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古诗中“月”意象对比分析
作者:刘继萍
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17期
作者:刘继萍
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17期
摘要:中日古诗中的“月”意象,主要有两种功能,一是用来传达爱情、亲情、思乡等各种情感,二是单纯写景赏月。相比而言,中国古诗里更多用“明月”、直接写景赏月之诗较多,且多为明快清澈之感;日本古诗里更多用“残月”、感情之诗多于写景赏月之诗,且多为忧愁伤感之作。
关键词:月意象;情感;写景;明月;残月
一、数据选择的原因
中日古诗浩如烟海,全部拿来对比不具可能性。因“中小学古诗词”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而《小仓百人一首》在日本家喻户晓,传诵度最高。尽管唐诗三百首在中国知名度最高,但是任何一本选用的唐诗数量都远大于《小仓百人一首》的一百首,不具备可比性。而人教版中小学课本课内必背部分为83首,与《小仓百人一首》100数据较接近,具有可比性。
二、二者“月”意象使用數据
“中小学古诗词”课内必背83首中有13首用到了“月”意象,占16%,《小仓百人一首》中一百首诗共有12首诗用到了“月”意象,占12%。显示中日两国诗人对月亮的钟爱,都喜欢用“月”意象来表情达意,在高兴、伤感之时都有赏月的习惯。
三、“中小学古诗词”当中的“月”意象使用情况
“中小学古诗词”当中有如下13首诗用了“月”意象。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0首月亮古诗 6.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