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46055_古老长墙
2010
年春天,一个沙尘暴肆虐的正午,
北竹山县大庙乡与陕西白河县交界处,站在高山陡岭中一段被称作『楚长城』古老石墙上,面对着朦胧的远山近树,想起两个月前,在此以东数十公里外一段山脊上、几乎一模一样的石墙下,个迷茫的夜晚
。老
墙湮没在崇山峻岭间的谜团
一本清朝古书一座楷书城门
2010年正月的一个晚上,我被骤然响起的一阵类似炮声的奇怪的闷响惊醒,钻出帐篷,爬到山脊俯看,远处山下阵阵火光冲天,明明灭灭。冷风一吹,我很快清醒过来,那不过是农历正月十五的鞭炮声。不能怪我一时恍惚,我们宿营的地点,正是一处古战场。
我们的帐篷扎在一座厚实的关口下面,背风且平坦。帐篷两边,残存的古老石头边墙连绵不断,蜿蜒曲
折,隐入难以穿越的丛林,不知道究竟有多长。石墙低处不到一米,高的也就三五米,没有战争,就不会有长城。史料记载,我们所在的这道山脊,属于大巴山脉的一条支脉,
如今,湖北、陕西两省,基本还以这山脊——或者说就是以这道被称作“楚长城”的古老我们从陕西白河县一侧爬上山脊,用了整整一天。我们最关心的,是这段“长城”往西,;往东,是否真能像书上写的那样,一直延伸到河南。
白河县城陡立在汉江边,一副“小重庆”的模样。上山前,我们拜访了白河县志办主任艾
湖北十堰张湾区
白马山山顶有个道观,建立在那些古城寨遗址之上,这里唯一还在修行的老道带着我们去寻“楚长城”。
文仲先生,二十年前编修县志时,他便对“楚长城”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的观点很鲜明:“竹山、白河边界的这段城垣,只是清代白河县修筑的边墙,是对竹山一侧的防御工事,绝不是什么‘楚长城’。”他说:“一本叫作《东坝风土人情记》的古书,对此记载得清清楚楚。”
我们决定实地寻访一趟。从白河县城沿公路往南几十公里,到卡子镇,只见高山耸峙,地势险要。如果继续沿公路向南往竹山、竹溪方向,高山之颠就是两省之间重要的地标——界岭垭。艾先生说,界岭垭两边还都残存有石头城墙,很容易看到。我们决定不走公路,而是沿乡间小道继续向东再折向南,一路打听那个叫东坝的小山村,艾先生之前提到的那本古书,其收藏者钱静民女士就住在东坝村。
《东坝风土人情记》写成于清光绪末年,作者黄弼臣就是东坝人,曾任河南西平县知县,后告老还乡。和很多老式文官一样,黄知县有记录家乡风物的雅好,他的这本文存,现在成为一份难得的“楚长城”实物史料。
我们发现,这大山深处人烟并不稀少,沿途有一些巨大的老宅子,华美到令人惊叹。原来,这一带曾是陕、鄂之间一条举足轻重的盐茶古道,千百年来一直是当地的交通要道,直到近几十年修筑了经过界岭的公路。
边走边问,终于在白河县卡子镇月星村大南沟的东
坝到了收藏《东坝风土人情记》的那户人家。让人沮丧的是,钱静民女士几年前已经去世,那本古书,是她毕业于黄埔军校的丈夫黄继远祖上所传。我们急于知道古书的下落,追上山,到正在打猪草的钱女士的孙女,她说,奶奶去世后,书被住在河南的六伯借去,一直没有还回来。她证实了那本《东坝风土人情记》确实存在:“小时候看过,手写的,全是古文,不怎么看得明白……”
我们又到当地村民,打探山上的“长城”还有多少遗存,人们都说这些年毁坏很厉害,留下来的城墙越来越少,有的是因为自然风化,有的是砌了田埂,还有人打猎撵山,将城墙上的石头推下山驱赶林中野兽……至于修建年代,说法不一,莫衷一是,有的说:“听父亲说,我爷爷就修过,有百十年吧。”按时间推算也就是清朝。也有的说:“有的地段修得早,有的地段只不过百十年。”还有人说是朱元璋甚至是秦始皇修的……村民热情地给我们指点:“你们要看古长城,有两个地方比较完整,一处是向东,走去竹山方向的‘大路’,能看到很长的一段,但只能看到城墙;另一处是向南,有很多年没人走的小路,只能看到不长的一段城墙,但还有一个城门,城门上还有字。”于是我们决定向南,去那个有城门的地段。
从大南沟上山,起初还有一些古石板路,正是往昔
楚国古方城
