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第33卷第6期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bei Industrial Polytechnic
Dec.,2020
Vol.33No.6
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十堰市少数民族乡村产业振兴路径研究
—
—以十堰市员卩阳区清凉寺回族村为例
靖增,何芸,庫玲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湖北十堰442002)
摘要: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十堰市少数民族乡村产业的振兴路径,是要进一步加强乡村组织的领
导力,科学确定产业发展方向,结合市场需求,深化“旅游+”,构建旅、畜、农、商产业综合体,多业融合,协同发展。
关键词:十堰市;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少数民族;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153(2020)06-0043-05
少数民族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给核心水源区的十堰市乡村振兴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挑战在于水源保护限制了一些产业发展。机遇在于政府政策的倾斜,对绿产业的扶持。绿产业符合市场需求,有着宽广的发展前景。十堰市少数民族对于绿种养殖业,有着独特的理念与生产方式,关键是如何解决相关问题、如何壮大绿产业,以带动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带动一片乡村共同致富。本项目组做了有益的探索。
一、十堰市少数民族乡村发展现状
(一)少数民族乡村发展总体状况
十堰市回族人口1.98万人。有1个回族乡,即员E西县湖北口回族乡;11个回族村,即竹山县城关镇东门回族村、竹溪县城关镇日进回族村、员卩阳区杨溪铺镇清凉寺回族村、员E阳区南化塘镇马纵岭回族村、员F西县观音镇境子湾回族村、那西县观音镇天河口回族村、员卩西县羊尾镇老观庙回族村、员卩
西县夹河镇腰滩河回族村、房县化龙堰镇长望回族村、房县化龙镇上营回族村、房县大木厂镇大木街回族村①。
产业发展总体状况:十堰市少数民族乡村,产业多以农业与林果业、畜养业为主,加工粗放,产值较低,经济效益不够理想,而且,多以家庭为单位,产业规模小,生产、经营分散。产业效益较好的村民,多为小康生活;效益较差以及没有产业(农业以外)的村民,温饱而已。因此,产业振兴,涉及该区域少数民族乡村的振兴、村民的生存、发展与幸福。
(二)十堰市鄭阳区清凉寺回民村基本状况
十堰市员卩阳区杨溪铺镇清凉寺回族村依山傍水。丹江口库区回水淹没至该村村边。该村距杨溪铺镇2公里,距员E阳区城区约7公里,距十堰市主城区约1小时车程。该村登记在册人口316人,其中回民196人,占比62%。外出务工青壮年190人,留守126人。留守成人基本都在55岁以上②。
产况:该村水清山秃人穷的贫困山村。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搬迁与乡村扶贫以来,回族村陆续培养錄50亩、草莓30亩,林舸植(承
①资料来源:十堰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②资料来源:现场调查及郎阳区清凉寺回族村村委会。收稿日期:2020-12-06
作者简介:靖增(1963-),男,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产业发展;虞
游产业发展。
教授,研究方向:旅游产业发展;何芸(1982-),女,湖北汽车工业玲(1988-),女,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
靖增,何芸,等: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十堰市少数民族乡村产业振兴路径研究一以十堰市郎阳区清凉寺回族村为例
包)大户27户,牛羊極大户12户,农家乐8户(其中,回民农家乐6户,汉民农家乐2户)。回族村家庭最高年臥30万元,最低弾瞰A4000元。源捱为务工收入、耗[收入、扶贫收入,其次还有农田补贴收入、占用地补贴等®。
目前,清凉寺回族村组建了专业合作社。该村
存栏牛羊2200多头,村集体板栗园1200多亩。清凉寺牛羊肉成为十堰城区、员卩阳区城区市民的抢手货,农家乐清真回民菜成为一大特①。
二、清凉寺回族村产业发展的优势
从清凉寺回族村的状况看,其产业发展具有以
下优势:
(一)初具产业发展基础
清凉寺回族村发展较好的产业,一是牛羊畜
养,存栏量初具规模,而且,该村牛羊肉味道鲜美,
是典型的“土牛土羊”;二是韭菜种植有一定规模。
该村土壤,尤其是牛羊粪发酵后适合种植小叶韭
菜—
—俗称山韭菜,其味辛香,回味悠久;三是有一
定规模的山地瓜果种植。同时,较为完善的基础设
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政府扶持力度较大
一是享有国家少数扶持。清凉寺回
族村被湖北省民族事务宗教局批准为少数民族村
之后,享受到一系列优惠政策、项目资金扶持;二是
地方政府重视。杨溪铺镇政府委派一位副镇长在
该村作为驻村干部,南水北调移民搬迁、扶贫项目
与资金等优先考虑;三是该村新农村建设成果就是
政府扶持的典型。相信在乡村产业振兴潮流中,该
