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腹地_图文
         
     
咸阳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腹地,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也是西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与省会西安市零距离接壤,共同构成西安——咸阳都市圈。
近年来,咸阳市区的建设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已突破了原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空间形态,为了适应咸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和难得的历史机遇,咸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正在进行修编。随着城市建设框架的不断扩大,1997年批准实施的《咸阳市集中供热工程专项规划》已不能适应当前城市快速发展的要求,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制约日益明显。为此,咸阳市政府提出修编<<城市集中供热专项规划>>的要求,逐步完善以城市集中供热为主导,以地热、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供热为补充的城市供热体系,统一整合规划热电联产、区域锅炉、地热、天然气等各种供热方式,充分开发利用咸阳丰富的地热资源。以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指导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工作。受咸阳市公用事业总公司委托,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从20059月开始进行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基础资料收集和整理。
本次规划基年为2005年,规划分为近期(至2010年)和远期(2020年)两个阶段。
本次规划研究的主要依据是: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关于节约能源和做好城市热力规划的通知》、《城市供热规划的内容深度》、《城市供热规划的技术要求》、咸阳市集中供热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制定的《关于规划修编工作实施方案》、《咸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咸阳市近期建设规划》等。
本次规划立足于咸阳市区特点和城市集中供热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以集中供热工程原理和系统方法为理论指导,将城市集中供热与社会经济发展及城市总体建设统筹兼顾,进行全面、客观、系统的研究和规划,为咸阳市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感谢咸阳市公用事业总公司、咸阳市城乡建设规划局、咸阳市热力公司、西区供热公司、北区供热公司和沣河新区供热公司等单位为本次规划在收集资料、调查研究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第一章   
1.1城市概况
咸阳市位于陕西省关中中部,地处东经1070 391090 11,北纬340 12350 34之间,东临西安,南接长安、户县,西靠宝鸡、杨凌,北接铜川及甘肃的庆阳、平凉地区。辖2110县,总面积10196平方公里,人口498.1万人,是咸阳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信息中心,距省会西安市25公里。
咸阳历史悠久,先后为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的京畿之地,素以“秦都、汉陵、明城”闻名于世,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王朝建都于此,使咸阳成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自然资源丰富,科技力量雄厚,农业发达,工业门类齐全,已形成以电子、纺织、医药、食品、能化为支柱的工业体系,成为西北最大电子工业基地和主要的纺织工业基地,是我国西部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
近年来,咸阳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4年,西安、咸阳两市共同制定了《西安、咸阳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提出全面实施西咸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规划。此举必将为咸阳的经济发展增添无限活力。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为4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经济总量为陕西第二。全市总财力达29.7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780元,经济快速发展为城市建设注入新
的活力,实现了城市建设超常规的发展。咸阳市先后被评为全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城市,西北地区唯一的首届中国魅力城市。
根据咸阳市城市规划,市区分为主城区、电厂区和航空港产业园区,其中主城区呈多中心组团式建设,包括中部城市综合中心区,东部石油化工区,北部科研文教区,西部电子区和南部沣河新区。主城区规划建设用地93.0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91.59万人,建成区用地超过50平方公里,人口55万人。电厂区位于咸阳市区以东约10公里处,航空港产业园区即机场区,位于市区以北9公里处。
1.2自然条件
  (1)气象条件
咸阳市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春温高于秋温且多干旱,秋季易有连阴雨。
主要气象条件为:
全年平均温度                13.1℃
      年极端最低气温            - 18.6℃
年极端最高气温              41.2℃
  年平均日照小时数            21485小时
  年平均降雨量                470毫米
                  冬季盛行西北风
其他季节为偏东风和偏南风。
年平均风速                    1.4-2.8/
年平均温度                    10℃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5℃
最大冻土深度                  45厘米
采暖天数                      120
  (2)地形地貌