2009年,经过7个多月的考察,专家认定,位于湖北十堰市郊牛头山的一处古寨是2000多年前的楚国古方城遗址,也是“楚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楚国古方城建在海拔808.5米高的山顶,南面背依主峰牛头山,与牛头山天池和山间大坪地相连,古寨城寨墙在卫星图上清晰可见。古寨居高临下,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堑气势,向西可远眺花果山、黄龙山等山,向北可俯观十堰城区。
消失的古城
鄂西北最重要的两个古代行政中心——郧阳府和均州城,因为修建丹江口水库,都已被淹没在水下。
明朝成化十二年(1476年),朝廷在汉江边今郧县城所在地初设郧阳抚治,辖鄂、豫、川、陕毗邻地区的五道、八府、九州,东至湖北德安府随州界,西至四川广元县界,南至四川巫山县界,北至河南灵宝县界,钳制汉江流域近三千里。郧阳抚治的首府,就在如今已淹没在丹江口水库水底的郧阳古城。
均州故城所在,目前是丹江口市均县镇,因为南水北调,正进行二次搬迁。
寻楚长城
专题
Feature    1.白马山山顶的敌楼在湖北冬季的浓雾中显得更加厚重沧桑。
2.当地古城墙就地取材,可用夯土的地方用夯土筑城,在这种山巅之上,岩石就成了城墙的主要建筑材料。
3.白河县县志办的主任艾文仲先生,虽然已经退休,但一直致力于整理楚长城的历史资料,为我们的探访提供了大量的史料支持。
4.白马山顶刻着楷书铭文的城门。
5.我和探险队正在攀登,这条城墙蜿蜒而上,最高可达圣母山顶峰。
3
2415
寻楚长城
的大道,路旁仍有众多年代不详的古民居,虽都破败不堪,但残存的雕梁画栋、精美的砖雕石刻仍在顽强诉说古道往昔的繁华。整整走了一天,晚上在一处水边高地宿营。次日早早上山,
走过两处废弃的民居,却再也不到路的踪迹了。从地势看,这里应该已经离山脊不远,但天气变糟了,风雪交加,积雪虽薄,但又湿又滑,很多地方还要在树丛里低头钻过。终于到达山顶时,已是黄昏,果然看到依稀的小路从一个城门穿过。城门早已坍塌,只能依据残迹推断它本来的模样,仔细察看,并没有发现字迹,城门左右也只有不过几十米长的两列乱石砌成的残墙。
我们沿着相对好走的左侧主山脊搜寻,在城门左侧一百多米的地方又看到了一段石墙,高不过一两米,厚度也就一米,能明显看出,曾经有人在原来更古老、更厚的墙基基础上重新修缮过。跳上石墙,走了百米,视野忽然开阔,只见一轮圆月高悬在天际,脚下是一片白花花的云海,云雾涌来,瞬间淹没了身边的古石墙、周围的大树和远处的山,天地间一片迷茫……
我们在大山中寻觅了三天,沿两边的山脊走了很久,偶尔会在望远镜中看到远处山脊上似乎有一道城墙,但距离太远,看不真切,走过去的话,翻山越岭起码要一天,山实在太大,林子又密,实非易事。
我们下山走的是山脊另一侧的道路,相对好走很多。一个多小时后,看到一个比较完整的城门,两边有一副石刻阴文楷书楹联:“天开北阙人皆仰,马放南山鹤不惊。”这应该就是东坝村民说的那个有字的
城门了。文字是楷书,足以说明此城门肯定与秦始皇统一文字前的楚国无关,楷书是汉代才由古隶演变而成,宋代《宣和书谱》曰:“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书。”
继续下山,往南几里地便是湖北竹山县双台乡的张家湾,当地老人打听“楚长城”,说法与白河那边大同小异,仍是年代莫辨。从张家湾再徒步几公里,是湖北银矿,已经有班车
通十堰市区了。
十堰旅游跳上石墙,走了百米,
视野忽然开阔,
只见一轮圆月高悬在天际,脚下是一片白花花的云海,云雾涌来,瞬间淹没了身边的古石墙、周围的大树和远处的山,天地间一片迷茫
……专题
Feature 白马山古城门的内侧,城门高
不足两米,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这里是长城吗?这个长城可真够矮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