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维修
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报告
随着进入 21世纪,能源问题已成为困扰全球各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石油这一工业发展黑血液的逐渐枯竭要求人们不断寻新的能源,并且逐步改变目前的用能方式及结构。传统汽车在全球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使人类面临能源短缺、气候变暖、空气和水质量下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各国政府部门与跨国汽车企业从不同技术路线出发,加大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力度。未来的汽车仍将是以电能驱动为主,这是国际汽车界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的既定共识。具有高效率、无排放,不依赖汽油的纯电动汽车是将来城市用车的主要发展方向。跨国汽车企业从不同技术路线出发,加大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力度。各个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燃油车退出市场时间表。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需要职业学校培养新能源汽车维修相关的技能型紧缺人才。因此我校也开展了相应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人才需求分析调研,经过调研,我们认为我校开设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是有必要的,可行的。以下将从新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及新专业建设的可行性重点视角来阐述申请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的主要理由。
新能源汽车排名前十名
一 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分析
(一)车企全面布局新能源汽车浪潮已起,势不可挡。
两大因素驱动下各大车企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一是市场因素,特斯拉 Model 3 发布后预订量迅速突破 40 万辆,传统车企首次感受到来自电动车的压力;二是政策因素,中国的双积分政策使得各大车企面临较大的考核压力,不得不加大新能源汽车布局,同时海外国家屡屡传出的禁售燃油车新闻也迫使各大车企需要加速电气化的转型。不论是全球车企巨头还是自主品牌车企, 各大车企均已出台新能源汽车中长期规划,将投放数量众多的新能源汽车车型。
2018 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产量达到 74 万辆, 2020 年有望达到 165 万辆。 1)短期看,受益低速电动车消费升级和分时租赁需求, A00 级电动车持续放量,叠加限购城市新能源乘用车需求释放,以及优质车型供给有望打开市场化需求,预计 2018 年新能源乘用车产量有望达到 74 万辆,同比增长 38%。
目前我国新能源乘用车消费仍以 A0 和限购市场为主。 2017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
55.64 万辆,同比增长 72%,表现优异。分级别看,A0 级电动车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的主要产品, 2017 年 A00 级电动车销量达到 30.27 万辆,同比增长179%,占总销量比例快速提升至 54%。2017年全国新能源乘用车上牌数为 49.89万辆。分区域看,六大限牌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天津、广州 2017年新能源乘用车上牌数排名前列,合计为 23.38万辆,占全国比例达 47%,表明我国新能源乘用车消费主要依靠汽车限牌城市。
汽车生产商已经开始大型战略转型,同时新能源汽车车系也如雨后春笋般进入市场。2018年至少有20款全新或换代车型上市,包括 11 款纯电动车型和 9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分企业来看,自主品牌车企仍为投放主体,2018年有众多优质车型上市,如上汽荣威光之翼,比亚迪秦、唐换代车型;互联网车企也开始进入车型投放阶段,如蔚来 ES8、车和家 SEV;合资品牌车企也在逐步追赶,如蒙迪欧 Energi、索纳塔9插混版等。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性人才培养有迫切的需求
随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巨大的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以纯电动汽车的研发,维修保养为出发点,掀起了开设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的热潮。专业人才培养的兴起,不仅有利于解决新能源汽车领域人才匮乏的严重问题,而且对于缓解当前部分毕业生专业
技能与市场需求错位、就业压力大、薪酬低的状况有着直观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抢占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世界各国,特别是许多发达国家不约而同地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由于汽车行业需要整合多方资源,也是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这就意味着它的发展需要多层面、高素质、复合型、技能型的人才。因此,如何正视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探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景展望
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将带来汽车行业革命性的变化,汽车的安全性、行驶效率等将大幅提升。目前新能源汽车已得到各国政府以及企业高度重视。根据预测,到 2030 年全自动驾驶汽车将达到 9.8%的渗透率,配备部分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渗透率将达到 15%以上。受益于产业和政策共振,国内 L1 级和 L2 级渗透率将快速提升,中高级智能汽车(L3-L5)商用化即将到来。 辅助驾驶 ADAS 在未来新车准入规定升级,
同时核心部件成本大幅下降, 已经进入爆发前夜。同时《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战略》等文件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推升到国家层面的高度,并对未来 2020 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提出了50%的目标。预计L1 和 L2 到 2020 年的渗透率分别达 50%和 20%,未来五年将进入快速放量期。
无人驾驶商业化并行发展,特殊场景应用将率先落地。 百度、 Google、北汽、 Uber 等企业均在研究无人驾驶的商业化应用, 完全的无人驾驶汽车可能在景区和园区等特殊场景下率先实现商业化。
智能汽车在 2030 年将超过 20%以上的占比
智能网联的汽车是单车智能和网联智能的融合,需要大量全新技术的融合。 1) 单车智能需要传感器、电动执行端和算法决策端的融合; 2)网联智能是实现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技术。车内、车际及车云(车载移动互联网)的“三网”融合统称为车联网,包含信息平台(云)、通信网络(管)、智能终端(端)三大核心技术,能够将安全、节能及服务三维一体的功能予以实现。
智能网联汽车需要电子、计算机、通信等多个行业的跨领域合作,整车企业在其中的整合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智能网联汽车涉及到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融合,在芯片、通信服务支持、软件服务等领域需要更多跨行业的合作,智能网联企业间的合纵连横将是未来致胜的关键。对于整车企业,多个领域技术融合将带来自身整合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