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及其性质》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了解碱的通性,能认识到碱的性质实质就是OH- 的性质。能用化学方程式表述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
2、通过视频学习,学生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现象发生的本质原因,进一步体会化学学科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宏观与微观相联系。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概括、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对碱的化学性质的实质就是OH-的性质的理解。
三、评价设计:
(一)过程性评价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探究物质化学性质的基本实验技能。
2.通过小组合作、展示、质疑,老师提问,观察学生是否能从微观角度对宏观物质发生的变化进行解释。
3.通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观察学生对“宏观——微观——符号”的思维方式,基本观念和方法应用的情况,是否学会自如应用。
4.通过典型问题的引入,观察学生是否理解微观与宏观相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是否会用准确的化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是否掌握重要的科学方法。
(二)形成性评价
根据《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以本节课目标为依据,以测评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对本主题相关内容进行纸笔测试。
成绩计绩分四个等次:满分100分、优秀(85分以上)、良好(70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上)、需努力(60分以下)。
四、教学流程设计
五、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创设 情景 导入 新课 提出 问题; 建立 猜想 进行 实验 | 【知识回顾】 首先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化合物——碱,常见的碱有哪些? 他们之所以都属于碱,原因是什么? 【副板书】 OHˉ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钠 【过渡】化学上认识物质、研究物质,主要是为了改造和应用物质,我们不仅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更重要的是要研究物质的性质,变化。因为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最终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副板书】 组成与结构 ↓ 性质与变化 ↓ 应用 按照这个思路,本节课我们以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为例,继续学习碱的化学性质 【板书】 碱的化学性质 【提问】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换句话说,都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变化呢? 氢氧化钠的性质【师】我们知道世界上的物质有3千多万种,本节课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物质拿来和氢氧化钙,氢氧化钠一一进行实验,怎么办?回想前面学习的酸的化学性质,我们采用什么方法呢? 【师】我们最习惯于按照物质组成将物质分类, 本节课除了选择以下(见大屏幕提示:金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进行探究,老师还提供了石蕊,酚酞这一特殊的物质,下面请同学们利用好导学案以及桌上老师为你提供的试剂和仪器,进行科学探究。 【巡视指导学生】 | 思考、回答 他们在水中都能产生相同的阴离子——氢氧根离子 学生猜想 1、石蕊 2、镁条 3、金属氧化物 4、非金属氧化物 ….. 采用分类的方法 【小组合作实验】(时间10分钟左右) 1——6组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7——12组探究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根据导学案提示,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 激活旧知识,有利于新知识的构建 站在较高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化学理念的灌输,明确化学是一门认识物质、研究物质,改造物质的学科。 培养学生猜想、预测能力,但是无论学生的猜想是什么,教师要回归到按照“物质分类的”原则选取不同类别的物质进行探究。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对比、分析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严谨精神。 | ||||||||||||||||||||||||||||||
1-6组,交流实验现象
| |||||||||||||||||||||||||||||||||
获得 结论 实验 反思 | 【师】根据实验现象,请同学们总结实验结论 【驱动性问题一】1、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瓶子变瘪就能说明二者发生反应了吗?理由? 2、那判断二者发生反应的依据是什么呢? | 【获得结论】 1、 Ca(OH)2与石蕊酚酞反应 ; 2、 Ca(OH)2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3、 Ca(OH)2和某些盐溶液反应 思考回答: 不行,因为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压强变小,瓶子变瘪。 变浑浊,说明产生了不溶于水的新物质 | 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的生成 | ||||||||||||||||||||||||||||||
7-12组,交流实验现象
| |||||||||||||||||||||||||||||||||