村更会得到政府关注与政策扶持。
(三)区域内民族特较为鲜明
十堰市域居民绝大多数都是汉民族,少数民族
人口相对稀少,而聚且民族特较为鲜明的,就
十堰旅游是回族村。清凉寺回族村是其典型。其特,一是
民居,有典型的回族元素;二是清真饮食特;三是
清真寺、阿匍为代表的宗教特;四是回族特有的
节庆及生活特。
(四)地理位置优势较为明显
丹江口市马湾回族村、竹山县东门回族村,虽
处在县城(市)中,但市场较小。其他少数民族乡
村,基本上都处于远离城市的大山之中,比较而言,清凉寺回族村处在十堰市城区郊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市场优势与交通优势等。
三、清凉寺回族村产业发展的问题
清凉寺回族村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其产业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村组织两个能力相对不足
村组织是指村支部、村委会、村合作社。村支部、村委会是乡村的正式组织。村合作社,是村民自愿组成的民间产业组织。
两个能力,一是指土地统筹利用能力。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但土地承包到户以后,代表村民集体利益的村委会,对土地的整体规划、使用力受到承包后农户的制约;二是组织村民能力。回民村现实是:养殖大户多不愿听从安排;多半村民外出务工,没法安排;留乡的大多数是55岁以上的老人,劳动力不足不好安排。如何规划回族村产业发展,如何合理调动、安排劳力,如何吸引年富力强的村民留乡、回乡发展,如何动员种养殖大户带领其他村民共同致富,就是对村领导能力的有效检验。
(二)业态初具雏形但尚未完全形成“产业”,且生产有一定盲目性
产业形成的标志,一是具备一定的规模;二是有专门化的技术、管理人员以及工人且形成体;三是该产业有一定的社会影响,承担着不可或缺的社会经济功能;四是有专门化的生产技术装备和技术经济特点②。结合清凉寺回民村,其牛羊畜养具备养殖业雏形,但技术、管理人员及工人体没有完全形成,仅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状态;社会影响及社会经济功能—
—2200多头牛羊存栏,相当于每天可提供6头牛羊肉,所以,其对十堰市的影响程度几乎可以忽略不
计;种植业:1200亩板栗,蔬菜瓜果,产销都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农家乐,多数时间呈关门状态,客人寥寥无几,偶有郊(自驾)游的客人光顾,也不一定在农家乐就餐;更没有旅行社组织的客源前来旅游。所以,旅游更没成“业”。只能说,清凉寺回民村涉足了多个业态而已。但也正因为没有真正、完全形成“产业”,产业振兴才具有特别的价值。
至于生产的盲目性,表现的关键点,就在于村
①资料来源:现场调査及郎阳区清凉寺回族村村委会。
②百度百科:产业形成的标志.baike.b aidu/item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第33卷第6期
民的养殖、种植,并不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而是在政府的引导与村民的“感觉”上,就如鄭阳区政府主导大面积种植“香菇”,诸如“香菇小镇”、“香菇村”等,红火没多久,存活没几家。盲目上马的项目劳民伤财。如何结合各村的资源优势,寻求到合适的市场需求点,有针对性种养殖以及发展旅游业,才是乡村产业振兴、可持续发展的解锁点。
(三)产-供-销链条不够完整
该村种养殖业,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其特点是分散,量小,依靠私人关系建立供应、销售渠道。大户供销渠道相对稳定,但担心其他村民形成竞争关系,占领其渠道,抢走其生意;没有稳定销售渠道的村民,等待商贩上门收购,所以,产量更小。回民村的畜养、农林种植产品,没有完全组织起完整的产一供一销产业链条:没有统一协调安排生产,没有统一采购原材料,没有统筹销售渠道,增加了成本,削弱了销量,限制了发展。
(四)产业合作社功能未充分展现
合作社是劳动者在互助基础上,自筹资金,共同经营、共同劳动并分享收益的经济组织①。合作社至少应具有四个功能:一是技术指导功能;二是了解、预测市场需求、规划产能与发展功能;三是原材料采供功能;四是市场链接与销售功能。清凉寺回民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呈松散状,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技术上少有切磋交流与指导;原材料采供、生产、市场销售基本上没有以合作社身份去主导、参与,更谈不上对市场需求的了解、预测与产能规划。
(五)存在着“两个冲突,四个限制”问题
两个冲突,即存在着养殖业与旅游业,与水源保护发生冲突。一是养殖业与旅游发展的冲突,主要表现在牛羊等养殖业粪便的气味较大,尤其是春夏季节,难闻的气味,会严重影响到旅游发展;二是牛羊粪便可能污染水源;三是出于水源保护需要,水上旅游项目容易受到政府否决。
四个限制,一是传统的村委会治理结构限制了乡村产业发展。传统的村委会,由支书、村长、副村长、治保主任、妇女主任、会计、出纳组成,分工负责乡村公共事务,完成乡政府委派任务,协调各方面关系。在新形势下,产生了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是独立于村委会之外,还是有机地与村委会结合起来?如何结合?这是一个挑战;第二个挑战:以家庭为单位的畜养、种植,村委会能否参与其中?以怎样的身份参与?
