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一、微电影的产生和发展
(一)微电影产生的时代背景
1. 微电影的定义
微电影是经过专业策划和系统制作,时间在300秒以内,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短片电影。对于观看者来说,微电影的理解已经被宽泛化、广泛化、不再仅限于5分钟以内的微电影,而是普遍的认为只要不超出90分钟的电影内容,都称之为“微电影”。
2. 微电影的生命力
微电影非常合适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即使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中亦可观看,完整的策划,系统的制作,特有的故事情节,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由于时间的限制,微电影的情节很紧凑,短短的时间内将完整剧情、饱满的人物细节、深刻的内涵寓意传递给观众,并形成良好的互动。从理论上来说,当今电影和电视所能涉及到的内容,都可能是微电影的话题内容。
在当今娱乐时代,人们主动追求快乐和愉悦、把握“幸福指数”主动权的感性诉求比以往强烈的多!以“剧本”和“编辑”为核心的微电影。 有起程转合的内容桥段-在极端时空下,“玄疑”、“包袱”和“抖包袱”的底料设计比比皆是、 逐渐崛起成为时尚的代言人,被人们所接受
几分钟的视频可以让我们看到月嫂对待婴儿的残忍;几分钟的视频可以让西单女孩一夜成名;42分钟的《老男孩》可以让我们在感触人生的过往、回想一路的遗憾而痛哭流涕;41分钟的《玩大的》可以让我们在生活的巨大压力之下重温儿时的美好时光。在这个几乎每个角落都讲求效率的环境下, 一台家用DV、一个小剧本、一个小团队、一个小创意、一个网络平台,加上随之而来的飙升点击率,一部微电影就“诞生”了。“微”这个字在这两年的时间里迅速成为网络用语的关键字,从博客到微博、从小小说到微小说、从短剧到微剧、从短片到微电影,更有甚者一个人的微博每天可以更新几百次,每次更新可以是几个字或几句话,才有现在很流行的问候:“今天你‘微’了吗?”
一、微电影的到来
无论是随意的几分钟或多少秒钟的视频也好,还是有一定规模、稍长时间的短片也罢,我们有必要对“微电影”这个概念作个解释。2010年的一部42分钟的《老男孩》面世,一时间很多专家学者、普通大众都开始讨论这个“新物种”——微电影,接连而来的是成千上万的微电影在网络上铺天盖地。微电影,一方认为它是:“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视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
短)时’(30秒到3 0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至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至数千万元/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1]从这个定义来看,上面提到的月嫂虐待婴儿、西单女孩成名的视频应不属于微电影的范畴,它没有系统的策划和制作,也不能用完整的故事情节去架构,投资规模几乎为零。另一方以微电影导演梁巍为代表认为,“笼统地说,在网络播出的所有自制视频,都可以称为微电影。” 从这两个定义上看,前者强调微电影的规模性、专业化、自律性,后者突出微电影的零散性、大众化、随意性。目前,业内人士还未对微电影做出准确的定义,笔者更倾向于前者,理由会在本文的第三部分体现。
微电影的特点非常明显,首先从“微”字出发。“微时”:制作周期很短,包括前期准备、拍摄、后期等环节,可以几天、数周或数月;播放时间从几秒到几千秒不等,《老男孩》的时长(2 520秒)很多人把它规定为微电影的时长上限;传播速度飞快,一夜或几日的点击率或许就能让一部微电影“红火”;若是质量欠缺的微电影,开始上升很快,但马上就会被新的微电影取代;视频本身的优势,会使制作者或演员等人迅速成名(之前都不为人知)。
若有投资方在微电影中涉及广告业务,则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良好的广告效益。这些都体现了微电影在时间上的特点。其次是微电影的内容,核心点就在于其原创性。原创团队,由两个人或多个人组合而成,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如非职业导演、非职业演员等;原创剧本,大多以草根生活为蓝本,突出人文关怀主题的微电影更容易受到追捧,如童年、梦想、怀旧、成长、挫折、坚持等;原创音乐,
