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拿来主义》关于海禁与闭关政策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_百度文 ...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3.8《拿来主义》关于海禁与闭关政策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闭关锁国政策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1995年的高考题还考查了这个概念。但有些教师对这个概念和海禁还不十分明确,事实上这是两个不同概念,两种不同政策。
首先,二者实施的时间有别.早在明初,朱元璋就明白地表示“朕以海道可通外邦,故尝禁其往来”,即实行海禁,禁止私人出海贸易,不准外国人来中国经商。直到隆庆元年(1567年)明政府才解除海禁。清入关后,为对付明将郑成功父子的抗清势力,维护其内部的封建统治,清朝也实行海禁,直到1683年台湾郑克爽降清。1685年康熙帝即下令解除了海禁。后根据形势需要清朝决定实行严格限制中外交往的闭关政策,所以在时间上闭关政策要比海禁晚得多。
其次,二老实施的原因也不相同。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主要是:第一,从社会经济方面来看,明初社会经济虽得到恢复和发展,但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的成份非常微弱,因而没有强烈的对外贸易要求,这是潜在的因素。第二,导致明王朝实行海禁政策的直接原因是当时的政治形势,这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为了防备张立诚、方国珍的海上残余势力卷土重来,因为他们不仅在南洋一带建立了许多据点,而且和国内外的反明势力相联络,共谋反明,这不能不使明王朝十分警惕;二是倭寇问题,元朝时,倭寇就不断到中国沿海骚扰,入明后,为祸更烈,这成了明王朝推行海禁的最重要也是
最直接的原因。清初为对付明将郑成功父子的抗情势力,维护其内部的封建统治秩序,曾下令严禁中国大陆人民下海,采取限制中外往来的海禁措施。
清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正如马克思所明确指出的那样,最主要的乃“是它害怕外国人会支持很多的中国人在十七世纪的大约前半个世纪里,即在中国被鞑靼人征服以后,所怀抱的不满情绪”。第二,19世纪中叶以后,欧洲各国在对华贸易上的激烈竞争和互相倾轧给中国社会带来新的不安和纷扰,这也是促使清政府采取闭关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清政府所以有可能推行这种对外政策,也是由于当时中国封建社会内部自然经济的自足性质。中同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经济对商业贸易的依赖程度较小,正如乾隆皇帝在1793年给英王乔治三世的信中所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清朝封建统治者的盲目自大、闭关自守思想,正是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说,闭关政策也是一种适应这种经济基础的政策。
再次,这两种政策的含义不同。海禁政策是指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也不准外国人来中国经商;而闭关政策是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而闭关政策则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
最后,这两种政策的后果和影响不同。海禁政策严重限制了中外交往的发展和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由于海禁的严厉,使私自出海的人不敢再回来,于是留居南洋的华侨增加。闭关政策虽起了一定自卫
作用,但由于清朝统治行死板地执行这一政策以致使它拒绝接受新事物,甚至还先进的科学技术都愚蠢地统统予以摈斥。这使中国人民耳目愈益闭塞,思想愈趋保守,并且失去了及时吸取西洋先进思想文化的优点和长处,用以改造中国落后的社会经济的机会,从而在客观上造成了阻滞中国社会发展的恶果,使中同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所以闭关政策带来的恶果要比海禁大得多。
这两种政策虽有所不同,但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自给自足的自然
闭关锁国政策经济是这两种政策产生和存在的共同经济基础。我们教学时应向学生明确二者的异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