二是当产业达一定规模后产能将受到销售的限制。就目前来说,十堰市乡村产业一般是结合当地市场需求的。当种养殖户多起来,容易产生恶性竞争、邻里矛盾—
—这种状况,实质上是超出市场容量造成的。如果同“一窝蜂”种植蘑菇一样搞牛羊蓄养、韭菜种植等,也可能会超过市场容量。所以,市场开发就成了乡村产业发展的引擎。
三是场地小、人手少,产量较低、资金匮乏的限制。目前,清凉寺回族村的种养殖,基本上是传统的技术、方法,其好处是产品保留了原始的味道,绿,健康。不足是产量较低、价格偏高。大户想扩大生产,却受到场地小、人手少的限制;其他农户,想做种养殖,但缺乏资金与技术。
四是劳动力与人才缺乏的限制。产业振兴,离不开劳动力与人才。而目前留守老人成为乡村发展的“主力”,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尴尬。
四、少数民族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
少数民族产业发展路径,概括为:培育旅游龙头,壮大产业龙身,活跃商贸龙尾;深化“旅游+”,产业融入旅游业,构建旅、畜、农、商综合体,多业融合,联动邻村,协同发展。
(一)合理规划产业发展方向,使水源保护与绿产业同步发展
少数民族乡村产业的发展方向,影响着该村产业的前景,既要有当地资源支撑,又必须与市场需求吻合。清凉寺回族村的产业,考虑到南水北调水源保护与追求健康的市场需求,应明确其产业核心为“绿”:绿畜养、绿种植。即牛羊等动物畜养,遵循动物生长规律,不添加任何激素;林果瓜蔬,使用农家肥。这种绿产业,更加促进水源保护,促进旅游购物的发展。
(二)构建“三结合”村委,进一步提高乡村组织能力,提供发展组织保障
乡村组织的能力,是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的组织保障。所以,有必要突破乡村传统村委会结构,构建“三结合”组织形式:村支部代表党管理乡村,村委会接受村支部领导。这是核心,应坚定不移。
①MBA智库■百科:合作社.wiki.inbalib/wiki/
靖增,何芸,等: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十堰市少数民族乡村产业振兴路径研究一以十堰市郎阳区清凉寺回族村为例
村委会由村民选举乡贤构成。乡贤,是乡村的能人,致富的行家里手,同时,更是思想先进、乐于奉献、甘心为全村服务的人。由村民选举合作社社长(乡贤)担任村长。党支部书记可由党员选举入党的社长担任,也可以由下派的乡领导或村官担任。“三结合”村委会结构,并不是党支部、村委会、合作社三个机构一个班子,而是主要领导在三个机构中担任重要职务,对于村事务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力,既能充分考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更能把合作社与全村产业、公共事业发展有机融合起来。
(三)培育旅游龙头,壮大产业龙身,活跃商贸龙尾
1.把旅游业培育成龙头,带动多业并举,构建产业综合体,协同发展
(1)旅游业具有龙头潜力,能够带动多业发展。清凉寺回族村旅游基础较好,农家乐旅游得到一定发展。该村未来,宜考虑把旅游业当作龙头加以培育。因为,畜养业、农林果业,可以作为村支柱产业,但拉动力却不足。业界、学界公认旅游业具有较强的拉动力,能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消费流,带动多业发展,如餐饮、农副产品、牛羊肉等的销售,带动就业,带动商业的繁荣。
(2)构建“旅游+”产业综合体,协同发展。旅游业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多个业态。少数民族乡村布局产业,宜有意识把多个产业作为重要环节融入旅游业链条:一是把种养殖业作为观光产品,如牛羊的养殖、放牧,产品的加工等,让游客看到绿产品的生产过程,感受到绿、健康、放心;二是把种养殖产品开发为参与性、体验性旅游产品,让游客观赏、参与,乐在其中;三是把种养殖产
品作为绿旅游商品出售。所以,养殖业、农林果业,不再是单纯的种养殖业,而是旅游业链条的“游、购、娱、吃”四大环节,从而使旅、农、畜、商四大业态有机融合,形成产业综合体,协同发展。
2.壮大龙身:以循环经济为支撑点,着力壮大支柱产业
(1)以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即物质循环流动型经济,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清凉寺回族村的旅游业、养殖业、种植业,都要走绿产业的发展道路。绿是核心,是特,应坚定不移。不仅如此,更要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畜养业饲料(农作物如玉米、豆类等叶杆)一农家肥(动物粪便发酵)一种植农林瓜4市场消费绿禽畜、农产品一资金扩大再生产。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
(2)入股合作筹资,壮大支柱产业。清凉寺回民村的支柱产业,即绿畜养业、农林果业、旅游业。壮大的路径:
其一,壮大畜养业、农林果业。一是坚持绿畜养,不使用催长添加剂,坚持使用农作物叶杆加芝麻渣饼喂养牲畜;坚持种植业使用农家肥,少用或不用农药化肥,实现生态无公害;二是扩大禽畜养殖场并远离村庄,避免空气污染影响旅游业;三是打破有名无实的“合作社”状态,突破家庭单打独斗的种养殖模式,村民自愿入股合作社,合作社集中种养殖,扩大种养殖规模,进一步实现种养殖科学化、
规范化、集约化。合作社吸纳社员股金,能有效改善发展资金匮乏问题。社员共担风险,分享合作社红利。
