铁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________ ;虾煮后会变红,某同学认为这种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变,该同学的看法属于________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作结论.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作结论.
15.电灯可以照明,但在停电的时候,我们可以点燃蜡烛照明,请你就这两种照明方法,从你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中,出两者之间两个方面的差异.
①________.②________.
①________.②________.
16.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发热,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
小丽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整个学习小组对此展开讨论和验证.
小丽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整个学习小组对此展开讨论和验证.
【提出问题】________ .
【猜想】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 猜想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实验】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a、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b、手摸烧杯有________ 的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分析: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 ,蜡烛燃烧为________ 变化.
(2)观察白炽灯(灯管为钨丝):a、通电前:灯丝为银白固体; b、通电中: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________ ; c、通电后:灯丝为银白固体.
灯丝为银白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 灯丝为银白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光通电发热、放热属于________ 变化.
【结论】猜想________ (填“一“或”二“)正确.
【猜想】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 猜想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实验】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a、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b、手摸烧杯有________ 的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分析: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 ,蜡烛燃烧为________ 变化.
(2)观察白炽灯(灯管为钨丝):a、通电前:灯丝为银白固体; b、通电中: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________ ; c、通电后:灯丝为银白固体.
灯丝为银白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 灯丝为银白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光通电发热、放热属于________ 变化.
【结论】猜想________ (填“一“或”二“)正确.
17.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最本质的区别是有没有________ 生成.
四、实验探究题
18.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兴趣小组同学欲对该固体变质情况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变质情况如何?
【查阅资料】①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容易变质但不会转化为NaHCO3;
②CaCl2溶液呈中性;
③盐酸加入到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
(1)【提出猜想】猜想Ⅰ:固体未变质
猜想Ⅱ:________
猜想Ⅲ:固体部分变质
猜想Ⅱ:________
猜想Ⅲ:固体部分变质
(2)【原因分析】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进行实验】
小聪同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用足量水溶解,再向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由此他得出猜想Ⅰ正确,但其他同学很快予以否定,否定的理由是________;
小玲同学也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用足量水溶解,再向溶液中滴加几滴稀盐酸,未发现有气泡产生。据此现象小玲认为NaOH未变质。你认为该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
小聪同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用足量水溶解,再向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由此他得出猜想Ⅰ正确,但其他同学很快予以否定,否定的理由是________;
小玲同学也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用足量水溶解,再向溶液中滴加几滴稀盐酸,未发现有气泡产生。据此现象小玲认为NaOH未变质。你认为该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
请说明理由________。
为了进一步得出结论,该兴趣小组同学结合所给资料分工合作,集思广益,设计了下列实验进行验证。请将下表补充完整。
为了进一步得出结论,该兴趣小组同学结合所给资料分工合作,集思广益,设计了下列实验进行验证。请将下表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 反应方程式 | 实验现象 | 结论 |
①将该样品配制成溶液,滴加过量CaCl2溶液 | ________ | ________ | 猜想Ⅲ正确 |
②对①进行过滤,向滤液中滴加 ________ | 溶液变红 | ||
(4)【反思评价】
①在实验步骤①中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________
②小玲同学认为在实验步骤①中可以用Ca(OH)2 溶液代替CaCl2证明这一瓶中是否含有NaOH,你认为呢?并说明理由________。
①在实验步骤①中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________
②小玲同学认为在实验步骤①中可以用Ca(OH)2 溶液代替CaCl2证明这一瓶中是否含有NaOH,你认为呢?并说明理由________。
19.在化学课上,甲同学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到盛有CO2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颗粒,瓶壁上粘附着白物质。
【提出问题】黑颗粒和白物质是什么?
【提出问题】黑颗粒和白物质是什么?
(1)【进行猜想】甲认为黑颗粒是________,白物质可能是①Na2O②碳酸钠③________乙同学认为白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钠。甲同学立刻认为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________。
(2)【查阅资料】氧化钠为白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Na2O+H2O= 2NaOH
【实验探究】甲同学对白物质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甲同学对白物质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方案1 | 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酚酞试液 | ________ | 白物质 为氧化钠。 |
方案2 | ①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 ________ | 白物质 是碳酸钠。 |
②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酚酞试液 | ________ | ||
(3)【反思评价】丙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
(4)【得出结论】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由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实验还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任意写一个)
20.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如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
A.白烟是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_,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
(2)吹灭蜡烛,立即将一个干冷的烧杯放在白烟上,烧杯内没有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被重新点燃,
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__提供了证据。
五、解答题
21.有人说:“化学变化时一般伴随着发光、放热、颜变化、气体产生、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只能帮助我们判断是否是化学变化,却不能作为判断是否是化学变化的依据”.对此说法你认为正确吗?谈一谈你的观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