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
【知识体系】
一、基本线索
明初实行海禁到清初发展到闭关锁国→近代晚清政府被迫开放→现代中国主动对外开放
二、认识
1、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其实质是自然经济封闭性在外交方面的反映,同时与统治者的腐朽愚昧相关。
2、闭关锁国政策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能维护国家的主权,但最终只能导致落后挨打。
3、近代中国的被迫开放与现代中国的主动开放有着本质的区别
4、闭关只能导致落后挨打,主动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是强国的必由之路。
5、改革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是社会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直
接动力。
主题: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
(一)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1、定义:明清时期实行的一种经济政策,它严格限制国人出海贸易和外国人到中国来贸易。
2、表现:清朝只允许广州一地与外国通商。
2、原因:(1)明初东南沿海倭患猖獗;(2)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3)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势力;(4)担心外来势力对清王朝的干扰。
3、影响:(1)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2)消极影响:①割断了中西方正常的贸易往来,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二)近代中国被迫开放
1、史实:自战争后至清王朝被推翻,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几十处。
2、原因: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无法抵御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清政府的腐败妥协。
2、影响:通商口岸成为创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和社会习俗变迁较早的地区之一;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的附庸;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三)现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1、历程:
(1)开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成为开创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起点。
(2)经济体制改革
①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步骤:先农村——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
作用:极大的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3)对外开放
①历程:建立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其特点以引进外资、高新技术产业、加工出口产品为主,具有人才、技术、知识密集等特点)→沿海开放城市(1990年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内地省会城市
②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③作用:
闭关锁国政策(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①标志:1992年中共十四大
②根本: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即由过去的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以市场为主配置资源。
③问题: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在对经济调节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来一定的盲目性甚至破坏性。
④对策:为了克服市场经济的缺陷,必须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即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⑤作用:保持了经济稳定高速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5)应对经济全球化
①措施:①积极加入和建立经济区域集团组织;②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③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技术升级;④积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加入世贸组织:1986年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国)
地位的申请;1986年9月参与乌拉圭回合谈判;2001年12月正式进入世贸组织。
③加入加入世贸组织的利与弊
利:(六个有利于)①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分工;②有利于在平等条件下参与国际竞争;③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有利于直接参与决策过程,维护自身权益;⑤有利于改革开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⑥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弊: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关税的大幅减让,使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甚至受到冲击。
④如何应对:①利用WTO成员身份,积极参与决策,减少不利因素;②运用国际惯例,增强经济竞争力;③加强经济结构的调整;④营建稳定和平的国内国际环境。
2、理论指导:理论——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
3、意义: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显著提高;中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增强。
4、认识: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策必须根据国情和形势的发展而不断调整;要重视制度创新;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热点链接】——中国的外交
1、中日建交30周年
2、中美关系的改善
【强化训练】
1. 中国古代除了频繁的对外民间贸易外,还存在着大量的对外官方贸易,被称之为“贡赐贸易”,这些“贡赐贸易”
A.经济赢利是主要目的 B.是中原政权最主要的财政来源
C.是对外经济掠夺的重要手段 D.有利于加强中外友好往来
2.清前期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他们
A.一直实行海禁政策 B.仅允许外国人以贡献名义进行贸易
C.限制国人出海贸易 D.在广州设立政府机构公行,统管外贸
3.战争后,中国茶叶出口量大增,从表格中能反映出的有效历史信息有
年份 | 1840年 | 1860年 | 1870年 |
出口量 | 1.9万吨 | 5.51万吨 | 10.00万吨 |
①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②中国市场日益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③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顺差拉大④中国商品在世界贸易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对于中国入世,人们普遍认为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上来说是利大于弊,其中的“利”主要表现在:①能使我国广泛参与国际分工②能使我国大中型企业迅速摆脱困境③有利于我国增加优势产品的出口④有利于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参与公平竞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根据中国对外贸易的数据记载:1865年,在对外正当贸易中,中国第一次出现逆差。这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A.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促进了新的生产方式的传播
C.造成中国白银的大量外流 D.农产品商品化水平下降
6.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英国国王派遣马戛尔尼带着使团访问中国,急于打开中国的贸易门户,但是他们的通商要求遭到中国乾隆皇帝的拒绝。你认为乾隆拒绝的理由最可能是
A.“至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一节,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
B.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C.天朝统驭万国,一视同仁。若俱纷纷效尤,以难行之事妄行干渎,岂能曲徇所请。
D.“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7.列强对华进行资本输出1894年统计约有1亿美元,到1914年已增至9.6亿美元。造成此现象的根源是
A.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的激烈对抗的结果
B.日美成为侵华的主要竞争对手,竞相对华资本输出
C.中国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抵制了列强的商品输出
D.第二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侵华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8.改革开放以来设立的经济特区被视为“窗口”和“实验地”,其主要表现在
A.享有特殊优惠政策 B.实行不同于祖国大陆的社会制度
C.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D.便于采用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9.改革开放后,有着丰厚“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底蕴的广州地区率先成为对外开放窗口,下列不是其有利条件的是:
A.地理上毗邻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海外华侨众多,便于引进港澳台的资金和外资
B.地处沿海,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
C.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一直是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心之一
D.建国初是我国重工业重心,经济基础好
10.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和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都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只有适时调整与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②经济体制改革要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④坚持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20世纪80年代前期,在一次谈话中说:“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总之,三十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映了
A.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前提 B.国际环境决定着中国的对外政策
C.对外开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动力 D.坚持对外开放是从历史经验中得到的
12.冷战时期,美国遏制中国的政策包括
①发动侵朝、侵越战争 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与苏联缓和关系 ③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 ④对中国大陆实行全面经济封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十年后”中美之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C.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尼克松访华
14.圣诞节期间,在美国纽约迪斯尼世界、梅西百货等名店,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商品(右图)。欧盟一位高级官员不禁感慨道:“如果离开中国制造的玩具,那么,世界上的儿童就会失去很多欢乐。”以上材料充分说明了
A.政治的多极化趋势 B. 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C.文化的多元化趋势 D.中国是一个发达国家
15.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主题是“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以下哪个事例不属于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