获得 结论 实验 反思 建立化学反应和符号之间联系 由化学反应的宏观现象走进化学反应的微观世界 提升:碱的通性的实质 提升化学理念;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决定物质的应用 | 【师】根据实验现象,请同学们总结实验结论 【驱动性问题二】1、 瓶子变瘪就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了吗?理由? 2、你能否在原来实验的基础上,重新完善你的实验方案,排除水的干扰。 【按照学生的设计,演示实验】 【疑惑】NaOH溶液加入Na2CO3溶液后没有现象就是没有反应吗? 【过渡】石蕊,酚酞的化学式比较复杂,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暂时不涉及,那么对于其他这些已经发生的化学反应,你能否根据反应物组成以及实验现象,用化学用语把反应表示出来! 【驱动性问题三】 1、你怎么知道CO2和NaOH溶液的反应物是碳酸钠和水? 2、以Ca(OH)2和CuCl2的反应为例,根据反应物的组成和实验现象,这种蓝沉淀只能是氢氧化铜,另一种产物只能是氯化钙。(订正方程式) 【过渡】碱和盐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外两种碱和盐,从基本反应类型来看,很明显,这又是一类复分解反应,那决定这一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微观粒子又是谁呢?下面我们就走进这一反应的微观世界,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动画,分析这一反应的实质? 【播放Ca(OH)2与CuCl2反应的微观动画】 【师】同样的,2NaOH+CuCl2==Cu(OH)2↓+2NaCl Ca(OH)2 + Na2CO3 ==CaCO3↓+ 2NaOH 这两个个反应的微观实质呢? 【疑惑揭秘】即然我们已经从化学反应的宏观现象进入他们的微观世界了,你能否从微观角度分析前面一个没有解决问题,NaOH Na2CO3能否反应 【提升】: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可以和氯化铜这种盐溶液反应,因为他们都相同的阴离子——氢氧根离子,但是他们也表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这是因为他们具有不同的阳离子,所以通常我们在描述物质所具有的化学性质,都是由构成它的离子决定的。 回顾上一节学习内容,石蕊无论遇到盐酸还是硫酸都变红,是因为? 而现在我们发现石蕊无论遇到氢氧化钙还是氢氧化钠都变蓝,那你认为决定这一宏观现象的微观粒子是?同样的酚酞无论遇到氢氧化钙还是氢氧化钠都变红,决定这一宏观现象的微观粒子也是? 【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有很多相似的化学性质,之所以相似,是因为他们都含有一样的氢氧根离子,我们将这些有氢氧根离子所决定的化学性质称为碱的通性。碱的这些通性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具体应用呢? 【播放语音视频】 【总结提升】;本节课,首先通过分类的方法对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进行了科学探究,之后通过归纳总结出了碱的通性,并且借助于微观动画,我们走进他们的微观世界,从微观粒子角度出发,了解了导致这些宏观现象发生的本质原因是氢氧根离子的作用,最后我们借助于语音视频了解了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也就回扣了本节课前面我们所说的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决定物质的应用。最后老师想告诉大家,一个国家烧碱的年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学化工和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 【获得结论】 1、 NaOH与石蕊酚酞反应 ; 2、 NaOH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3、 NaOH和某些盐溶液反应 思考回答:不能,有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水的干扰 【小组合作交流】 方案设计:设计对照实验,另取充满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向其中加入等体积的水,震荡,观察现象。 观察实验现象——加入水,瓶子的变瘪程度远远小于加入氢氧化钠后瓶子的变瘪程度。 获得结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思考,回答;不一定 【学生书写】(人上黑板) Ca(OH)2+CO2==CaCO3↓+H2O CO2+ 2NaOH ===Na2CO3+ H2O 回答:都是非金属氧化物和碱的反应,仿照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Ca(OH)2++CuCl2==Cu(OH)2↓+CaCl2 2NaOH+CuCl2==Cu(OH)2↓+2NaCl Ca(OH)2+Na2CO3==CaCO3↓+2NaOH NaOH + Na2CO3 不反应 【观看微观动画】 【分析微观实质】 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 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氢氧化铜沉淀;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成碳酸钙沉淀 不能,具有相同阳离子,产生不了有效的相互作用 回答: 盐酸和硫酸都含有相同的阳离子——氢离子; 氢氧根离子; 氢氧根离子 观看语音视频,体会氢氧化钙以及氢氧化钠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谈收获】 | 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引发学生思考,明确水在该实验的干扰作用。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在交流中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并通过该实验的设计,认识控制变量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 从宏观角度解释不清楚二者不反应的原因,给学生留下思考空间,待走进化学反应的微观世界,再来解决这个问题就比较简单 引导学生根据反应物组成以及实验现象,用化学用语把反应表示出来 引导学生,物质组成相似,化学性质就可相似,所以书写NaOH和CO2的反应可以依葫芦画瓢。 明确碱和盐的反应是一类复分解反应,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这一宏观现象。 引导学生总结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微粒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 培养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化学理念。 引导学生明确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氢氧根离子;表现不一样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具有不一样的阳离子。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碱的通性既氢氧根离子的化学性质。 通过视频让学生深刻体会物质的性质决定应用这一化学理念。 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激励,也培养了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的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结提升有利于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整体掌握。 |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