  咸阳市地处鄂尔多斯地台南缘,祁吕贺山字形构造东翼前弧,市区位于渭河阶地和黄土台塬两种地貌类型之上。渭河由西向东横穿规划区,渭河北岸系一、二、三级阶地和五陵塬黄土台塬区,阶面平坦,地势南高北低,向河谷呈阶梯状倾斜。城市中心区坐落在渭河北岸的一、二、三级阶地上,渭河南岸的沣河新区处于渭河漫滩和一级阶地上。
  咸阳旅游3)工程地质
依据各个地貌单元及其上层的组合特征的相似性,将咸阳城区划分了3个工程地质区。
渭河河谷的高漫滩和一级阶地,地基土由全新世冲积粘土、砂土组成,称低阶地工程地质区。
渭河河谷二级阶地和三级阶地,主要由晚更新世风积黄土及冲积粘土、砂土组成,称高阶地工程地质区。
咸阳城区北部分布的黄土源,主要为更新世黄土,其厚度大于97m,划分为黄土台源工程地质。黄土台源塬边斜坡及三级阶地,以自重湿陷黄土场地为主。在三级阶地前缘,局部地段马家堡铁一局三处,自重湿陷场地中出现有严重的地基湿陷。
地震设防:咸阳地处我国环鄂尔多斯地震带、陕西关中地震中部、是我国震害危险区之一、是我国52个重点设防城市之一。市区及其以东地区地震烈度按8度,市区以西按7度考虑。
1.3咸阳市城市集中供热发展概况
长期以来,咸阳市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一直以煤碳作为主要燃料,而使用的煤种大多数是当地煤,此煤种价格较低而污染较大。1997年,天燃气工程实施后,市区居民生活以天然气作为主要燃料。从2001年后,市中心区域新建的锅炉房以天然气等清洁燃料为主,此项措施极大地改善了咸阳市区的大气环境。但因天然气锅炉的运行成本较高以及受天然气气源条件的限制,天然气锅炉的发展较为缓慢。而集中供热具有成本低、安全可靠等诸多优点,逐渐受到广大市民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因此,大力发展集中供热是解决市广大居民冬季采暖问题的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
20世纪80年代前期,咸阳市集中供热还未发展起来,各单位供热基本上为自备独立锅炉房供热,一些经济困难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小区没有实施集中供热,而采取小炉具取暖。这些燃煤采暖锅炉大部分烟囱在30米以下,除尘设备陈旧,排烟均为低空排放,加上冬季逆温层的影响,市区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严重。环境污染不但影响着市民的生活和健康,也影响着历史名城的声誉。为此,咸阳市政府下大力气治理大气污染,从1987年开始,实施城市集中供热,经过近20年的发展,先后已建成区域性供热公司四个,供热面积从不足1万平米发展到410万平米,发展夏季蒸汽制冷面积3万多平米,建成城市一级供热管网53公里、二级供热管网132.74公里,换热站126座,城市集中供热框架基本形成。在1996年制定了《咸阳市城市集中供热工程专项规划》。但由于起步晚、底子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城市集中供热的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供需矛盾突出,市民反映强烈。
1.4咸阳市地热资源发展前景
咸阳市区处于渭河断陷盆地,具有良好的地热富集赋存条件,现已探明在咸阳市规划区300平方公里范围内3500米以浅的4个热储层段资源量为5007.10×1012千卡,相当于标煤7.153
亿吨,地热流体的静储量达495.27亿立方米,可采量为8.4834亿立方米,属国家特大型中低温地热田。咸阳地热不但储藏量大,而且水质优良,是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自1993年钻成第一口地热井以来,已成的18口地热井均已不同程度地用于采暖和洗浴。仅2004年全市开采地热流体195万立方,供热面积达120万平米,每一采暖季每平方米采暖费按15元计,地热采暖创造价值1800多万元。利用地矿水发展的洗浴、养殖等产业每年可以创造价值上亿元。合理开发和利用地热这种清洁资源,既符合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又符合环保生态产业政策,有利于咸阳市加快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提高人民众生活质量。目前咸阳市正在与冰岛国合作至力于打造“中国地热城”,地热供热亦是地热综合利用的主要内容之一。
1.5热能制冷发展现状及前景
热能制冷技术发展比较成熟,目前城市公用事业领域应用较广泛的是蒸汽吸收式热泵。蒸汽制冷是以蒸汽作为驱动能源,驱动压缩式热泵和吸收式热泵循环,制取低温(高温)水或其他介质,通过这些介质与用户再进行热交换来实现的。
蒸汽吸收式热泵(溴化锂机组)以其显著的特点,逐步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其主要特点
是:
1、对驱动热源的要求不高,一般的低压蒸汽(0.12MPa以上)或者75℃以上的热水均可满足要求,也可以利用化工、冶金、轻工企业的废汽及地热、太阳能热水等。
2、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整台装置基本上是热交换器的组合,除泵外没有其他运动部件,所以震动、噪音都很小,运转平稳,对基建的要求也不高,可以露天甚至楼顶安装。
3、装置在真空下运行,无爆炸危险,操作简单,维护方便,不污染环境,人体感觉舒适。
4、循环过程中产生一定量的高温冷却水,可用来洗浴或者向居民直供生活热水。
5、一套设备既能解决夏季制冷,又能冬季供热,而且冬季供热效率远远大于传统的直接热交换供热,相比传统的中央空调系统,可节能30-50%
6、环境效果好。蒸汽吸收式热泵工作现场洁净程度与利用电能差不多,而燃油、燃气型吸收式冷水机组均会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而且运行噪音大。
目前,面对能源紧张的趋势,一方面夏季电力紧张,另一方面是一些生产企业的废汽被白
白浪费,造成能源损失。如果利用这些能量来制冷,供热企业成本就会大大降低,符合国家有关节能政策,有利于建立节约型社会。据初步估算蒸汽制冷每平方米比利用电能节约14元。咸阳市已发展蒸汽制冷面积3万对平米,如果咸阳市所有办公场所(214.89万平方米)全部实现蒸汽制冷,每年按三个月供冷时间计算,可减少财政支出9000余万元,加上冬季供热的节能效果,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1.6供热规划的编制背景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是城市重要基础设施,体现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是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高低的具体表现。发展城市集中供热已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一项基本政策,是国家能源政策的具体体现。随着国家有关节能政策贯彻落实的逐步深入,市政府已把发展城市集中供热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充分认识到发展集中供热不仅是一项温暖工程,也是一项环境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 集中供热不仅能给城市提供稳定、可靠的高质量热源,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而且能明显发挥规模效益作用,在节约能源,有效减少城市污染,节省城市建设用地等诸多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