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生活物理现象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效率
发布时间:2022-05-06T07:03:58.617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2期作者:范士君王静[导读] 物理学是一种自然科学,注重于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
范士君王静
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加双语学校 243000
摘要:物理学是一种自然科学,注重于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部分,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是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实践技能。因此,在高中物理课程中运用生活技能的教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高中教学的特点和基础,提出了高中实验物理教学中有效的生活导向教学策略,以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效果,提高高中生的个人物理的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活现象;教学策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引言: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物理的教学应该强调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和环境创设教学的情境,激发物理逻辑思维与创造思维,建立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的关联性,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发展能力。那么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对新课标的要求进行认真的研读,同时把握“教情
”与“学情”,反思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生活现象进行仔细研究,在此基础上实施各种应用对策,则有助于对高效课堂的构建,促成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物理思维
在生活现象的高中物理教学中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部分学生仍然对物理知识的掌握能力、结合生活实践能力、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能力等多个方面来讲都是比较欠缺的。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课程中教师应适当的引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促使学生主动对物理知识进行发现探讨[1]。比如,从《弹力》这一知识点课程讲起,教师可以通过小时候的皮球将其引入,使学生对弹力大致了解。以此类推,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常见具有弹力的道具依次进行操作演练,加深学生对弹力性质的理解。让学生以通过小组团队组合的方式,对生活现象的高中物理知识进行了解学习,不断地对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完善。比如教师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这节课程时,可以以列车或者高铁轻轨进行举例论述,当我们乘坐高铁时,道路两边的路灯不断向后这一现象,以划分学习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联合生活物现象进行实验探究。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物理思维同时,学生可以在脑海里把所学知识和所了解的生活现象进行联系,课后空余实践或者在实际生活中把所学知识进行运用,这样就可以不断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媒体导入实例,加深知识理解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教学领域应用信息技术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其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成为了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信息技术对知识点进行了视频和音频的加工,把知识生动地表现出来,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促进有效的课堂建设[1]。因此,应该立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对学生进行物理教学,教师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以多媒体为媒介对生活实例进行介绍,有效地结合生活中的物理因素,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这不仅对物理教学手段进行了创新,而且是对传统教学束缚的创新和突破,提高了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例如:在教学“摩擦力”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如若教师依旧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简单地阐述本节课的内容,不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不利于学生理解、接受。为了有效改善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利用起来,通过媒体设备播放教学相关的视频:在不同形态的道路上,自行车轮胎的接触面通常是比较粗糙的,不同形状的轮胎产生的摩擦力也不一样。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处都可以发现摩擦力的“身影”,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为学生物理学习的深入夯实基础。
三、开展生活实践,做到学以致用
高中物理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对物理知识的传授,而且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知识素养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利用物理知识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解释,回答实际问题,学生可以学习如何使用物理知识,并灵活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必须为学生组织实践活动,充分掌
握生活物理的基本知识。同时,它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个人实践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以确保学习的质量和效果。例如:在教学“运动的描述”这一章节中需要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知识进行学习,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实践活动,如下: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2人),其中一位组员举牌子,另外一名组员则回答牌子上的问题,在指定时间回答正确的小组获得胜利。如:牌子上的问题为“在观察乒乓球运动中,乒乓球可以被看做质点吗?”学生需要在结合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联系课堂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解答。通过这样的方式实施教学,不仅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物理学习的主人,还可以活跃物理课堂的气氛,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物理实践能力,为今后的物理学习和成长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郭方全.试论高中物理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构建[J].新课程·高中,2017,(10):2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