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历史遗迹、遗址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乌鲁木齐历史2班杨淇)
美伊战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课本的内容主要是对整个大历史事件的把握,学生比较难以引起共鸣。新疆作为有着丰富人文历史资源的大省,学生对身边的历史,对家乡的历史了解却不是很多。接触高一的学生时,发现他们知道楼兰、知道新疆有干尸,但是具体的历史知识,却没人能说得上来。对此,在高一的时候,我特意设计了一个内容,介绍新疆考古发现。
首先我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选择了一个记录片《新丝绸之路——小河卷》,这是《新丝绸之路》系列的第一片,再现了新疆考古队员在2003年、2004年进入新疆罗布泊发掘小河墓地的情景,介绍了小河墓地的相关的历史背景。小河墓地的发掘是新疆近十年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评为“200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选择这样一个在新疆乃至世界独一无二的考古发现,学生首先在心理上有很大的期待。记录片的播放的确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他们为新疆出土了这么多珍贵的文物有很强的自豪感。借着这部记录片,我也对片中出现的相应的文物名词做了解释,比如,船棺、棺前立木、斗篷、牛头等。当然也引发了很多问题,比如:新疆史前人类的种别?
小河人的生活情景应该是怎样?他们演变为什么部落,现在还存不存在?
对于这些问题,我也和学生进行了探讨,最后让他们答案。最后,大多数同学得出:这是古代欧洲人,主要以种植狩猎为生。
当然,我得首先谢谢我的先生,他全程参与了小河墓地的发掘,给予了我很多宝贵的指导和第一手资料,也指导了我这次课堂的基本观点。
这节课的确让很多学生心灵上有了震撼,连现在他们都纷纷要求我再进行这样的活动。
今年,新疆、甘肃、宁夏、陕西等省联合将“丝绸之路”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我希望在我们的教学中能够更多地介绍身边的历史,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也为丝绸之路”的成功申遗凝聚一份人心。
推荐人/陈亚东:这是一份出的案例!它几乎就是专题四《有效学习》第二讲(上)中几个案例的浓缩版,杨老师让我们惊喜的发现,物质资源、人力资源都被充分的、综合的开发与利用出来了。更难能可贵的是,杨老师的思考和探索没有止步,实践是延续的,她还要在课堂中结合今年的“丝绸之路”申遗,这种职业意识值得赞赏。
2.影视资源开发与利用注意事项(乌鲁木齐历史2班李蕾)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比较常用的课程资源是视频资料。视频资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的课堂,但在利用视频资料过程中我发现也应该注意一些问题:1、对视频资料的引用要符合教学的需要。视频资料的引用是为辅助教学服务的,不能让喧宾
夺主让它冲淡了教学重点。2、视频资料的引用要适度。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最多用到两段或三段视频资料就可以了,不能使整堂课最后变成了一节影视课。3、虽然引用视频资料,但不能忽视教师的讲授。有时候我发现在播放视频资料的时候学生很感兴趣,但一放完该老师讲的时候学生又都没精打采的,这使我觉得无论在什么时候教师的讲授都不能完全被媒体所替代,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自己的语言功底上就应该下功夫。4、视频资料的引用要符合史实。现在的视频资料多种多样,历史课堂上资料的引用是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如果我们引用的资料不能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对学生产生误导,那也就失去了引用的价值。
推荐人/陈亚东:限于篇幅,我们在这里对李老师文章的影视教学实践部分只好忍痛割爱。说这些,只是为强调李老师的“注意事项”都是经验之谈。这里总结出了影视资源运用于课堂,应注意目的性、适度性、辅助性和科学性。唯一略有不同意见的是,教师播放了视频后学生立刻悄然无声,或许我们“补讲”是一对策,但可能更关键的,还是精心我们的教学设计。如:一段材料播放前要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或者事先明确要求学生看后要概
要复述视频的内容等等。相信只要我们的问题设置适当,视频选用恰当,学生看视频津津有味,看完无精打采的现象自会缓解。
3.谈历史图片资源的有效使用(乌鲁木齐历史2班裴春霞)图文并茂是历史教科书的一大特,大量
的历史图片成为历史学习中的重要资源。我们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图片资料的运用,充分发挥教材史料丰富的优势,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
一、以图提兴,以图说文,观察图片以诠释文字内容
针对有些课内容多、理论性强,上课时教师如果按严密的逻辑法则层层启发深入,那么学生则苦思冥想,整堂课的思维量极大,没有松弛的间隙。这有悖于中学生正常的心理需求与思维习惯,必将损害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损害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创新性思维的发挥。因此在讲述《共产党宣言》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书中插图,让学生发现图中反映的内容,这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思维的成功中获得愉快,培养了他们从史料中攫取有效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并且“以图说文”有助于学生对本课重点内容《共产党宣言》的理解,可谓一举多得。
二、以图凝神引思,探寻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
我们知道,教科书中的图片能帮助学生理解文字叙述,但不仅仅如此,利用好了图片还能起到凝神引思的作用。如讲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时,先出示列宁1917年7月化妆回国的图片,让学生猜猜:他是谁?学生的兴趣大增,精力一下子被引到了课堂上,然再进一步提问:1917年7月俄国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得列宁冒险回国?利用这幅图片,不仅起到了凝神引思的作用,还引起了学生探寻历史原
因的兴趣,顺利导入了新课。
三、以图育情,利用图片挖掘历史的教育功能
在学习“蒸汽机发明的影响”时,让学生一边观察插图,一边思考问题:如果你生活在19世纪,你愿意到曼彻斯特定居吗,为什么?它的发展之路给我们今天发展城市化提供了怎样的借鉴?这不仅扩展了教材内容,而且激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还培养了他们敏锐观察问题的能力,并且使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充分挖掘了历史教学的教育功能:以史为鉴,发展经济绝不能以污染环境为代价,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推荐人/陈亚东:教科书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相对来说,它几乎是最便捷可行的。裴老师的文章着力论述历史图片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对于我们来说,具有相当强的实用性。而且,从裴老师的论述中,我们看出图片怎么使,这里的学问还真的不小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