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100分,90分钟)
题 号
总 分
得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S—32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下列溶液敞口久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浓盐酸          B. 浓硫酸     
C. 氢氧化钠溶液      D. 食盐水
2. 下列常见物质的pH大于7的是(  )
A. 食醋      B. 食盐水      C. 氨水      D. 柠檬水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4. 下列关于酸、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苛性钠、烧碱、火碱都是氢氧化钠
B. 氢氧化钙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 可用氢氧化钠胃酸过多症
D. 生活中许多常见的物质(如柠檬、柑橘)中含有酸
5. 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下面是小兰同学在完成酸、碱的性质实验时记录的部分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塞,瓶口有白烟产生
B. 向氧化铁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红棕固体溶解,溶液由无变成浅绿
C. 向氯化铜溶液中加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沉淀
D. 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几滴紫石蕊溶液,石蕊溶液由紫变成红
6. 如图所示为化学反应中溶液的颜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X是稀硫酸,a可能是紫石蕊溶液
B. 若X是稀硫酸,b可能是氧化物
C. 若X是稀盐酸,c不可能是单质
D. 若X是稀盐酸,蓝溶液一定是氯化铜溶液
7. 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操作方法
A
Fe(Fe2O3)
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B
CaO粉末(CaCO3粉末)
加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
C
NaOH溶液[Ca(OH)2溶液]
通入过量CO2气体,充分反应后过滤
D
CuSO4溶液(硫酸)
加入过量CuO粉末,加热,充分反应后过滤
8. 某些金属氢化物与水反应可生成碱和氢气,如CaH2+2H2O===Ca(OH)2+2H2↑,NaH与CaH2的化学性质相似,则将NaH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生成的新物质为(  )
A. NaOH和H2        B. NaOH和NaCl   
C. NaOH、H2和NaCl        D. NaCl和H2
9. 苯甲酸(C6H5COOH)常用作食品防腐剂,室温时,相同浓度的苯甲酸比醋酸的酸性强。下列对苯甲酸化学性质的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
A. 苯甲酸溶液能使紫石蕊溶液变红
B. 室温下相同浓度的苯甲酸比醋酸的 pH大
C. 苯甲酸溶液能使鸡蛋壳表面产生气泡
D. 苯甲酸能与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10. 如图是室温下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pH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X是氢氧化钠溶液
B. a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C. b点表示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D. 滴加方式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11. 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  )
A. 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则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
B. 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NaOH的水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C. 酸溶液能使紫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紫石蕊变红的一定是酸的溶液
D. 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2. 向100 g 稀硫酸中先加入20 g CuO粉末,充分反应后再加入20 g铁粉,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粉末总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原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 6%
B. m的值为16
C. d点对应的溶液质量为111. 2 g
D. e点对应的固体能被磁铁吸引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6分)
13. (6分)按要求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胃液中帮助消化的酸________。(2)炉具清洁剂中含有的碱________。
(3)能作干燥剂的氧化物________。  (4)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_____。
(5)有吸水性的酸________。  (6)食醋中含有的酸____________________。
14. (10分)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生活现象。
(1)使用石灰乳抹墙,一段时间后墙面变硬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用消石灰处理排放废水中的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氢氧化铝胃酸过多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钠的性质
(4)稀硫酸除铁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有害气体二氧化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10分)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可以一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已省略)。其中A是铁锈的主要成分;B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单质;C、D、E分别属于盐、碱、酸类化合物;C与D、D与E反应的生成物之一都是Na2SO4,且C与D反应生成蓝沉淀。请写出:
(1)物质A是________(填化学式),物质B是________(填名称)。
(2)B与C发生反应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物质B与E、C与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2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的氢氧化钠性质系列探究活动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观察到氢氧化钠表面变________。
(2)实验观察到紫石蕊溶液变成________,实验观察到无酚酞溶液变成________。
(3)实验:当观察到溶液__________________时,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继续滴加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此时溶液中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④⑤对应的化学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________(填数字序号)。
(6)实验⑥⑦为用软塑料矿泉水瓶所做的对比实验,装______________的软塑料矿泉水瓶变瘪更明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17.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CaO)干燥剂产生了兴趣,于是他们对这包干燥剂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这包干燥剂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全部是CaO;
猜想二: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
猜想三:全部是Ca(OH)2;
猜想四: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1)取部分该干燥剂于试管中,加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干燥剂中不含________。
(2)继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出现,说明这包干燥剂中含有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干燥剂中有无其他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 另取部分干燥剂于烧杯中,加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3支试管中。请你参与实验,并填写表中的空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