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从什么时候开始,春天开始时间,什么时候算是春天
想必⼤家每年春节的时候可能会偶然间冒出⼀个念头“过春节啦,天⽓还是这样冷,⼤年初⼀是不是春天的第⼀天呢?”
二十大开始时间 为此,店铺⼩编反复查阅了中⽂和外⽂的⼀些⼯具书,很奇怪,说法不⼀!于是,分别向天⽂学家、⽓象学家和物候学家们请教,才知道“春季从何时开始”乃是⼀个⾄今众说纷纭、⻅仁⻅智的⽼问题。
春节并不能算做春季的开始
⼤家习惯说:“新春快乐!”—— 春节春节,春的节⽇嘛。然⽽严格说来,“春节”并不是真正春季的开始。⽆论在我国东北、华北还是华中,春节还在“数九寒天”冷得厉害!每年春节,从北京到上海武汉成都,从⿊⻰江、⻩河到⻓江⼀线,许多地⽅(昼夜)平均⽓温还在摄⽒零度左右甚⾄更低,⼤⼈⼩孩还穿着“冬⾐”呢!看来所谓“新春”只不过是“⼼春”也就是⼼⾥温暖的感觉吧。
再说,农历(阴历)是以⽉亮绕地球运转的周期来计算的。虽然今年春节来得“早”⼀点(往常春节在阳历即公历1⽉),但冷冬的感受还要延续⼀个多⽉。公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来计算的。如果春节在公历1⽉初到来,离开圣诞节(12⽉25⽇)并不远的话,那么这早到的“春节”还不如说是“隆冬节”呢。
⽴春也不是春季的开始
所谓“四季”是温带地区的⽓候概念。温带(Temperate zone)位于地球的回归线和极圈之间,通常不能受到太阳直射,也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温带四季和昼夜⻓短的变化明显。冬冷、夏热,⽓温⽐热带低,⽐寒带⾼;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占地球总⾯积⼤半。
四季分明,冬冷夏热,是温带⽓候的显著特征。我国⼤部分,欧洲⼤部分和美国都地处北温带,都属于温带⽓候。⼀年12个⽉,粗略说
来,春夏秋冬基本平分,每季占三个⽉。寒带(极地)和热带(如印度、印尼、⾮洲⼤部分等)⽆所谓“四季”。
古今中外,对于四季的划分有不同的标准。
(⼀)天⽂学的标准
“⼆⼗四节⽓”实际上是⽤阳历计算的,也就是按照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24个等分点计算的,并不是(如许多⼈误会的那样)以阴历(⽉亮历法)计算的。
从天⽂现象看,四季变化就是昼夜⻓短和太阳⾼度的季节变化。在⼀年中,⽩昼很⻓、太阳⾼度较⾼
的季节就是夏季;⽩昼最短、太阳⾼度最低的季节就是冬季;冬、夏两季之间的过渡季节就是春、秋两季。按照近代天⽂学的“四季”划分标准,是以春分(3⽉21⽇左右——⽐⽴春要晚 45 天)、夏⾄(6⽉22⽇左右)、秋分(9⽉23⽇左右)、冬⾄(12⽉22⽇左右)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
⺫前⼈们通常认为3⽉、4⽉、5⽉这三个⽉属于春季;6⽉、7⽉、8⽉属于夏季,9⽉、10⽉、11⽉属于秋季;12⽉、1⽉、2⽉属于冬季。
中国幅员⼲阔,南北相距⼏千公⾥,所以,同是⼀个季节,温度⼤不相同,⽐如春季,最南边的⼲东海南已经穿夏⾐了,可是最北边⿊⻰江以及内蒙新疆⼀带还在穿棉⾐呢。
(⼆)中国古籍记载的标准
中国有些古籍上⽤⽴春(2⽉4⽇前后)、⽴夏(5⽉6⽇前后)、⽴秋(8⽉8⽇前后)与⽴冬(11⽉8⽇前后)这“四⽴”作为四季的开始。古代⺠间还习惯⽤农历⽉份来表⽰四季,以每年阴历的正⽉为春季开始,四五⽉以后为夏季(标志为五⽉端午节),七⽉七⽇(七⼣)以后为秋季(标志为九⽉九⽇重阳节),⼗⽉以后为冬季(⼗⼀⽉称为冬⽉)。正⽉初⼀是全年的头⼀天,也就算作是春天的头⼀天,所以⼜叫春节。这可能符合⼏千年前制订“夏历”时的中原⽓温⽐后来暖和的情况,但是早已不再符合两三千年以后温度降低的情况了。例如,夏商周时代中原地区就有⼤象、犀⽜,有“⽤⼤象耕⽥”、“⽤犀⽜⽪做盔甲”的历史记载,汉魏之间还有“曹冲秤象”的故事,但是到隋唐以后,⼤象、犀⽜就都在中原绝迹了。
