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      城市规划的影响
姓    名:  崔晓雷
  学    号: 0910105043
指导教师:  冯  艳
2022年4月27日

摘要 ····················································3
一、“礼”················································4
  (一)儒家学说中的“礼”································4
  (二)“礼”对古代城市规划的影响························4
二、“贵和尚中”··········································7
  (一)儒家思想中的“贵和尚中”··························7
  (二)“贵和尚中”思想在古代都城营建中的体现············7
摘 要  文章分析了两千多年来中国古代城市建设进展的特点,论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主要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其中在儒家伦理思想体系中,“礼”与“贵和尚中”的思想对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和城市规划的影响最为显著、强烈。从都城规模、方位布局与分区规划到礼制建筑的形制、宫殿建筑的体布局、传统民居的空间序列等方面,无不浸透着“礼”之规制。儒家“贵和尚中”的基本特征,则在较大程度上赋予了中国古代都城和谐、严整、方正、秩序的理性美基调。 本文从这两种思想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因素分析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思路,以更深刻地了解城市规划的内涵。
关键词  儒家思想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礼”,“贵和尚中”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儒家学派是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
儒家学说经孔子倡导和后世儒者发展、完善,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思想体系,它的核心内容是“仁”、“礼”和“中庸”。这些核心思想在两千多年的古代社会对中国人的思想、性格气质起着深刻的熏陶和浸濡作用。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是占主导地位的正统的哲学、伦理思想,它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是古代中国一种重要的历史现象,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自然会与儒家思想不可避免的产生交集。事实上,儒家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性的中古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诸多方面。
儒家思想是一种伦理典范式的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后世儒者的不断丰发展,形成了丰富的伦理思想体系。儒家伦理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的重点与核心。几千年来,伴随着不同的社
会和政治背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几经演变。到了西汉的武帝时代,开始“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儒家提倡的礼制思想最有利于巩固皇权统治。在汉武帝政治力量的推动下,儒家思想开始广泛渗透到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各个领域。汉代以后,中国古代的都城营建,虽然受到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基本特点和历史进程的严格制约,但它同样从一个侧面反映和表达了儒家伦理的理念和规范,传统城市规划思想也的确在城市选址与方位布局、空间序列与功能使用、城市规模与道路宽度等方面浸透着儒家伦理文化的诸多特征。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中,儒家的思想、学说可以说是根本,同时它也具体而微的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建筑活动,包括古代建筑的类型、布局、等级等方面。
在儒家思想中,“礼”和“贵和尚中”是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影响最为深刻的理论体系。
一、“礼”
  (一)儒家学说中的“礼”
“礼”,原指敬拜和祭祀神灵或祖先的仪式、典章或规矩,它是由祭祀礼仪发展而来的。儒家学说把“礼”看作是人们一切行为的最高指导思想。“礼”是中国古代文化人伦原理最集中的体
现,儒家思想甚至被直接称为“礼教”。儒家思想将就尊卑有序,“礼制尊,统与一”,用“礼”来“以统百官,以谐万民”。极力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名分,等级观念,十分重视“三纲五常”的社会道德及宗法伦理观念的作用。孔子说:“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西周自文、武、周公以来,历代统治者均以文立国,致力于学术和文化的进步,把周王礼制作为皇权的典范与治理国家的基本策略。于是在古代中国,礼节无处步不在,无时不存,衣食住行均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