其二,突出民族特,壮大旅游业。改变现有的农家乐旅游产品单一、游客稀少状况:一是突出绿、健康主题,打响“清凉寺回民村”特品牌。少数民族特,在十堰市具有差异性、一定吸引力。所以,该村旅游要突出民族特;二是丰富旅游产品类型,增强参与性、体验性,如适应游客健身需求,开发健身步道;适应娱乐需求,开发如斗羊、斗鸡,人羊摔跤,亲子(情侣)种植、养殖、采摘、垂钓等项目,吸引游客观赏、参与,乐在其中;三是做好营销,与旅行社、健身旅友建立关系,广泛吸引游客;与社区、企事业单位建立关系,仅节庆物资一项就能给乡村增加可观收入;四是把回族村旅游与多个景区联动,如员卩阳区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或汉江国家湿地公园-清凉寺回族村一日游等。
3.活跃商贸龙尾:以商贸促成多种业态有效融合
清凉寺回民村,一是鼓励村民利用自家房屋开店经营,形成全村商业氛围,供游客购物、商贩批发;二是可以在城市设置“清凉寺回族村”品牌专营店、餐馆,既能扩大销售,又能有效宣传品牌;三是开展线上销售,把市场拓展到外地。商贸的活跃,将加速产品销售,加快资金流转,促使旅、畜、农、林多种业态有效融合。
(四)健全合作社功能,形成良性的产业链条互动充分发挥合作社功能,根据市场需求信息,统一安排生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经营,包括原料采购、渠道销售,形成产一供一销链条良性互动,良性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第33卷第6期
循环。市场拓展,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原动力:一是现有十堰市场的渗透拓展,二是外地市场的拓展。所以,合作社一大核心功能就是市场调查与拓展,这是产业链条良性互动的前提。
(五)联动邻村,做大做强,共同致富
由于一个村人口、土地、资金有限,所以,要做大做强产业,就有必要联动邻村,成立合作联社。联社由各村合作社出资组成,统一安排生产、经营,共担风险,共享红利。这样,既能做大做强产业,又能形成竞合互补关系。而且,邻村合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劳动力、土地、资金不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共同致富。也相信,乡村产业做大了,一定能吸引年轻人留乡、吸引城里人下乡创业。如果村委会充分利用国家创业政策,制定优惠政策,一定能吸引众多的年轻人到乡下创业,解决劳动力与人才缺乏问题。
清凉寺回族村,作为个案,具有典型性,同时,也具有核心水源区其他少数民族乡村的共性。与清凉寺回族村基本类似的有两个村,不同的有八个村。不同就在于其远离城市,但其也具有与清凉寺回族村相近的发展乡村产业综合体的潜力、能力,因此,发展路径可相互借鉴,扬长避短。
Path of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of Shiyan Minority Villages
in Core Water Source Area of the Middle 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Case Study of Qingliangsi Hui Village in Yunyang District of Shiyan City
JING Zeng-qun,HE Yun,TUO L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ubei University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Shiyan442002,China) Abstract:The path of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of Shiyan minority villages,the core water source area of the middle 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is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leadership of rural organizations,scientifically determine the direction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and deepen a tourism plus”according to market demand,build tourism,livestock,agricultural and commercial industrial complex to achieve multi-industry integration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Key words:Shiyan City;the core water source area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minority;rural revitalization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