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文 试 卷
说明:1.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2. 本卷试题,考生必须在答题卷上按规定作答;凡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的,其答案一律无效。
一、语言技能考查(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2分)
A. 震悚(shǒng) 荒谬(miào) 溃退 (guì) 锐不可当(dǎng)
B. 要塞(sāi) 瞥见(piē) 惊骇 (gài) 歼灭(qiān)
C.俨然(yān) 幽咽(yàn) 诘问(jí) 差使(chà )
D.阡陌(qiān) 举箸(zhù) 寒噤(jìn) 仄歪 (z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 ( ) (2分)
A、颓唐 惧惮 锐不可当 转弯抹角
B、掳走 洗濯 张皇失错 微不足到
C、狼籍 烦燥 永垂不朽 铸剑为犁
D、针炙 书斋 响彻云宵 谈笑风生
3、下面对课文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小说《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其中主人公是一位干瘦的老头,叙述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B、雨果是法国作家,他愤怒谴责了英法联军入侵中国并焚掠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敬意和同情。
C、《阿长与<山海经>》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几件事,刻画了一位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的保姆形象。
D、《背影》是老舍写的一篇表现父子之爱的抒情散文,语言生动流畅。
4.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 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
②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A.①对偶 ②排比 ③ 拟人 B.①排比 ②夸张 ③拟人
C.①排比 ②对偶 ③ 反问 D.①夸张 ②对偶 ③反问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小强的动人事迹经过老师的大肆渲染,成了校园里的热门话题。
B.他们俩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为所欲为的程度。
C.我们必须正确看待自己,既不能自高自大,也不能自暴自弃。
D.小陆真是别有用心,制作的飞机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二、古诗文能力考查(25分)
(一)古诗词默写考查 (15分)
6、请把下面的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1)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乡泪客中尽,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3) ,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4) ,云外一声鸡。(梅尧臣《鲁山山行》)
(5) ,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6)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7)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8)挥手自兹去, 。(李白《送友人》)
八省联考有哪些省(9)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苏轼《浣溪沙》)
(10)《望岳》一诗中诗人化用孔子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表达不但要攀登泰山极顶,更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诗句是___ ___,_____ ___。
(11)《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思相反的语句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我们应当珍惜青少年时期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免得老年时才慨叹“
, 。”(用汉乐府《长歌行》中的诗句回答)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1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9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
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选贤与能 (2) 阡陌交通
(3)货恶其弃于地也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请结合文句谈谈你的理解。(2分)
三、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21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一)(10分)
⑴刚刚经历了一场艰苦卓绝的保卫战,莫斯科的街道上随处可见战争给这个城市留下的创
伤。
⑵上万名疲惫不堪、无精打采的德国战俘排成长长的纵队,在荷实弹、威风凛凛的苏联士兵的押解之下走进莫斯科城。
⑶得知法西斯战俘进城的消息之后,人们几乎倾城而出,纷纷涌上街头。宽阔的莫斯科大街两旁,围观的众人山人海,挤得风雨不透。人中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儿童。
⑷苏军在战败入侵的德国法西斯的同时,自己也造成了重大的伤亡。这些老人、妇女和儿童都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们的亲人,在这场异常残酷的战争中被入侵的德国法西斯杀害了。
⑸失去亲人的痛苦把原本温和、善良的人们激怒了,他们怀着满腔的仇恨,将牙齿咬得格格山响,一双双充满血丝与复仇火焰的眼睛齐刷刷地向俘虏即将走来的方向张望着。
⑹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大批的军队和警察出动,组成一堵墙,排在愤怒的人前面。
⑺战俘出现了,近了,更近了。围观的人开始骚动,有人喊出打倒法西斯的口号,有人
叫骂着让杀人的凶手偿命。一会儿,人潮水般的向前涌。负责维持秩序的警察企图进行阻止,马上被汹涌的人潮冲得七零八落,最后警察和士兵手拉着手组成人墙,竭尽全力,好不容易才将人潮挡住。
⑻此时,战俘已经来到人前面。他们个个衣衫褴褛,步履蹒跚,每向前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他们有的头上裹着绷带,有的身带重伤,还有的失去了手脚,躺在担架上不住地发出痛苦的呻吟。
⑼面对激怒的人,德国战俘呆滞、木讷的目光中充满了恐惧与惊慌。出于求生的本能,他们不住的后退。许多战俘本来就身负重伤、疲惫不堪,遭如此惊吓都瘫软在地。担架上的重伤号,被扔在地上,无力逃脱,拼命地哭嚎呼救。
⑽这时,一位中年妇女在混乱中拼力挤过人墙,冲到一个受伤的战俘跟前,举拳要打。
⑾这是一个失去双腿的重伤号,他头上打着绷带,破烂的军装上沾满了血迹,脸上的稚气表明他绝对不会超过二十岁。①面对扑面而来的拳头,他无力躲闪,瞪着惊恐的眼睛,发出绝望的哭泣。
⑿蓦然间,中年妇女停住了,木雕泥塑般的站在那里。她怔怔地看着年轻的战俘,心头一阵剧烈的刺痛。在年轻伤号稚气的脸上,她看到了自己刚刚战死的儿子的影子!
⒀妇女犹豫了一下,叹了口气,那只高举的拳头无力的垂了下来。她从怀里掏出一块用纸裹着的面包,轻轻地递到伤号的面前。②年轻的伤号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那惊恐的眼睛盯着面包,不敢去接。直到妇女硬把面包塞到他手中,他才如梦方醒,伸手抓起,连裹在面包外面的纸都顾不上撕,就狼吞虎咽的大吃起来。看得出他一定几天没有吃饭,饿坏了。
⒁看到伤号饿成这个样子,妇女缓缓蹲下身子,用颤抖的双手轻轻抚摩着伤号头上的弹伤,失声痛哭起来!
⒂悲恸的哭声撕心裂肺,骚动的人一下子安静下来!人们都惊呆了,一个个都用惊异的目光注视着眼前的一切。空气仿佛一下子凝固住了,整条大街一片死寂。
⒃过了良久,人们才醒悟过来。这时,出人意料的一幕出现了:那些老人、妇女、孩子,纷纷拿出面包、火腿、香肠等食品,一齐向受伤的战俘涌去……
10、文章第⑻段着力描写了战俘们的肖像、神态和动作。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这么写有什么作用。(3分)
11、结合语境,比较分析文中两处划线句中的“惊恐”分别表现了年轻伤号怎样的心理。(4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