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外无物到底是什么意思?心学专家也理解错了
说起王阳明的智慧,大家经常会讲几个故事,举例说明王阳明的慧质,而下面这个故事,古今中外都会把它作为王阳明智慧的象征。研究阳明心学好几年,我却一直没弄明白这个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年,先生游南镇,一朋友指岩中花树,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但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与我心亦何关?”先生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当然,表面的翻译很简单,王阳明的意思,你没看到此花,你的心和此花都是寂静无的,但你看到它时,你的心也活泛了,花也颜分明开了。就是这个意思。按照现代辩证观,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嘛。
当然,王阳明的意思不会这么浅显和直观,它其实有四个层次的逻辑关系,这四个关系不说清楚,你不知道王阳明的真正智慧。
首先,王阳明认同此花是存在于天地间的;其次,“你”看了此花;第三,此花在你看后一时明白过来;第四,王阳明知道你心中之花也明白过来。
说到这里,又想起另外一个古代故事。
在王阳明往前的1000多年前,有一天,庄子与惠施游于石梁河之上。庄子看到水里自由自在的鱼,叹道:“这鱼游来游去好从容,真是鱼之乐呀。”惠施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说:“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鱼之乐?”惠施说:这就对了,我不是你,所以不知你;你也不是鱼,所以你也不知道鱼啊!庄子说:回到最开始,你问的是什么问题?
惠施说:我问的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说:你问的关键是一个‘安’字,说明你也知道了我知道鱼是快乐的事实,那么‘安’就是从哪里知道,现在我回答你,我在石梁河上知道的,回答完毕。
哈哈!这类段子最近在抖音上很火,看来都是从庄子那里学来的。
这二个故事,都有类似的逻辑推理在里面。庄子抓住的是一个“安知乐”?王阳明抓住的是一
个“看明白”,鱼之乐,有客观事实特征,但是否乐,全在人眼;花之,有客观事实特征,但是否明白过来,也全在人眼。
先有鱼之自游,才有知其乐;先有花盎然,才有看明白过来。没有鱼之从容,也不能知其乐;没有花盎然,那也是看不明白的。
所以说,王阳明的回答虽然很有禅味:“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但并不是说,你心里怎么想,世界就是如何!
那么,王阳明怎么知道“你未看此花时,你与此花同归于寂静”?因为此花也在王阳明心中,“你”的表现也在王阳明心里留下印象。
王阳明又怎么知道“你看此花时,此花颜一下子明白过来”?,因为“你看了此花”,王阳明也看了此花。知行合一的意思
心与外物保持一致,这才是“心外无物”。如果“你”的心外是“我”,就是要感知“我”的“颜”,才能致良知于事事物物。这就是“知行合一,致良知”。
说到这里,我好象有点懂了,又好象没懂,你懂了吗?
总之一句话,完全的“心内物”是没有的,完全的“心外物”你也感知不到,相当于没有,只有“心内物”与“心外物”一一对应、保持思想上的相照,这才是真正的“心外无物”,所谓的“心外无物”,其实是心外无“他物”而已。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