孔子的理想志在重新建立一种理性化的社会秩序,因而,儒家“礼”最突出的功能是“分”,具体指身份的等级划分要分明。“礼”的本质要求是上下等级、尊卑贵贱等明确而严格的秩序规定,如苟子说:“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作为一种统治秩序和人伦秩序规定的“礼”,往往把强调整体秩序作为最高价值取向,每个人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在既有的人伦秩序中安伦尽份,维护整体利益,形成一个等级分明、尊卑有序、不容犯上僭越的社会。同时,“礼”在突出等级差别的前提下,还强调“礼之用,和为贵”,要求社会中处于不同地位人应和睦相处。
  (二)“礼”对古代城市规划的影响
古代都城规划思想深受儒家伦理的影响,最显著的表现就是都城建设的方方面面受“礼”之制约与影响,建筑和都城布局往往成了传统礼制和宗法等级制度的~种象征与载体,体现其独特的政治伦理价值。
《周礼》是中国最早和最完整的管制记录,是一部以儒家思想为主,兼收法家和阴阳五行思想的重要文化典籍。《周礼》开篇说:“惟王建国,辩方位正,国体经纬,设官分职,为民立极。”这一宗旨是西周宗法制度与都城建设思想精神的集中体现。由此,明文确立了天子隆重的威仪,以及“君权神授”、“唯我独尊”、“面南而王”的礼仪和官制。都城、宫殿和房屋的坐向就与人的尊卑等级,主客关系联系了起来。几千年来,中国都城之内正南北方向的一条中轴线,就是这一精神的体现。《周礼· 考工记》记载了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样一个堂堂正正,四四方方,纵横如棋盘的城市,正是中国古都王权礼制的标准模式,其形态和格调一直沿用到明清时期。
“礼”对中国古代都城营建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城市营建的规模来看。《周礼·春官·典命》记载:“公之城方九里,宫方九百步;
伯之城方七里,宫方七百步;子、男之城盖方五里,官方五百步。”《周礼·考工记》中说:“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这里清楚表明,周代把城市分为三个等级,即天子的王城;诸侯的国都;宗室和卿大夫的采邑,它们被称为“都”。这三个不同等级的城邑在城墙高度、道路宽度等方面均有不同规格,天子的王城最为尊贵,因而城墙最高、道路最宽。秦以后,把诸侯、大夫之地换为州、府、县,但严格的等级性并没有任何改变。“这样,全国城市和建筑都统一化、标准化,构成错落有致而又尊卑有序的全国建筑网。”
第二,从都城的方位布局及分区规划来看。《周礼》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就是“惟王建国,辩方正位”(《周礼》称都城为“国”)。古代都城方位布局所重视的“礼”制,最核心一点是将宫殿置于都城中央显赫位置,以烘托宫殿的重威。《荀子·大略篇》说:“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 必居天下之中,礼也。”可见,“辨方正位”、以“中”为尊是礼制之要求。《周礼·考工记》中如此规定周代都城的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就是说,规划师丈量土地和营建都城,都城规模是九里见方,每边开有三个城门,城内纵横各有九条街道,每条街道宽可容九辆 马车并
行。宫城居正中心,左右对称布置宗庙(居 东)和社稷坛(居西),朝廷在前(即南部), 商市居后(即北部),朝和市的面积各为一百亩。显然,这是一个空间秩序十分严整的格局,尤其是天子所居之地宫城必居中,以此为平面“坐标”设立其他建筑。应当指出,几千年来古代都城的规划布局,难以绝对按照《考工记》之形制建造,然而它所强调的礼制精神却基本不变,并成为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基本模式。如,元、明、清时期的北京城便承袭了上述形制,其布局强烈显示了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政治伦理意识:皇宫位居轴线中段,太庙、社稷坛分列宫前左右,显示族权和神权对皇权的拱卫。总之,“运用方位显尊卑,按等级贵贱差别建立严谨的分区规划,是中国古城市规划的一大特,体现了封建制度对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也有着严格制约之束缚,也是它所代表的社会意识的本质反映。”
中国古都
第三,从礼制建筑的等级和布局来看。礼制建筑是祭祀祖先、天地和神祗的场所,从一定意义上说浓缩了儒家伦理的基本内容,在我国都城规制中占据重要地位,“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吕氏春秋·慎势》中说:“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宗庙之制渗透着强烈的伦理等级彩,如《礼记·王制》规定:“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
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这一规定 表明,天子可以建七座宗庙,诸侯、大夫、士则依次降等,而庶民则只能在自家住宅中祭祖。西汉末王莽当政时期,为了表明他推行儒术的主张,在汉长安城南郊兴建了一组包括祭坛、明堂、辟雍、太学和灵台在内的规模宏大的礼制建筑,奠定了以后历代都城礼制建筑的规划原则,在中国礼制建筑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经杨鸿基的考古复原研究,西汉明堂(辟雍)的平面布局呈现圆中套方(方形院墙外有一圈圜水沟)、方中套圆(方形宫垣中央又筑圆形夯土基座)的十字轴线对称格局,这种布 局能够充分展现儒家“礼”之理想模式。朱士光则指出:“自西周以后,特别是西汉武帝以后,在都城内外,大规模修建多种类型的礼制性建筑,虽也是为了在政治思想上加强统治的目的,但已是受到儒家思想的直接影响,因而蕴含着深厚的儒学思想内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