⼆⼗四节⽓,是我国夏商周三代⻓期进⾏天⽂、⽓象和物候观测的经验总结,是历法上⼀项重⼤成就。⼆⼗四节⽓的划分兼具天⽂和⽓象、物候的特点。它的⼆分⼆⾄和四⽴(合称⼋节),表达的是天⽂数据;⽽⾬⽔、惊蛰、清明、⾕⾬、⼩满、芒种、⼩暑、⼤暑、处暑、⽩露、霜降、⼩雪、⼤雪、⼩寒和⼤寒等节⽓,则明显地表⽰⽓候和农事特点。其中的⼤暑和⼤寒,分别表⽰⼀年中最热和最冷的节⽓。⼤暑是夏⾄后第⼆⽓,即夏⾄后⼀个⽉,⼤体与传统的“三伏”中的中伏相当;⼤寒是冬⾄后第⼆⽓,即冬⾄后⼀个⽉,同传统的“三九”相近。故⺠谚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天⽂现象和⽓候,结合紧密,特征明显。但是这样的四季划分,与近千年来我国实际的⽓候情况不符。例如,⽴春和⽴秋,传统农历作为春秋⼆季的开始,⽽在⽓候上仍是隆冬和盛夏;夏⾄和冬⾄,传统作为夏季和冬季的中点,可是在⽓候上,它们并⾮⼀年中最热和最冷的时候。
根据⽓温和⽇照的变化,⺫前,⼀般流⾏⽤天⽂法的阳历来划分春夏秋冬四季,即:春分到夏⾄为春季;夏⾄到秋分为夏季;秋分到冬⾄为秋季;冬⾄到春分为冬季。这样划分季节的标准能反映出近千年以来⼀般的⽓候概况,但也不是很确切。
(三)中国⽓候学家提出的标准
把⼀年平均分为四等分来划分春夏秋冬,虽然简单易记,但各地农作物的⽣⻓和季节的来临早晚,显然不可能是那样整⻬和同期出现。况且我国的地表还不均匀地分布着海洋、陆地、⼭脉、沙漠等,⽤简单的均分法划分季节,肯定是不确切的。
为此,我国⽓候学家提出⽤5天的平均温度(候温)为标准,并兼顾各地某些能反映季节来临的植物或动物的⽣⻓和活动规律来划分四季。就是说:当候温(连续5天的平均温度)达到10℃以上、低于22℃时为春季;候温⼤于22℃为夏季;候温在22℃到10℃之间为秋季;候温在10℃以下时,则为冬季。
近年来⽓象学家⼜根据⼤范围天⽓形势的调整结合当地的具体天⽓、温度等的突然变化来划分四季,这叫“⾃然天⽓季节”。这种划分四季的⽅法⽐单纯⽤“候温”为标准来划分四季⼜前进了⼀步,也更符合实际情况。
(四)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标准
我们知道,现在世界通⾏的“公元历法”是⼲义的基督教(包括罗⻢天主教和基督教)规定的。⻄⽅国家约在公元1400年普遍使⽤公元纪年。
天主教会和基督教圣公会规定的“四季节”( Ember Days and Ember Weeks )作为举⾏特别祈祷、禁⻝和受任神职的四个节期。教徒们习惯以这四个星期天分别为四季的象征:
1、圣⼗字架节(9⽉14⽇)以后⼀个星期;
2、圣露⻄节(12⽉13⽇)以后⼀个星期;
3、⼤斋即四旬斋期(拉丁⽂Quadragesima)的第⼀个星期;英⽂写作 Lent,意即春天。
4、圣灵降临节以后⼀个星期。
对基督教说来,春天(Lent)的特征节⽇是复活节。冬天的特征节⽇是圣诞节。
【编后语】
⽐较起来,⼩编认为“⾃然天⽓季节”颇有道理。因此,“春季从何时开始”的答案,每年每个地⽅是不⼀样的,⼀般说
来,“春节”和“⽴春”并不是春天的开始。⼤致说来,“春分”前后才是春天的开始,然⽽只有具体测定才算数。
当然,按照“候温(连续5天的平均温度)⾼于10℃、低于22℃为春季;候温在22℃之下到10℃之上为秋季”这样的标准,进⼊21世纪以来,⻩河流域、⻓江流域(包括北京上海⼀带)的春天和秋天越来越短,⽽夏天越来越早、越来越炎热、越来越⻓,冬天越来越冷,越来越干旱,也越来越漫⻓了;越来越⾛向⼤陆性⽓候了。这显然是由于⼤⽓污染、环境污染造成的。
什么时候⼈们可以享受到⼀种“来得早、去得迟、⻛和⽇丽、晴朗温暖”的中国特⾊的春天呢?⽼百姓们多么渴望春意盎然、春光明媚、春花盛开、春⻦争鸣、春⻛拂⾯、春⾊满园啊!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