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31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31
(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多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
1.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恩格斯指出:“应用到物质上的运动,就是一般的变化”。这说明( )
(分数:2.00)
 A.运动和变化都离不开物质 
 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
 C.运动仅仅是物体位置的变化
 D.运动是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运动和变化的关系”。运动作为哲学范畴,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运动是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因此哲学上讲的运动有极大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运动和变化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运动作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指事物的一般变化和过程,标志着事物变动不居的动态过程。变化则主要指运动的一般内容,即事物所发生的改变,包括事物性质、数量、结构、形态上的改变。二者的联系表现在:运动和变化都离不开物质,都既包括事物量的变化,也包括质的变化;既可以是上升、前进的运动,又可以是下降、倒退的运动,还可以是平向的运动。而这都有最大的普遍性,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两者的区别在于:在阐述物质的根本属性时,往往使用运动这一概念;而在表达事物的具体运动过程、状态时,常常使用变化这一概念。 运动也并非物体位置的变化这一种形式,把机械运动看成是物质运动的唯一形式,是机械论的错误观点。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内容和基础,并非运动的形式,因此选项B和选项C都是错误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D。
3.恩格斯说:“意识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这句话表明( )
(分数:2.00)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C.意识比物质更为根本
 D.意识的产生离不开物质世界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活动的产生”。这句话说的是意识的产生,意识的产生离不开物质,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社会的产物。意识依附于物质,物质比意识更为根本。故正确答案是选项ABD。
4.有诗云:“寝薄冰者梦溺,寝积薪者梦焚。”这说明( )
(分数:2.00)
 A.梦是灵魂的漫游
 B.现实生活是梦的基础 
 C.梦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D.梦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却是客观的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梦属于意识的一种,这里依然说的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由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可知,现实生活是梦的基础,梦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梦的形式是主观的,但梦的内容是来源于物质世界的,是客观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CD。
5.恩格斯指出,时间和空间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只是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说明( )
(分数:2.00)
 A.时间和空间都离不开物质 
 B.时间和空间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
 C.时间和空间的存在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都是客观的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运动同时间和空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物质运动具有时空特征,并且只有在时间和空间中才能进行。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空和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离开时空的物质运动和离开物质运动的时空都是不存在的。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离性,表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它们作为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同物质运动一样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时间和空间的这种客观性,要求一切依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所以,AD选项正确表达了题意。B选项割裂了物质和时空的联系,认为时空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是形而上学的时空观。C选项的表述是正确的,时空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但是,此选项与题意无关,故不选。
6.马克思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这句话的含义是( )
(分数:2.00)
 A.意识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把意识与存在等同起来
 C.意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 
 D.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本质,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对客观实在的能动的反映,其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体现了主观和客观(以客观为基础)的辩证统一。题意是马克思把思维(意识)与存在的抽象关系转换成为现实的具体的关系。他认为,抽象的思维和意识其实都是社会的、历史的思维和意识,它最终根源于人的现实生活,根源于人的社会历史的现实。马克思用现实的人的实际生活过程去解释意识,体现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理。A选项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回答,是否承认意识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构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D选项说明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因此方法论上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通过以上分析可知,ACD符合题意。B选项把意识等同于存在,错误地解释了题干。
7.霍尔巴赫认为:“人是自然产物,存在于自然之中,服从自然的法则,不能超越自然。”这一观点( )
(分数:2.00)
 A.否定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B.肯定了自然规律的客观实在性 
 C.认为人们只能认识规律,不能利用规律 
 D.将机械决定论贯彻到人的活动领域 
解析:解析:提炼考点:题中强调了自然法则的不可改变,这也就承认了自然规律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同时,由题干所说人不能超越自然,可知这种观点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选项分析,可知本题考点是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分析题干选择答案:题干中霍尔巴赫只承认自然规律的客观实在,认为人只能服从自然,只能认识规律,而不能利用规律,从而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一种形而上学机械论的观点。所以,ABCD四个选项都是对题干意思的正确说明。
知行合一的意思8.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一思想表明了( )
(分数:2.00)
 A.知行不可分割 
 B.知行合一
 C.知行相互促进 
 D.行先知后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孙中山知行观的理解。D项:这里的先是逻辑上的先。B项:知行合一是明代王守仁的认识论命题,中心意思是知就是行,而知本质上是决定行的,知是行的来源、开始,行只是知的作用、结束。显然,这不是孙中山先生知行观的含义所在。
9.马克思说过:“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
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段话说明( )
(分数:2.00)
 A.动物具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本领
 B.动物的活动是本能活动 
 C.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D.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人与动物活动的本质区别。动物的活动再精细和别致,也是本能的,没有能动性、目的性和创造性。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BCD。
10.马克思在批评形而上学的错误时指出:在他看出有差别的地方就看不出统一,在他看出统一的地方就看不出差别。这表明( )
(分数:2.00)
 A.形而上学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割裂开来了 
 B.不能从对立中把握统一 
 C.把对立看作是没有任何联系和同一的绝对对立 
 D.把同一看作是不包含差别和对立的绝对同一 
解析:解析:形而上学歪曲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要么夸大斗争性,要么夸大同一性,因此说到同一就是绝对的同一,说到对立就是绝对的对立。说法都是具有绝对性的。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BCD。
11.费尔巴哈指出,纯粹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虽然“是人类知识的大厦的基础,但不是大厦本身”。列宁也指出:“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哲学没有任何的单独存在的权利,它的材料分布在实证科学的各种不同的部门中间”。这说明( )
(分数:2.00)
 A.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应该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应该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纯粹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是哲学唯物主义的基础 
 D.必须把社会的科学同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相协调起来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与具体科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 把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作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对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一种错误理解。15世纪以前,在欧洲,哲学和许多具体科学,如天文学、数学、力学、生物学、物理学等混为一体,哲学成了“知识的总汇”。那时有些人曾认为具体科学是哲学的一部分,把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看作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5世纪以后,由于生产和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许多自然科学逐渐从哲学中独立出来,这时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但它们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也就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不仅生活在自然界中,而且生活在人类社会中,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也有自己的发展史和自己的科学。因此,问题在于使关于社会的科学同唯物主义的基础协调起来,并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改造。这个任务费尔巴哈并没有完成。他虽然有“基础”,但是在这里还没有摆脱传统的唯心主义束缚,这一点费尔巴哈也是承认的,
他说:“向后退时,我同唯物主义者是一致的;但是往前进时就不一致了。”就是说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费尔巴哈本人没有“前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唯心主义者。因此本题正确答案应为BCD选项。
12.荀子在《天论》中指出:“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j应之以乱则凶”。荀子这里所表述的是( )
(分数:2.00)
 A.宿命论的观点
 B.具有辩证法的思想 
 C.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 
 D.唯意志论的观点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荀况是我国战国后期
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试题原文是说,天道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的,它不因为人世间统治者的好坏而发生改变,相反,人们只有自觉地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得到好的结果,如果,违背天道,就要遭殃。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上,荀况能够用客观规律性来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具有辩证法思想的理论,在人类认识上抹掉了“神”和“天”的神秘彩,揭示了“神”、“天”范畴对天道的唯物主义的科学猜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C选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