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注意事项及其引起税会差异的账务处理
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注意事项及其引起
税会差异的账务处理
  一、内容提要
  会计和税收是经济领域中两个不同的分支,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规范不同的对象。会计遵循的是公认的会计原则,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变动;税收遵循的是税收法规,其目的是课税以调节经济。由此产生了会计和税收的差异,进而出现了所得税会计核算的问题。
  本课程对所得税会计的概念、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内涵、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界定、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界定以及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原理作了较为详尽地案例解析。

  二、关键内容
  1.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判定
  2.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判定
  3.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判定
  4.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判定
  5.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6.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7.应纳税所得额的确认和应交所得税的计算
  8.各期所得税费用的确认

 三、知识点精讲
  【知识点】所得税会计的概念▲
  (一)所得税会计的概念
  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处理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是会计学科的一个分支。 

  【举例】甲公司和乙公司都是一般纳税人,甲公司当年违规经营存在100万元,税前会计利润是900万元,乙公司不存在,税前会计利润是1 000万元。

  情况1:税务认可会计罚没收支口径(不合理)
 
  情况2:税务不认可罚没支出(合理)
 

 
 
(二)纳税影响会计法
  【案例引入1】甲公司2×08初开始对销售部门用的设备提取折旧,该设备原价为40万元,
假定无残值,会计上采用两年期直线法提取折旧,税务口径认可四年期直线法折旧。假定每年的税前会计利润为10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则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会计处理如下:
 
【解析】
  (1)设备折旧在会计、税务上的差异
 
2×08
2×09
2×10
企业所得税会计分录
2×11
会计口径
20
20
0
0
税务口径
10
10
10
10
暂时性差异
10
10
10
10
 
2)应付税款法的会计处理如下:
项目
2×08
2×09
2×10
2×11
税前会计利润
100
100
100
100
暂时性差异
10
10
10
10
应纳税所得额
110
110
90
90
应交所得税
27.5
27.5
22.5
22.5
所得税费用
27.5
27.5
22.5
22.5
净利润
72.5
72.5
77.5
77.5
  (3)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会计处理如下:
项目
2×08
2×09
2×10
2×11
税前会计利润
100
100
100
100
暂时性差异
10
10
10
10
应纳税所得额
110
110
90
90
应交所得税
27.5
27.5
22.5
22.5
递延所得税资产
(待摊费用的本质)
借记2.5
借记2.5
贷记2.5
贷记2.5
所得税费用=会计口径利润×所得税率
25
25
25
25
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25
  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7.5
借:所得税费用    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2.5
  【理论总结】该方法认为,当会计与税务产生收入、支出上的暂时性差异时,应当以会计口径的利润认定所得税费用,以税务口径的利润认定应交所得税,二者之差通过待摊、预提来调整,其中待摊费用使用“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预提费用使用“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
  【案例引入2】资料同例1,如果将会计折旧口径与税务折旧口径互换,则纳税影响会计法下的会计处理又会如何呢?
  【解析】
  (1)设备折旧在会计、税务上的差异
 
2×08
2×09
2×10
2×11
税务口径
20
20
0
0
会计口径
10
10
10
10
暂时性差异
10
10
10
10
  (2)纳税影响会计法下会计处理
项目
2×08
2×09
2×10
2×11
税前会计利润
100
100
100
100
暂时性差异
10
10
10
10
应纳税所得额
90
90
110
110
应交所得税
22.5
22.5
27.5
27.5
递延所得税负债
(预提费用的本质)
贷记2.5
贷记2.5
借记2.5
借记2.5
所得税费用③=会计口径利润×所得税率
25
25
25
25
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2.5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2.5
借:所得税费用25
  递延所得税负债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7.5
【理论总结】纳税影响会计法认为,当会计与税务产生收入、支出上的暂时性差异时,应当以会计口径的利润认定所得税费用,以税务口径的利润认定应交所得税,二者之差通过待摊、预提来调整,其中待摊费用使用“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预提费用使用“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
  【备注】如果碰到“非暂时性差异”则只能按税务口径认定“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
说明:利润表债务法的由来
项目
2×08
2×09
2×10
2×11
税前会计利润
100
100
100
100
暂时性差异
10
10
10
10
应税所得
110
110
90
90
应交所得税
27.5
27.5
22.5
22.5
递延所得税资产(待摊费用的本质)
借记2.5
借记2.5
贷记2.5
贷记2.5
所得税费用=会计口径利润×所得税率
25
25
25
25
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25
  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7.5
借:所得税费用    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7.5
  (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例1
 
  【规律总结】
  ①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②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会追加应税所得,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会冲减应税所得;
  ③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匹配“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列入借方,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列入贷方。
  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本期发生额(登账额)=当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变动额×所得税率。
  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该时点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