在一个简短的视频中加入原创音乐,非常新颖且又能很好地与内容融合,如《老男孩》中的主题曲、《玩大的》中的《路上》等。再次是微电影的播出平台非常灵活且多样化,可以通过网络一传十十传百、通过手机点击播放、通过移动媒体(车体广告、电梯视频等)播放,充分运用新媒体的作用,也可通过电视栏目点评观看、通过电影院买票观看。最后就是微电影的商业价值高,尤其是植入广告的灵活呈现,广告商或投资方正是看到微电影的“微时”特点更愿意以小规模的投资换来快而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有人说,微电影是广告与电影的跨界结合,甚至被打趣为“一种拍得像电影的更高级别的广告”。接下来以《老男孩》和《玩的大》为例,进一步论述微电影的特点及其兴起的原因。
二、《老男孩》和《玩大的》
《老男孩》和《玩
大的》都关注成长,都讲述在成长的过程中对梦想的追求,只是前者的梦想和音乐有关,很好地以当下热议的选秀节目为切入点;后者的梦想和游戏有关,把许多“70、80后”喜欢游戏的观众深深吸引,也通过不同样式的游戏发展来展现时代的不断变化,但是男主人公墩子和眼镜的友谊却一直不变。正是这个关于成长的主题牵动无数人的心,因为每个人都要经历成长,故一时间微电影的主题被框定在“涉世”的范畴。伊萨克?塞奎拉在论及现代美国小说中的涉世主题时说道:“涉世是一种存在的危机或者生命中一系列的遭遇,差不多经常是令人痛苦的,伴随着处于青春期的主人公获取关于他自身、关
于罪恶的本性或者关于世界的有价值的知识的经历。”①《老男孩》和《玩大的》都通过男主人公从学校的天真无邪到社会的痛苦无奈来刻画他们的性格变化。肖大宝从玩世不恭的校园老大变成低声下气的婚庆主持,王小帅从风光无限的舞者变成为生活所迫的理发师,墩子从以游戏为乐趣变成了靠游戏谋生,眼镜从快乐的“双截龙第一人”变成毫无趣味的生意人。他们都在成长中伴随着天真感的丧失和最初梦想的疏离,只有在经历很多、重拾梦想时,又变得快乐。
(二) 微电影的迅速发展
1. 微时代
在信息碎片化、文化快餐化的今天,微博、、微小说、微经济,微电影等微文化大行其道,我们显然已跨入了“微时代”。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微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人们恍然发现,原来传播交流信息乃至进行情感沟通,仅仅通过百余字就完全可以实现。对于接受者而言,消化信息的时间非常有限,而信息内容与数量却异常丰富,这就要求信息生产者提供具有高黏度、冲击力巨大、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吸引受众并提高受众的阅读兴趣的内容。
现在的年轻人,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大,已经很少有人每天守在电视机前或者泡电影院了,甚至花几个小时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都成为一种奢侈。他们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在网上查、观看他们感兴趣的
东西。而微电影这种免费的、灵活的、短小精悍的电影形式更符合现代人的收视心理,并在手持移动视频媒体上发挥巨大作用,尤其受年轻观众的青睐。
如果说2010年开启了微电影的“元年”,那么2011年至今无疑成为微电影的“盛世之年”。日益多元化的微电影纷纷登场,使如今的微电影市场正在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进化”。
2. 商业机遇和价值
1.门槛低,制作周期短,发行方式相对简单
微电影的制作门槛低,一是投入资金低,相比于传
统电影动辄上千万、上亿元的投入资金,微电影的投入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制作成本低得多;二是对拍摄器材的要求低,不需要高清摄像机或者DV,只需要一部单反相机或者iPhone就能拍出具有完美创意的完整故事。同时,微电影的拍摄和制作周期短,短则几天,长则几个月,导演和演员更易空出档期进行拍摄,尤其是对于名导和名演员,大大提高了拍摄的可操作性。而相比传统电影庞大的制作发行方式,微电影的制作发行也相对简单,目前主要通过网络发行。
微电影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较强,只要你有兴趣、有想法,就可以写剧本、当演员、当导演,制作自己的微电影,人人皆可参与,而每一个人的评论和转发也参与到了微电影的宣传过程中。微电影拥有开
