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冼太夫人文化
旅游系会展111班
廖景有
说起茂名历史文化名人,始终绕不开的就只有冼太夫人了。
冼太夫人又名冼夫人,原名冼英(公元522年—公元590年),俚族(黎族),南北朝时高凉郡(今茂名电白)人。后嫁于当时的高凉太守冯宝。冼夫人善于结识英雄豪杰,公元550年,在参与平定侯景叛乱中结识后来的陈朝先主陈霸先,并认定他是平定乱世之人,511年,冼太夫人协助陈霸先擒杀李迁仕。梁朝论平叛功,册封冼太夫人为“保护侯夫人”。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陈朝立。陈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冯宝卒,岭南大乱,冼夫人平定乱局,被册封为石龙郡太夫人。隋朝建立,岭南数郡共举冼太夫人为主,尊为“圣母”。后冼夫人率领岭南民众归附,隋朝加封谯国夫人,去世后追谥“诚敬夫人”。
冼太夫人作为粤西当地传奇人物,有关她的事迹主要有:
一、爱国爱民,致力于祖国统一。
如她亲自奏请朝廷,建置海南崖州,使海南与中原的直接联系得以恢复。冼夫人所处的时代是南北朝我国南北分裂,战乱频繁,统治阶级互相倾轧,诸王混战,皇朝不断变动的年代。那时各部落之间恃强凌弱,互相杀戮,她亲自率师用兵,安抚百姓,平安叛乱。冼夫人的兄长冼挺也和其他部落一样,“侵略旁郡,岭表苦之”。冼夫人不忍睹兄长的霸权行为,耐心说服劝谏,她说“天下是天下人共有的,而不是属于一人的。能让天下人都得有,就能得天下;独享天下利益,就要失天下。”并亲自代表兄长到各洞道歉,至后来冼夫人管治时,“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她打破守旧名节观念,不懈地同动乱分裂势力斗争。 “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纵舍。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身为一位女性,以一颗爱国爱民之心和过人的军事谋略、胆识,在促进民族融洽、治理国家及维护国家统一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 坚持民族团结,促进汉俚融和
当时岭南是百越聚居的多民族地区,其中冼夫人故里所在的高凉地区,居住有俚僚等少数民族。这些俚僚民族与汉族相杂交错,繁衍生息在祖国。冼夫人是俚人首领,幷且生长在多民族杂处的地区里,深知民族团结的重要,所以她一贯坚持民族和睦团结,并身体力行,做出表率,为促进民族融和作出极大贡献。
作为当时的百越之首,为冲破民族偏见,冼太夫人毅然与汉族官吏——高凉太守冯宝联姻。高凉太守冯宝是任职于俚人地区的汉族官吏,号令不了地方少数民族。冯宝为了便于推行政令和增强自己的政治势力,千方百计与当地俚人联络感情,便作出了与少数民族联姻的抉择。
虽然冯冼两家的结合政治因素占主要,但是冯冼联姻,却是开创了汉俚民族大规模友好融和的先河,过去汉俚人民之间的联姻,都是出现于汉俚杂处区内的平民百姓中间无意识地自然地进行的,但这次的冼冯联姻都是发生在汉俚民族的上层人物中并具有明确的政治意识的联姻。他们都以各自的行动,促进汉俚民族团结,泯灭汉俚民族界限。因此,冼夫人与冯宝的联姻,具有时代意义。
三、大力改革俚人陋习,促进各族人民和睦共处。
俚人聚居的高凉地区,位于岭南僻远边隅,封建制度发展缓慢。在一些俚人部落中,还保留着浓厚的奴隶制残余,掠夺奴隶,使用奴隶,买卖奴隶现象还很盛行。他们把占有奴隶和珍宝,视为是财富和势力的重要标志。为了获得奴隶和财富,各部落之间往往互相侵掠,构成积怨,影响民族和部落之间的和睦相处和友好往来。
冼夫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逐渐掌握了冼氏部落的军事指挥权,幷发展为俚人首领。她对其兄冼挺恃强凌弱的侵掠行为,进行多次耐心的规谏,劝道他改恶从善。冼挺在其妹妹冼夫人的反复规劝下,逐渐改变了过去的霸道行径,停止攻掠旁郡,与四邻部落和睦相处。
冼夫人深得众心的行动,赢得了岭南各部落众的信任与爱戴,远在海南地区的各部落也闻讯大喜,儋耳一带部落纷纷归附,计达千余洞。岭南地区各民族出现了和睦共处,友好往来的和平景象。
作为六世纪岭南地区杰出的越族女首领,冼太夫人历经梁、陈、隋三朝,一生致力于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幸福,被周恩来总理赞誉为“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精神对岭南尤其是粤西地区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后辈供奉她的庙宇遍布岭南、海南及东南亚,千百年来形成了独特的冼夫人文化。
冼夫人是岭南三大女神之一。在粤西,在桂东南,在海南,在港澳台,甚至在东南亚一些华侨、华人聚居地,人们都把冼太夫人当作神来供奉,逢年过节、初一十五、红白事都会到冼太庙里给冼太夫人“三牲”供奉、焚香烧钱、叩头膜拜。据相关研究资料,各地建有冼太
庙估计有500多座。而茂名境内的高州市内有冼太庙63座,电白有20多座,化州有20多座;另外海南有100多座。加上在其他类型庙宇中设立的冼夫人专门神位,供奉冼夫人的庙宇超过300座。
文化来源于社会、来源于历史,文化来源及寄托于崇高思想人物身上,茂名旅游作为一种文化信仰,冼太夫人的社会信仰普遍,拥有广泛的众基础。弘扬冼太文化不仅有利于加强我们的爱国爱民信念,还有利于调适社心理,和谐社的作用。
对于冼太文化的特殊性,在整个茂名文化背景里,所体现的是一种寄托着老百姓的期望与对于美好事物向往的一种精神载体。不管是在神化了冼太夫人身上,还是在理性的思考中,都是体现着人们对于英雄人物的依恋,也是人们在对现实的一种客观反映。也许,在冼太夫人逐渐走上神坛的过程,就是人们对于冼太夫人信仰构造的过程。从这一过程可以看出,神坛上的冼太夫人,集祖宗神、保护神、赐福神一身,人们把人神祖先信仰、宗族神明信仰、鬼神巫术信仰与民间赛社纪念活动结合在一起,
通过对冼太夫人的祈祷来寻自己精神上的安慰与生活情感上的寄托。人们通过把自己的希望寄托于冼太夫人的身上来为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寻求依托,从而达到自我的安慰。
文化对于一个体有着无法言语的影响,虽然看不见,但它确确实实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冼太夫人现象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在古代,人们局限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对自然和社会的变化未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因此把自身的命运寄托于“神灵”这种虚幻的形式,以祈求自身利益得到最大的保障。这与其说是封建迷信活动,还不如说是一种在特定时代下的一种文化现象。就是在今天茂名,冼太文化依旧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在迷信于科学之间,正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不会因为迷信而迷信,也不会因为科学而失去信仰。这是茂名冼太文化的现状,同时也是中国民间文化的现状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