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知真行,做致良知的践行者
真知真行,做致良知的践行者
阳明先生说,“知行合一”是致良知的法宝。如何做到真知真行呢?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动机纯洁”。什么意思呢?
梁启超先生说,动是行,所以能动的机括就是知(这里的“机”可以解释为计谋、心思)。能动的心思就是知。纯是专精不二,洁是清醒而不受蒙蔽。就是说,要在意念隐微处(即动机)很下功夫。
比如说,热爱自己的祖国,就必须把热爱祖国的动机养得十二分的纯洁,有一点不纯洁都要克治去掉。比如说,孝顺自己的父母,必须把孝顺的父母动机养得十二分的纯洁,有一点不纯洁都要克治去。比如说,做好事,要把做好事的动机养得十二分的纯洁,有一点不纯洁图名图利的动机都都要克制掉。
动机纯洁不纯洁,自己的良知当然会看得出,骗不了自己的良知。这就是知的作用。看出后立即绝对服从良知的命令去做,动机纯洁就保持,动机不纯洁绝对立即克制掉,务必要常常保持纯洁的本体。这就是行的作用。
如此,就是真知真行,就是实实在在的致良知。
11天内,我们穿行于五省之间,对王阳明先生的一生跳出了书本上的文字,有更具像的了解。一路下来,让我不禁感叹:即便人生百年,于天地之间,也只如白驹过隙而已。虽然王阳明五十七年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其思想一直被后人研习传承,这却是长存的。
他十二岁时立下必为圣人之志,历经百死千难,虽然他的全部“事、功”都可随时代的转换而淡化,此志却坚不可摧。他终究能以光明峻伟的人格、表里澄澈的心灵,伟岸挺立于天地之间,而得其思想生命的永恒。
通过这11天的重走阳明路,我愈发感觉到阳明先生的思想依然历久弥新,对当代的人和社会的发展起着启示意义。
知行合一的意思
王阳明的“致良知”,就是把“真诚恻怛”的仁爱之心发挥、扩充、实现出来,使万物各安其位,各遂其性。“致良知”包含从人性上反思自己,反思贪欲、占有欲及人对自然万物的过度取用与开发,这恰好为现今“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相提供哲学依据。
阳明哲学的第二个特点,就是知行合一,王阳明强调真知真行。阳明哲学启示我,在伦常
之间,将万物之仁发挥出来,用来敬老爱亲,用来修身齐家,用来尽伦尽职。做一分,就体悟一分良知,践行一分伦理之义。通过知行合一,可以赋予今人实践道德、完善自我的勇气。
11天的旅途下来,我更加深化了这个体会,重走阳明路,是在“行”的过程中得“真知”,将阳明思想正真地内化到个人中来,运用到今后的行动中去!真知真行,做致良知的践行者。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