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
一、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与要求
幼儿数学教育内容是落实幼儿数学教育目标的载体与媒介,是数学教育目标转化为幼儿发展的重要环节,其内容涉及幼儿的情感、认知、技能等方面。目前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一般是以数学学科的结构系列为逻辑起点,以数学学科内容为载体进行构架。因此,幼儿数学教育内容包括:集合与统计(对应、分类、排序、统计),数概念及运算(10 以内的数概念、10 以内数的加减运算),量(常见量的比较、自然测量),几何形体、空间方位、时间等方面。它明示了幼儿应学习哪些数学知识,获得的数学知识具有何种性质,如何在获得这些数学知识的同时促进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初步的、同步的发展等。
(一)集合与统计
(1)感知集合及其元素,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
(2)用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种物体数量的相等和不等。
(3)初步感知集合间的包含关系(真包含与相等关系),集合的交、并、补运算,学习对物体进行分类(一维特征、二维及以上特征分类,多角度、层级分类等)。
(4)排序(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按模式排序)。
(5)初步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初步学会对生活中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并学习用简单的统计图表来解释与判断)。
对应、分类、排序、统计是在摆弄物体过程中获得的动作经验,是幼儿数理逻辑经验。这种经验的习得,可为幼儿建构对应、分类、排序等的心理运算结构奠定基础,为幼儿学习数学做好准备,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操作技能工具,是幼儿数学思维能力与应用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数概念及运算
1.10 以内数的概念
(1)基数(包括数的实际意义、数的形成、数的守恒、相邻数和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等)。
(2)序数。
(3)数的组。
(4)书面数符号(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
10 以内数的概念是幼儿数概念建立的标志,幼儿数概念的获得和逻辑思维的发展是一致的,也是相互影响的,数概念的建立是幼儿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迈出的第一步。
2.10 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与应用题
(1)10 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10 以内数的加减应用题。
学习 10 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与应用题是幼儿数运算的最初体验,也是幼儿学习用数学知识解决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的开始,是培养幼儿数学应用意识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开端。数字的含义
(三)量(常见量的比较及自然测量)
(1)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高矮、厚薄、宽窄、轻重、容积等量的差异。
(2)量的守恒,量的相对性和传递性。
(3)自然测量。
常见的量可以呈现出事物所具有的、能区别程度异同的性质。幼儿通过对量进行比较、自然测量等活动,可以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培养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建立测量单位体系的观念,可以为今后学习量的计量打下基础。
(四)几何形体
(1)认识平面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
(2)认识立体图形: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
(3)学习对称与等分,了解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
几何形体是人们用来确定物体形状的标准形式,物体的形状在几何形体中得到高度的概括。幼儿学习认识几何形体,有利于他们空间观念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其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五)空间方位
(1)初步认识空间方位:上、下、前、后、左、右、里、外、远、近等。
(2)初步认识空间运动方向: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向上、向下等。
空间方位的概念是极其广泛的,与幼儿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学习空间方位概念, 有利于他们头脑中的空间方位感的建立,有利于其体验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生活之中。
(六)时间
(1)区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昨天、今天、明天,星期、年、月的名称及顺序。
(2)认识时钟(长针、短针及各自的功能,认识整点和半点)。
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中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表现,幼儿学习时间概念,有利于对时间的顺序的感知,有利于时间知觉的发展,有利于其生活能力的增强。
二、各班具体内容
(一)小班
1.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
2.学习按物体量(大小、长短)的差异进行 4 以内物体的排序,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3.区别“1”和“许多”,并理解它们的关系。
4.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5.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 5 以内的实物,能说出总数,能按实物范例和指定的数目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学习一些常用的量词。
6.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能用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进行组合拼搭。
7.初步理解早上、晚上、白天、黑夜的含义,学习正确运用这些时间词汇。
8.学习区分和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学习判断两个物体之间明显的上下关系, 说出什么在上面,什么在什么下面。
9.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注意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和数量。
(二)中班
1.正确点数 10 以内的物体,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能按数取物或按物取数。
3.学习目测数,学习不受物体空间排列形式和物体大小等外部因素的干扰,正确判断
10 以内序数;感知和体验 10 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的等差关系。
4.观察比较判断 10 以内的数量关系,逐步建立等量观念;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学习新的知识,促进初步的推理和迁移能力的发展。
5.认知长方形、梯形和椭圆形。学习用各种积木或积塑进行拼搭和建造活动。
6.学习概括物体(或图形)的两个特征;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和数量进行分类。
7.学习按量(粗细、高矮等)的差异进行 7 以内的正逆排序;学习按一定的规律排列顺序。
8.初步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习正确运用这些时间词汇。
9.学习区分和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前后方位;学习区分和说出物体之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学习按指定方向运动。
10.能注意和发现周围环境中物体量的差异、物体的形状,以及它们在空间的位置等。
(三)大班1.认识零。
2.学习 10 以内单、双数和相邻数,学习顺着数和倒着数;学习按计数。
3.学习 10 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体验总数和部分数之间的包含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
4.正确书写 10 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5.学习 10 以内数的加减、认识加号、减号,初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学习用加减法解答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6.学习简单的口述应用题。
7.能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意思。
8.学习按物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特征进行分类;学习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 学习层级分类和多角度分类。
9.初步学习量的守恒。
10.学习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 10 以内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和可逆关系。
11.学习自然测量。
12.认识几种常见的几何形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能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13.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
14.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会向左、向右方向运动。在日常生活中,能注意自己(或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15.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半点,学习看日历,知道一个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学习一些表示时间的词汇,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和注意时间的长短和更替,知道要爱惜时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