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摘要]在“双碳”目标下,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大势所趋。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均有了大幅增长,国产新能源品牌发展势头良好,但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如低温性能下降、芯片供应短缺、充电设施不够完善等,因此,我国应提升软硬件实力,合力解决充电问题,缓解新能源车主低温环境下的“里程焦虑”,加快芯片全产业链供给能力,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助力。
[关键词]双碳目标;新能源汽车;现状;挑战
一、双碳目标下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必要性
我国为积极响应气候的变化,制定了“双碳”目标:2020年9月,中国政府曾经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言: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争取在2030年之前达到顶峰值,并要力争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自从将二氧化碳作为控制排放的重点指标后,从国家到地方、从产业到各企业,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响应我国政府的号召,尽最大努力来实现双碳目标。汽车行业上下产业链长,涉及的区域较广:无论是汽车原料批量获取及生产加工过程、零部件的批量生产过程、整车批量生产过程,还是日常运行与维修保养,以及整车回收再利用过程,都涉及碳排放。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提升,汽车行业碳总量减排对于实现汽车双碳目标至关重要。由新能源汽车工作机理可知,相较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
在燃油使用阶段的碳减排效果显著,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实现汽车行业双碳目标的必经之路[1]。2020年10月,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编写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指出我国汽车产业将于2028年提前实现“碳达峰”目标。而新能源汽车正是支撑汽车行业提前
实现该目标的底气。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一)新能源汽车销量上升
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出台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政策、国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不断增强及充电设施不断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潜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指标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呈现出了在波动中能够不断增长的势头,如图1所示。2021年,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状况稳定恢复,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达352.1万辆,同比上涨157.6%。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计,2022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突破五百万辆,占我国汽车总销量的20%左右。
(二)国产品牌发展良好
由图2,根据CleanTechnica网站公布的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品牌销量TOP20数据,我国的比亚迪、
上汽集团、上汽乘用车、长城欧拉、广汽埃安、奇瑞集团、小鹏汽车及长安汽车上榜。其中比亚迪以约59.39万辆的销量排名第二位,在全球市场的市场份额达9.1%。上汽集团以约45.61万辆的销量排名第三位。数据显示,我国的这8大品牌占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28.23%。可见,我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外,理想汽车、蔚来汽车、哪吒汽车、零跑汽车等新能源“新势力”交付量也表现不错,体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三)各级政府大力支持
从国家层面看,早在2001年,我国就已经启动了基于国家层面的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在201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就被我国设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自此之后,我国政府接连出台了国家层面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
展规划以及新能源汽车车辆示范推广、购置补贴及购置税减免、新能源充电桩扶持性电价、充电桩建设、鼓励各级政府及各公共机构采购、针对车企及新能源产品的管理规范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已基本形成全方位、多覆盖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支持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从地方政府来看,2014年上海市就开始为新能源汽车消费者提供免费牌照,除了与国家补贴相配套的市级补贴外,闵行、浦东和嘉定三区还额外提供1.5万—2万元的新能源购车补贴,有力降低消费者购车成本。在海南省,政府在电动充电、停车、保险等环节分别实施不同的价
格奖励,还不断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系列宣传推广活动。此外,海南省稳步推进全省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基本具备新能源汽车环岛出行的条件。广西近年来开展了新能源专用停车位建设、新能源充电设施建设、新能源汽车审批提速等行动。柳州市筛选出适合本地居民出行习惯的新能源汽车作为主推车型,并出台新能源车辆购置和运行补贴、专用停车位供给等政策。在山西,在政府投资和利用国有资源设立的公共停车场、在市政道路两旁设立的停车场,新能源汽车享受免收停车费的政策。新能源汽车排名前十名
三、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面临的挑战
(一)芯片供应短缺
我国汽车芯片产业起步较晚,在车身控制、发动机、底盘等汽车关键部件的芯片上国产化程度仅为3%,还很难达到国际认证标准,用户信任度仍较低。同时,车载芯片供应短缺不仅是我国短板,也是全球的短板。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产业工人缺失和物理基础单元短缺,造成汽车芯片出现了短缺,下游产业链出现了高涨的囤货热情,使上游晶圆厂需求暴增,多个晶圆代工大厂多次宣布上调芯片的代工价格。而制作芯片的原材料比如硅、树脂等也迎来大涨,相关元件的
价格不断攀升,一些特殊元件涨幅超过了40%,最终导致芯片价格进一步疯涨,使得全球的芯片产业出现了不同规模、不同时段的断供,从而导致部分新能源汽车涨价或停售,消费者加价等车现象数见不鲜。
(二)低温性能下降
低温环境下性能下降是当前新能源汽车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主要原因是动力电池在低温环境下性能会出现明显下降,导致容量衰减,从而使续航里程缩小,在北方城市寒潮来袭、气温骤降的冬天,该问题更为突出,根据国内外将近10年累计53款新能源汽车的低温衰减数据显示,六成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在低温环境下续航折损率已超过三成。如果低温环境下频繁使用空调、急加速减速,续航折损率将更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应用领域出现了“南热北冷”的局面[2]。
(三)充电基础设施仍未完善
根据公安部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784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达到640万辆,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中占比为81.63%。但是据中国电动车充、换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仅仅为261.7万台,可见当前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车桩比超过3:1,依旧是汽车远远多于充电桩。从私人充电桩看,由于新能源车主面临车位不足或充电电力负荷不足等问题,当前我国的私人充电桩的安装率仍偏低。而从公共充电桩来看,充电时间长、充电桩故障率高、燃油车占位、布局不合理严重影响着消费者充电体验。此外,我国高速公路沿线充电桩主要集中于京津冀鲁、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3],集中度较高,并未实现全覆盖,易加剧新能源车主的充电焦虑。
四、进一步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对策
(一)提升软硬件实力,合力解决充电问题
首先,丰富充电桩的应用场景。通过合理布局与科技进步,推广个人使用家庭充电桩,同时,着力在社区根据区域内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合理规划布局公共充电桩,并定期进行升级迭代[5]。还可考虑通过市场化运作,外包建立一些专业的充电服务机构,提供精确定位和移动支付等服务,从而实现充电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和专业化运营与管理。此外,相关部门还要健全新能源充电桩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不定期开展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安全检查工作,对管辖区域内的“僵尸桩”要进行定期、严格的清理,及时消除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其次,努力推出快充电池。在《虎年返乡报告》这一网络调查中,约95%的用户一致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问题最好在1个小时内完成。电池技术滞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的发展。因此政府需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培养专业人才,通过不断研发新技术,尽早推出快充电池,从而缓解充电困难问题。
(二)缓解新能源车主低温环境下的“里程焦虑”
新能源汽车低温情况性能降低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向的一大瓶颈。为此,我国亟须组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多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家与动力电池相关企业、科研院所等相关部门,进行专门的科技攻关,通过研发全气候新能源动力电池,从而不断优化、完善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效能,同时通过做
好面向寒冬环境的整车动力系统能量综合回收利用等措施,真正提升新能源汽车的低温性能。同时,还可以通过换电等创新性模式,缓解新能源车主的里程焦虑。同时向广大新能源车主普及推广低温情况下良好的驾驶习惯,如通过加热坐垫减少空调使用频率、减少突然加速减速、冬日尽量停放于室内车库避免气温过低等,尽可能减少非必要电池电量的消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