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摘要:红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意义,还象征着我国特定阶段的历史文化。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好红文化资源,结合当地红文化故事,发挥红文化的育人价值,帮助学生树立爱国情怀,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红文化在我国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实践现状进行思考和分析,旨在促进红文化与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以此促进我国小学德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红文化 小学德育 融合教学 实践思考
引言
红文化,象征的是革命先辈不畏牺牲的奉献精神,是开国元勋不畏艰险的战斗精神,是前辈科学家坚持探索的研发精神……将红文化渗透到小学德育中,不仅可以优化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还能使学生对革命历史产生新的认知,从而更加努力的学习,努力成为能够肩扛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接班人。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融合红文化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信念教育,还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动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传承。
一、红文化融入小学德育教育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所推行的素质教育,再一次无形中强调了小学教育体系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树人先立德,无德不成人。”众所周知,思想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当今社会,道德品质成为衡量一个人好坏的重要标准。因此,小学阶段作为奠定素质教育基础的黄金教育时间,一周一到两次的思想品德课的课程安排对于当代德育教育的要求来说显然是不够的。思想教育应当贯穿教育始终,并且不能只是流于形式[1]。
(一)有利于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现代青年生活在一个和谐强大的美好时代,没有见证过战争,也没有经历过饥荒,没有啃过树皮,也没有爬过雪山。人人都知要爱国,可是却很少人知道如何爱国。通过在德育教育中融入红文化,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的红历史,了解中国是怎么在一步步遭受列强蚕食的时候,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又顽强地站起来,了解前仆后继的爱国人士是怎样在艰难的环境中摆脱东亚病夫的称号,从而在学生的心里埋下爱国的种子,也让学生意识到,爱国不能流于表面,而是要体现在行动中。
(二)有利于小学德育的巩固发展
传统德育教育通常以一周一到两次的思想品德课的方式进行,但是新课程教育理念强调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德育教育不能只是体现在语言上,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实践,如何在行动中贯彻德育教育。通过带领学生参观革命旧址、历史纪念馆、文物博物馆等实践活动,利用更加直观的视觉感受进一步加深学生红文化的理解,让红文化不止入耳,而是入心,不仅巩固了课堂上的德育成果,而且可以使小学生得以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实现全面发展。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拥党爱国的革命思想
小学阶段作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起着奠定学生思想、习惯、素质基础的重要作用[2]。红文化不仅具有独特意义,还具有一定的历史特殊性,这也就决定了它对于加强小学生的爱党爱国教育的重要价值。通过将红文化渗透到德育教育中,不仅能够使学生接受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还能够使学生了解革命故事,了解中国历史、进而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恩之情,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
二、红文化与小学德育融合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挖掘红文化资源
解放战争是一场全国人的战役,自然也在我国各地留下了红痕迹。譬如旧址、长征路线、井冈山会议、遵义会址……教师要充分挖掘当地红文化资源,并向学生讲述相关的红故事,或者是通过推荐红文化书籍,引导对红文化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既可以促进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自主阅读《中国共产党简史》《红旗谱》《红日》等红文化书籍,并组织读书分享会,为学生搭建分享自己阅读红文化书籍的感受的交流平台,加深学生对红文化的理解,使其受到红文化的熏陶与感染,让学生对革命历史产生更加深刻的感悟,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做好铺垫[3]。
(二)建设红校园文化
好的文化教育氛围要具有“软硬兼施”的特点。在软件方面,高水平的师资、定期组织的红文化活动都可以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而在其他方面,譬如红文化环境、氛围等也能对学生红精神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可将红文化渗
透到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以此达到德育教育融合红文化的教学目标。
例如,学校可以在宣传栏张贴英雄事迹,并注意定期更换;在走廊和墙壁等学生必经之处张贴醒目红标语;或者是融入红文化进行班级黑板报设计比赛,鼓励学生亲自积极参与黑板报的设计与制作,使其受到红文化的感染。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或是开设各种形式的红文化教育专栏,在每天的课间操、午休时播放红歌曲,真正将红文化全面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将校园无形中打造成充满浓郁红文化气息的学习环境,以此实现学生的德育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坚持德育创新教学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润物细无声地渗透红文化,不仅能够加强我国小学德育的教学水平,还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但是,基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不能采用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而是要积极创新,巧妙地运用红资源,丰富德育教育的内容的同时实现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从而确保学生获得潜移默化的红文化影响与德育教育,进一步增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效果,实现学生思想水平与德育素养有效提升[4]。
例如,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通过音频、视频及图片等信息技术资源,或者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的红电影、故事及革命英雄事迹,或者呈现出国庆节、建军节的相关视频,让学生观看到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历年的大阅兵等,在视觉、听觉感官上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体验,自然而然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到红教育,促进小学德育教育质量的明显提升,从而达到预期的德育教育目标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小学德育教育提出的全新要求。
三、结束语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融入红文化教学内容,不仅能够有效地丰富德育教育的内容,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体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德育基础。通过将红文化与德育教育充分融合,不仅能够弘扬革命先辈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促使学生获得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还能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励学生砥砺前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建设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
参考文献
[1]杨长甲.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红文化资源利用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2(18):29-31.
[2]赵静.传承红基因 锻造强国少年——“读行合一”理念下的德育实践探究[J].辽宁教育,2021(22):58-60.
[3]宋生娟.关于红文化资源融入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17):13-14.
[4]胡彩琴.润物细无声——红文化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33):25-26.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