放的传播平台,除在网络上播出之外,还可在手机、公交和地铁的移动电视等多种移动终端上播放,优秀作品还可在电影院线播放。此外,微电影为了符合年轻人的胃口,多采用轻松幽默、诙谐恶搞的话题,而利用微电影为演艺界新人进行宣传造势,以赢得更多粉丝的支持也逐渐成为新趋势,由此可见微电影娱乐功能的强大。
2.创作环境自由,表达机会更多
微电影作为新兴事物,从制作到播出都是基于网络平台,目前国家并没有严格的审查机制,这也使得微电影获得了更为宽松的创作空间,更易于新锐导演和演员电影理念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微电影为更多有志于电影创作的人提供了成就自己的机会,他们的执著追求、独特的个人风格和天才想象必将带来更多优秀的微电影作品。而微电影的创作也为年轻导演今后的电影之路积累了经验,这也将改变中国电影的面貌,推动中国电影的发展。
3 差异化经营,打造微电影品牌
各大网站根据自身实力制定不同的策略和方向,有的走高端精良制作的“大片”路线,也有选择亲近平民的“草根”路线;单集电影,系列网络剧;可以以校园爱情、星座为主题,也可以采用旅行、城市的话题。业界的新浪、优酷、网易、奇艺等网站已率先走上了差异化经营的道路。
(一) 微电影与传统电影的关系
1传统电影的魅力和不足
去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130亿,有专家预测今年该数据将突破180亿,但一连串辉煌的数字背后,电影产业仍潜藏着种种危机。
周凯表示,微电影是一个新生的事物,微电影虽然很微,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传统电影所需要的演员、导演、剧本,包括后期剪辑,乃至上字幕等等,微电影几乎一应俱全。它制作周期短,投资低,播出的平台多元化,互动性较强。
周凯谈到,传统的电影与微电影最大的
区别在于,传统电影往往是大牌导演或者是一线演员最终的合作,投资上千万甚至上亿,而微电影更多的是草根性,如果说传统电影是“权贵”的作品,微电影更多是“草根”作品。
周凯表示,传统电影时间比较长,最短也要八十分钟。而微电影则不同,甚至三分钟也可以,最长可能是十分钟,二十分钟,在这么短时间容量里面,就能够有一个非常相对完整的剧情。“微电影是在用很多碎片化的时间来欣赏的。”周凯说。
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3D电影在国内大范围上映实际始于2008年的《地心历险记》。近在咫尺的细微生物、呼啸而过的珍奇异兽、过山车般身临其境的美妙感觉……100元的高昂票价和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让该片在有限的
80块3D银幕放映27周,票房达6700万元,平均每块银幕票房80万元。以票房3.2亿元的《赤壁》(上)为例,它在3600块银幕放映合每块银幕票房8万多元。比较两部影片,3D电影平均银幕票房数是普通影片的10倍!“卖一部电影的票房就收回了放映设备的投入”,堪称奇迹。
一系列引进的3D大片掀起了3D热潮,国内众多院线纷纷扩建、更新放映设备,力推3D电影。08年中国的3D银幕数量还只有86块,一部《地心历险记》6700万的票房极大的刺激了各院线老板的胃口,纷纷上马升级3D银幕和设备,到暑期《冰河世纪3》上映之时,中国的3D银幕数量已经迅速发展到350块。《阿凡达》上映之时,中国的3D银幕数量将突破600块,成为紧随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3D电影市场。中国3D银幕数量2010年的目标甚至是1300块,直追美国目前的2000多块。
短短一年半时间,3D银幕数翻了近五番,而且这一增速还在持续。目前影院对于3D设备有两种选择方式,一种是放映机成本较低,投入几十万,但科技含量在眼镜上,因此一副立体眼镜的成本就达到了700元(如今更新换代,不少影城已经不需押金了);另一种方式,则是眼镜只有20到30元,但设备成本高达几百万。只要有数字银幕,在此基础上花20多万元添加设备就能放映3D电影,成本不算高,复制起来非常容易。因此绝大部分影城都采用前者设备放映DDD电影。
中国3D电影市场一不留神成为全球第二,成长速度可谓一日千里。同时,一批优秀的影视、动画工作者也投入到了3D电影的制作。中国第一部真人实景拍摄的3D电影《乐火男孩》已于今年8月上映,
开创了国产3D电影的先河。随后,两部国产DDD动画电影《齐天大圣前传》和《麋鹿王》都打出“首部国产3D动画片”的旗号于9月29日同时上映。只可惜国产3D电影还不成熟,一方面技术上不能真正与好莱坞3D效果抗衡,另一方面急功近利的创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